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麥26

新麥26

新麥26號,是河南省新鄉市農業科學院以新9408E1作母本,濟南17作父本雜交,育成的超強筋半冬性中熟多穗型小麥新品種,是國家科技支撐計畫項目最新研究成果。2010年12月13日經第二屆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第四次會議審定通過,審定編號為國審麥2010007。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麥26
  • :植物界
  • :禾本科
  • :小麥屬
  • :普通小麥
  • 品種:新麥26
特徵特性,產量表現,栽培要點,審定意見,

特徵特性

半冬性,中熟,成熟期比對照新麥18晚熟1天,與周麥18相當。幼苗半直立,葉長卷,葉色濃綠,分櫱力較強,成穗率一般。冬季抗寒性較好。春季起身拔節早,兩極分化快,抗倒春寒能力較弱。株高80厘米左右,株型較緊湊,旗葉短寬、平展、深綠色。抗倒性中等。熟相一般。穗層整齊。穗紡錘形,長芒,白殼,白粒,籽粒角質、卵圓形、均勻、飽滿度一般。2008年、2009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穗數40.7萬穗、43.5萬穗,穗粒數32.3粒、33.3粒,千粒重43.9克、39.3克,屬多穗型品種。接種抗病性鑑定:高感白粉病和赤霉病,中感條鏽病,慢葉鏽病,中抗紋枯病。區試田間試驗部分試點高感葉鏽病、葉枯病。2008年、2009年分別測定混合樣:籽粒容重784克/升、788克/升,硬度指數64.0、67.5,蛋白質含量15.46%、16.04%;麵粉濕麵筋含量31.3%、32.3%,沉降值63.0毫升、70.9毫升,吸水率63.2%、65.6%,穩定時間16.1分鐘、38.4分鐘,最大抗延阻力628E.U、898E.U,延伸性189毫米、164毫米,拉伸面積158平方厘米、194平方厘米。品質達到強筋品種審定標準。

產量表現

2007~2008年度參加黃淮冬麥區南片冬水組品種區域試驗,平均畝產534.6kg,比對照新麥18減產2%;2008~2009年度續試,平均畝產531.4kg,比對照新麥18增產5.9%。2009~2010年度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86.8kg,比對照周麥18增產1.7%。

栽培要點

適宜播種期10月8日至15日,每畝適宜基本苗18萬~22萬苗。注意防治白粉病、赤霉病。

審定意見

該品種符合國家小麥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在黃淮冬麥區南片的河南(信陽、南陽除外)、安徽北部、江蘇北部、陝西關中地區高中水肥地塊早中茬種植。在江蘇北部、安徽北部和河南東部倒春寒頻發地區種植應採取調整播期等措施,注意預防倒春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