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少逸

方少逸

方少逸,廣東中山人。傑出的愛國民主人士,中國共產黨的親密朋友,廣東省第七屆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民革廣東省委會名譽主委、原主委,廣州市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民革廣州市委會原主委。第三、四、五、六屆全國政協委員,第七、八屆全國人大代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方少逸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廣東中山
  • 出生日期:1911年8月
人物簡介,人物平生,建國後,生平評價,民主革命時期,新中國成立後,

人物簡介

方少逸 1911年8月出生,廣東中山人。1939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3年參加“民聯”,1947年後參與了民革的籌備工作。

人物平生

建國前早年參加中山大學抗日劇社。1935年參加中華民族革命大同盟並任廣州分部負責人,主編《在抗戰旗幟之下》半月刊。
1936年代表廣州學生界赴上海出席全國各界救國聯合會成立大會。
1937年從中山大學畢業後在香港發起組織中大戰地服務團東江工作隊並任隊長,先後到武漢、南昌、龍川等地進行抗日活動。
1941年後在韶關、桂林等地開展民主運動工作。
1945年後在救濟署廣東分署賑務組任視察專員。
1947年後在聯合國國際難民組織廣州辦事處任招待所主任、三民主義同志聯合會粵港澳總支部常委兼組織部長,參與了民革的籌備工作。
1948年後任民革廣東省委會委員(地下組織)。
1949年7月後奉命轉移到香港“民革”中央總部從事地下工作。

建國後

1949年10月廣州解放後,由香港返回廣州籌備成立“民革”華南臨時工委會。
1951年後,任華南聯合大學教授兼總務長、廣州市政府監察委員會委員。
1954年後,任廣州市司法局局長、廣州市房管局局長、廣州市人民政府委員、民革廣州市委會主任委員。
1976年後,任政協廣州市第四、五屆委員會副主席。
1980年後,任廣州市第六、七屆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1987年後,任民革廣東省委員會主委。
1988年後,任廣東省第七屆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是民革第五、六屆中央常委,民革第三、四屆中央委員,第三、四、五、六屆全國政協委員,第七、八屆全國人大代表。
2006年11月3日7時50分在廣州逝世,享年95歲。

生平評價

民主革命時期

方少逸同志接受革命真理,積極投身進步學生運動,宣傳革命思想,積極開展對敵鬥爭。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他關心國家前途和人民命運,與中國共產黨人並肩作戰,積極投身抗日救亡和國家解放運動,致力於發展愛國統一戰線工作,為新中國的建立立下不朽功勳。

新中國成立後

他長期擔任省、市民主黨派的領導職務,堅決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擁護中國共產黨倡導的愛國統一戰線,堅持在黨的領導下開展民主黨派的各項工作。他堅持實事求是,深入調查研究,善於發揚民主,善於把新時期黨的統一戰線的方針、政策與我省的實際結合起來,發揮黨外人士參政議政的積極作用,積極提出興利除弊的意見和建議。他虛心學習,廣泛團結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和港澳台僑同胞,積極推動民革成員和所聯繫人士參加社會主義建設,卓有成效地開展工作。十年動亂期間,他立場堅定,明辨是非,歷經坎坷仍矢志不渝,始終忠誠於中國社會主義事業。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他認真學習鄧小平理論,堅持改革開放,堅決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宣傳和貫徹執行黨在新時期的統一戰線政策和國家的民主制度,致力於民革組織建設,為祖國統一大業作出了不懈努力。在省、市人大工作期間,他以對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發揚民主,努力工作,積極致力於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探索和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離開領導崗位後,他仍以滿腔熱情關注新時期的民革工作,努力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為我省的民革工作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而努力。方少逸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奮鬥的一生。半個多世紀以來,他積極投身反對反動派的獨裁統治、抗擊外敵入侵、爭取人民自由的民主革命鬥爭,從事社會主義的偉大建設,無論是在革命戰爭年代還是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都始終堅持真理,追求進步,為我國的解放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致力於民主制度建設,為愛國統一戰線的發展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鞏固和完善,傾注了畢生的心血和精力,作出了突出的貢獻。他一生光明磊落,廉潔奉公,無私無畏,艱苦樸素,顧全大局。斯人已逝,風範長存。他高尚的品格和無私奉獻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和懷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