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竹續竹

斷竹續竹

斷竹續竹

成語,指砍竹作弓矢,也指彈弓。

中文名 斷竹續竹

釋義 指砍竹子作為弓矢。

讀音 duan zhu xu zhu

出處 《彈歌》

選自 《吳越春秋》

時期 先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 斷竹續竹
  • 外文名:Renew broken bamboo bamboo
  • 釋義:指砍竹作弓矢。
  • 讀音:duàn zhú xù zhú
  • 出自:《彈歌》
  • 選自:《吳越春秋》》
  • 時期:先秦
成語,原文,古音理析,

成語

名 稱 :斷竹續竹
拼 音 :duàn zhú xù zhú
解釋1: 指砍竹作弓矢。
出 處 先秦·無名氏《彈歌》:“斷竹續竹。飛土逐宍。”漢·趙曄《吳越春秋·勾踐陰謀外傳》:“故歌曰:‘斷竹續竹,飛土逐肉’之謂也。”
解釋2:也指彈弓。“斷竹,續竹”,是做彈弓的動作;“飛土,逐肉”,這是使用彈弓的動作。“飛土”,是因為過去的彈弓也是一種武器或者打獵的器具,而彈弓用的彈丸是用土特製的,有一定的大小規格,所以“飛土”指用前面“斷竹,續竹”做出來的彈弓射出去彈丸,目標就是“逐肉”,即打中獵物。

原文

斷竹,續竹。飛土,逐
這是一首遠古民歌,反映了原始社會狩獵的生活。《彈歌》選自《吳越春秋》,東漢趙曄編寫。據《吳越春秋》記載,春秋末年越國的國君勾踐向楚國的射箭能手陳音,詢問弓彈的道理,陳音在回答時引用了這首民歌。當時是唱是誦,無從考證,但後人還是將詞記錄了下來。 原始社會,先民們以狩獵為生。由於生產能力水平低下,刀耕火種,狩獵的手段也極為落後。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生產工具慢慢地也有了改進。弓彈(也叫彈弓)出現以後,既可以射鳥,又可以射獸,生產能力水平有所提高。
《彈歌》這首民歌,用精練的語言概括了“彈”生產製造的過程和“彈”的用途,表現了勞動人民的智慧和聰明,用“彈”來獵取食物的喜悅心情。 “斷竹,續竹”,是歌詠“彈”的生產製作過程。這就是先將竹竿截斷,然後用弦將截斷的竹竿連線兩頭製成彈弓。這樣,“彈”的製作完成了。一副“彈”便擺在了我們面前,雖是簡單、粗糙的,但卻表現了勞動人民的智慧和聰明才智,也表明了社會文明的進步。 有了“彈”,一場狩獵活動開始了:“飛土,逐肉”。一顆顆彈丸從彈弓中射出,擊中了一隻只獵物,人們歡樂地追逐著,滿載而歸。“飛土”,是指將泥制的彈丸射出。“逐肉”是說獵手們追趕被擊傷的鳥獸之類的獵物。 這首民歌簡短、質樸,詩句整齊,有和諧的韻律,是原始時代狩獵生活的真實反映。
解釋
斷竹—砍伐竹子;
續竹―用砍伐的竹子來製作彈弓;
飛土—用製作的彈弓裝上土丸,進行射擊;
逐肉―射擊鳥獸獲得食物。

古音理析

這篇《彈歌》以今天的語音來讀,最後的“宍”與前面的“竹、土”並不押韻,但是考其上古音韻部,完全是一部韻文。
“宍”的反切是“如六”,上古屬於覺攝,而“竹、土”也是覺攝,因此它又從側面佐證了先民的歌謠,大多憑音感而發,又大多押韻。
章太炎先生曾說“三代以前,民皆知天文。”而上古年代人們對於音韻的認識,雖然沒有系統的理論化,卻也是由感天成。
因此這部作品是標準的韻文,今以此說明,以饗後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