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崇文

1924年2月15日生,祖籍鎮海大碶。195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地質系。現任中國地質大學教授,中國礦物岩石地球化學學會常務理事兼地球化學區域地球化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地質學會勘查地球化學專業委員會名譽主任委員,中國大地測量與地球物理全國委員會委員,中國地球熱力學與動力學數據委員會常務委員,地質礦產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199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於崇文
  • 出生地:鎮海大碶
  • 出生日期:1924年2月15日
  • 畢業院校:北京大學地質系
個人經歷,取得成就,

個人經歷

為了發展我國的地質科學,於崇文跑遍了祖國的山山水水,與石頭打了半個世紀交道。
於崇文早年提出“地質作用與時——空結構是地質現象的本質與核心”的理論觀點,並以耗散結構理論為基礎建立新的地球化學理論體系與方法論,套用於區域地球化學和礦床地球化學研究,開闢了地球化學學科發展的新方向。他在我國率先研究“成礦作用非線性動力學”,揭示成礦作用的驅動力、進行的速率和機制及其時間演化和空間展布,開拓了礦床成因理論和成礦規律研究的新領域。
於崇文性格開朗、工作執著,認定要做的事情一定要把它做好。“文革”十年期間,儘管遭受磨難,他還繼續研究,跑圖書館,硬是記下了幾十萬字的筆記。
近年來,於崇文又將複雜性科學套用於地球系統,提出“固體地球系統的複雜性與自組織臨界性”的新命題,並套用於礦產資源研究,發現“大型礦床和礦集區在混沌邊緣”,是礦床成因理論和成礦規律研究上的一項重大突破。最近他又將上述命題拓寬並推廣到廣義地質作用和整個地質系統,提出地球科學的複雜性理論:“地質作用的自組織臨界過程動力學——地質系統在混沌邊緣分形生長”,並將它套用於中國東部殼——幔系統的複雜性探索。在我國系統全面地引進數學地質的理論和方法,促進了地質科學的定量化。

取得成就

於崇文的代表作有《南嶺地區區域地球化學》、《雲南箇舊錫——多金屬成礦內生成礦作用的動力學系》和《數學地質的方法與套用》等5部,還有數十篇論文。他的研究成果獲國家級和省、部級一、二等獎10項,1991年被授予我國地質科學最高獎-李四光地質科學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