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長春

方長春

九江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 方長春,男,1946年1月出生,安徽樅陽人,1966年8月參加工作,1971年4月入黨,大專文化。參加工作後曾任九江縣江洲鄉黨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1984年4月任九江縣縣委委員、江洲鄉黨委書記,1990年6月任九江縣政府縣長助理,1991年3月任九江縣政府副縣長兼縣委農委書記,1992年10月任九江縣委常委、政府副縣長,1995年1月任彭澤縣委副書記、政府縣長,1997年1月任彭澤縣委書記,1999年1月任九江市委常委、彭澤縣委書記,1999年3月任九江市委常委、都昌縣委書記,2002年6月任九江市委常委、農工部部長,2003年5月任九江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方長春
  • 國籍:中華人民共和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日期:1946年1月
  • 職務:九江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
南京大學社會學博士,副教授,個人簡介,科研成果,學術成果,主要獲獎情況,學術訪問與國際會議,科研項目,

南京大學社會學博士,副教授

個人簡介

方長春,男,安徽池州人。先前從事鋼鐵冶金專業的教學與實踐工作,後改學社會學, 2007年在南京大學獲得社會學博士學位並留校任教,現為南京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主要的研究領域為社會不平等,具體的研究興趣包括:社會分層與流動、公共政策與社會不平等、後社會主義國家的居住分異研究、中國財稅體制與社會不平等;近期因工作需要對公益慈善與社會自組織相關議題也略有涉及。曾主持過國家級課題1項,省級重點項目1項,省級一般項目及其他項目若干項。
開設的課程主要有:“社會調查方法”(本科生)、 “社會分層與流動”(本科生)、“社會學研究方法”(研究生),“當代中國社會不平等研究”(研究生)。其中“社會調查方法”課程於2007年被列為南京大學研究性課程、2008年先後入選江蘇省和全國精品課程。 目前兼任南京大學河仁社會慈善學院副院長,除帶領“河仁慈善工作坊”成員從事公益方面的研究之外,還從事公益項目的開發與設計、監督與管理,以及社會評估等實務性工作。

科研成果

A專著
1. 陳友華、方長春編著《向善?向惡?中國公益觀察2013》,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4;
2. 方長春、陳友華編著《向死?向生:中國公益觀察2012》,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
3. 方長春著《地位差異及其再生產:轉型中國社會分層過程研究》,中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即將出版;
4. 參編:風笑天主編《社會研究方法》之“實地研究”篇,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參編:風笑天主編《社會學導論》之“社會階層”與“社會制度”篇,華中科技大學出版,2008年。

B主要學術論文
1. “殘疾人福利與殘疾人慈善——兼論政府、社會、市場關係”,西安:《人文雜誌》,2014年第8期;2. “中國城市居住空間的變遷及其內在邏輯”,上海:《學術月刊》,2014年第1期;人大報刊複印資料《社會學》2014年第4期全文轉載;
3. “體制分割與中國城鎮居民的住房差異”,上海:《社會》,2014年第3期;
4. “想像與事實:調查研究中的文化障礙”,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14年第3期;
5. “家庭養老功能的弱化與出路:欠發達地區農村養老模式研究”,北京:《人口與發展》,2014年第1期(與陳芳合作);
6. “當前我國國民收入分配格局測算方法述評”,南寧:《廣西財經學院學報》,2013年第1期(與魯翠花合作);
7. “從家庭照料到生活自理:欠發達地區農村老年照料方式研究”,臨汾:《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第4期(與陳芳合作);
8. “組織化的權力和資本與碎片化的多元利益主體——舊城改造中的公眾參與及其本質缺陷”,南京:《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12年第4期;
9. “戶籍制度下的教育不平等研究綜述”,貴州:《貴州社會科學》,2012年第9期(與蔣萌合作);
10. “吃人的嘴軟嗎?基於審計師餐旅費與審計質量關係的實證研究”,北京:《中國會計評論》,2011年第1期(與王兵、蘇文兵合作);
11. “教育收益率的部門差異及其引發的思考——以東部一個發達城市為例”,貴州:《貴州社會科學》,2011年第9期;
12. “家庭背景如何影響教育獲得:基於居住空間分異的視角”,北京:《教育學報》,2011年第6期;
13. “從住區內過濾到住區間過濾:單位制消解與城市居住空間變遷”,西安:《人文雜誌》,2011年第6期;
14. “地位獲得的資本理論:轉型社會分層過程的一個研究視角”,貴州:《貴州社會科學》,2009年第10期;
15. “分層過程中的權力與市場——對當代中國分層過程研究的反思”,北京:《中國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3期;
16. “趨於隱蔽的再生產 ——從職業地位獲得看階層結構的生成機制”,廣州:《開放時代》,2009年第7期;
17. “從GPI看教育發展過程中的性別差異”,北京:《婦女研究論叢》,2009年第1期;
18. “家庭背景與學業成就——義務教育階段的階層差異研究”,杭州:《浙江社會科學》,2008年第8期;
19. “論市場轉型與中國社會精英的生成機制”,南京:《江海學刊》,2008年第1期(與萬聞華合作);
20. “斷裂、碎片抑或結構化:對當前中國階層分化的再認識”,西安:《人文雜誌》,2008年第3期;
21. “社會分層與教育分流——一項對義務教育階段‘劃區就近入學’等制度安排公平性的實證研究”,南京:《江蘇社會科學》,2007年第1期(與陳友華合作);
22. “教育分流意向——差異與影響因素”,南京:《公共管理高層論壇》,2006年第3輯,(與風笑天合作);
23. “從方法論到中國實踐:調查研究的局限性分析”,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6年第5期;人大報刊複印資料《社會學》,2006年第10期全文轉載;
24. “從‘再分配’到‘市場’——市場轉型與社會分層研究綜述”,南京:《南京社會科學》,2006年第1期;人大報刊複印資料《社會學》,2006年第4期全文轉載;
25. “階層差異與教育獲得——一項關於教育分流的實證研究”,北京:《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5年第5期;人大報刊複印資料《教育學》,2006年第2期全文轉載;
26. “家庭背景與教育分流:教育分流過程中的非學業性因素分析”,上海:《社會》,2005年第4期;
27. “資源、價格及其合理性——收入分配公平與否的一個社會學分析”,南京:《唯實》,2002年第10期;
主持完成和承接的科研項目
1. 空間階層化:城市社會分化與社會空間變遷研究,國家社科基金(09CSH010),2009-2011,主持;
2.三峽移民與經濟發展,中美合作課題,2002-2005,參與
3. 中國獨生子女問題研究,國家教育部,2006-2009,參與
4. 南京市經濟開發區人力資源調查,南京市經濟技術開發區,2007-2009,主持
5. 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現狀及其對策研究,江蘇省科技廳,2008-2009,參與
6. 混合經濟與分層過程:轉型中國階層化機制研究,南京大學人才引進項目,2007-2009,主持;
7. 不平等形成過程中的國家與市場,南京大學社科基金青年項目,2008-2009,主持。
8. 青年網路自組織研究,共青團江蘇省委,2011-2012,主持。
9. 中國獨生子女問題研究,國家教育部,2006-2009,參與
10. 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現狀及其對策研究,江蘇省科技廳,2008-2009,參與
11. 三峽移民與經濟發展,中美合作課題,2002-2005,參與
學術訪問與國際會議
1. 第二屆“中國社會與中國研究”國際學術討論會,南京大學、日本愛知大學、世界大學聯盟、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年5月,南京;
2. “北京師範大學首屆教育社會學論壇”,北京師範大學,2007年11月,北京;
3. 第三屆“中國社會與中國研究”國際學術討論會,南京大學上海大學、日本愛知大學、英國利茲大學世界大學聯盟、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年10月,南京;
4.全國社會學年會,2009年7月,西安;
5.“中國效應與新亞洲未來”,淡江大學,2012年4月,台北;
6. 首屆中國(南京)公益事業發展論壇,南京大學,2012年9月,南京;

學術成果

A參編參著
1. 風笑天主編《社會研究方法》之“實地研究”篇,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2. 風笑天主編《社會學導論》之“社會階層”與“社會制度”篇,華中科技大學出版,2008年。
B主要學術論文
1. “資源、價格及其合理性——收入分配公平與否的一個社會學分析”,南京:《唯實》,2002年第10期;
2. “家庭背景與教育分流:教育分流過程中的非學業性因素分析”,上海:《社會》,2005年第4期;
3. “階層差異與教育獲得——一項關於教育分流的實證研究”,北京:《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5年第5期;人大報刊複印資料《教育學》,2006年第2期全文轉載;
4. “從‘再分配’到‘市場’——市場轉型與社會分層研究綜述”,南京:《南京社會科學》,2006年第1期;人大報刊複印資料《社會學》,2006年第4期全文轉載;
5. “從方法論到中國實踐:調查研究的局限性分析”,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6年第5期;人大報刊複印資料《社會學》,2006年第10期全文轉載;
6. “教育分流意向——差異與影響因素”,南京:《公共管理高層論壇》,2006年第3輯,(與風笑天合作);
7. “社會分層與教育分流——一項對義務教育階段‘劃區就近入學’等制度安排公平性的實證研究”,南京:《江蘇社會科學》,2007年第1期(與陳友華合作);
8. “斷裂、碎片抑或結構化:對當前中國階層分化的再認識”,西安:《人文雜誌》,2008年第3期。
9. “論市場轉型與中國社會精英的生成機制”,南京:《江海學刊》,2008年第1期(與萬聞華合作);
10. “家庭背景與學業成就——義務教育階段的階層差異研究”,杭州:《浙江社會科學》,2008年第8期;
11. “從GPI看教育發展過程中的性別差異”,北京:《婦女研究論叢》,2009年第1期;
12. “趨於隱蔽的再生產——從職業地位獲得看階層結構的生成機制”,廣州:《開放時代》,2009年第7期;
13.“分層過程中的權力與市場——對當代中國分層過程研究的反思”,北京:《中國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3期;
14.“地位獲得的資本理論:轉型社會分層過程的一個研究視角”,貴州:《貴州社會科學》,2009年第10期;

主要獲獎情況

2003年,第八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一等獎(1/5)。2003年,2003年度“挑戰杯南京大學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特等獎(1/5);
2003年,光華獎學金二等獎(個人);
2005年,南京大學研究生優秀獎學金(個人);
2006年,笹川良一獎學金一等獎(個人);
2008年,南京大學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個人);
2008年,江蘇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個人);
2008年,《社會調查方法》課程入選江蘇省精品課程(5/5);
2008年,《社會調查方法》課程入選國家精品課程(5/5);
2009年,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提名獎(個人);

學術訪問與國際會議

1. 第二屆“中國社會與中國研究”國際學術討論會,南京大學、日本愛知大學、世界大學聯盟、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年5月,南京;
2. “北京師範大學首屆教育社會學論壇”,北京師範大學,2007年11月,北京;
3. 第三屆“中國社會與中國研究”國際學術討論會,南京大學、上海大學、日本愛知大學、英國利茲大學、世界大學聯盟、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年10月,南京;
4.全國社會學年會,2009年7月,西安;
5.“中國效應與新亞洲未來”,淡江大學,2012年4月,台北;
6. 首屆中國(南京)公益事業發展論壇,南京大學,2012年9月,南京;

科研項目

1. 空間階層化:城市社會分化與社會空間變遷研究,國家社科基金(09CSH010),2009-2011,主持;
2.江蘇國民收入分配結構及其調整最佳化研究,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點項目,2012-2014,主持;
3.社會管理創新的國內國外經驗研究,江蘇社會管理創新研究基地項目,2011-2012,主要負責人;
4.社會組織孵化與集中管理的模式研究,江蘇社會管理創新研究基地項目,2012-2013,主持;
5. 南京市經濟開發區人力資源調查,南京市經濟技術開發區,2007/2008/2009,主持;
6. 混合經濟與分層過程:轉型中國階層化機制研究,南京大學人才引進項目,2007-2009,主持;
7. 不平等形成過程中的國家與市場,南京大學社科基金青年項目,2008-2009,主持;
8. 青年網路自組織研究,共青團江蘇省委,2011-2012,主持。
9.中國獨生子女問題研究,國家教育部,2006-2009,參與
10. 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現狀及其對策研究,江蘇省科技廳,2008-2009,參與
11. 三峽移民與經濟發展,中美合作課題,2002-2005,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