於底雜耍

於底雜耍這種打鐵花的民間雜耍大約距現在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於底雜耍
  • 形式:打鐵花
  • 性質:民間雜耍
  • 經歷:一百多年的歷史
打鐵花,火流星,通天河,

打鐵花

據傳,這種打鐵花的民間雜耍大約距現在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這種民間雜耍,是在忙碌了一年後的休閒時節――春節當中搞。找一個有樹木的地方,支起大鐵鍋,生上爐火,把收集來的廢鐵統統倒在大鐵鍋里,旺火冶煉,待爐火純青,鍋里的廢鐵被煉成紅紅的液時,玩鐵水的人,手拿一長形木板,木板一端有一凹處(備盛鐵水,然後把鋸末撒向木板凹下處(防止鐵水燒壞木板),再用勺子盛起鐵水,倒在木松凹下處。玩鐵花的人,趕忙在樹下用力把木板一掂,將鐵水掂起,再順勢將掂起的鐵水猛力一打,將鐵水打在空中的樹杈之間,鐵水的空中四處飛濺,上下翻飛,與樹杈相撞擊,變成無數顆紅紅的火花。遠遠望去,似五穀豐登的打穀場上高高揚起的糧食,又像一朵朵盛開的紅梅。火花在天空飛舞,人們被火花映紅了笑臉,火花在枝杈中相互生輝,人們在花的海洋里歡呼雀躍,真是一幅“風調雨順年景好”、“瑞雪紛飛大豐收”的慶豐圖。

火流星

火流得的表演,據說也有相當長久的歷史。它是用一條約兩米的長繩,兩端拴有用的鐵絲網結成的網盤,內裝木炭,點燃著火,表演者用手執繩子中間,搶著網盤中的火,進行著多種多樣的表演。
每次表演至少7―8人,最多時達15―16人。套路有:“二郎擔山”、“情中抱月”、“黑狗鑽襠”、“蘇星背劍”、“小鬼扒磨”……表演姿勢有站著舞、走著舞、躺著舞、仰面朝天舞、滾著舞、胸前搶舞、背後掄舞、流星拋天舞等,真是花樣百出,讓人目不暇接。
民國初年,於底的火流星曾傳授給趙陵鋪,兩村彼此之間相互交流,切磋技藝。於底在民間雜耍上從不保守,在過去的年代裡,於底的龍燈和趙陵鋪的火流星,經常配合演出,既增進了兩村鄉民的友誼,又相互交流了民間雜耍的技藝。
比較起“打鐵花和“火流星”來,“通天河”的表演可謂是於底的大型雜耍了。

通天河

據老輩人講,“通天河”歷史比龍燈的歷史還要長。“通天河”玩起來,花樣繁多,裡邊的小戲也多,各種角色上場表演,演了一場又一場;戲與戲之間,用鑼鼓點與集體群串舞聯起來,頗有一番引人入勝的韻味。這是於底“通天河”獨一無二的特點。
“通天河”內容主旨是反映《西遊記》里的唐僧取經通過“通天河”時驚心動魄的故事。演出時有一百餘人,角色由鑼鼓點引路,在輕重緩急不同的鑼鼓點中陸續上場。演出情節有“八戒背媳婦”、“悟空救師傅”、“鷸蚌相爭”,還有海蝦之類的集體舞蹈等。但綜觀起來還是通過通天河那段最為精彩。表演者們裝扮成唐僧、沙僧、孫悟空、豬八戒、海螺、海蚌、魚鸛……這些角色在長街走動時,常是伴以歡快輕穎頗具節奏的鑼鼓點,邊表演邊行進,而且花樣不斷翻新。這期間,最為逗人的要算悟空了,他好像不受任何約束,自由自在地在長長的隊伍之間,左左右右、上上下下穿插,一會兒摘桃子、一會兒翻一筋斗、一會兒舞弄金箍棒,做著各種各樣誘人發笑的動作,滑嵇而幽默、粗俗而細柔,讓上看了樂得前仰後合;還有那八戒,長長的嘴巴、肥大的雙耳,挺著一副大肚皮,奶頭雙露,看起來笨乎乎、傻呵呵的,它手拿釘耙,掄將起來卻怪靈巧,只聽得“唰啦啦,呼啦啦”連續奏響,那釘耙從頭到肩到臂到腰圍,再到雙腳前後左右飛舞著,八戒那憨厚可掬的模樣,那靈巧的釘耙技藝,讓人忍俊不禁百看不厭。
每到一處廣場時,都由悟空和八戒打來打場子,讓人騰開地攤,然後在鑼鼓聲中,變換著通天河裡的每一場戲。每表演一場,都博得觀眾的熱烈掌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