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鄉市宗教志(522-1985)

新鄉市宗教志(522-1985)

《新鄉市宗教志(522-1985)》是楊克金、海保福、高慶林、李載陽、王保風、路春榮、閃正明、楊亮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鄉市宗教志(522-1985)
  • 作者:楊克金、海保福、高慶林、李載陽、王保風、路春榮、閃正明、楊亮
  • 類別地方志
  • 內容時限:522-1985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市民委民族、宗教志編輯室編輯出版的《新鄉市宗教志》(初稿)一書和讀者見面了。《新鄉市宗教志》的編纂工作是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在市志總編室的直接指導下進行的。宗教在我市有悠久的歷史,對社會有著廣泛深遠的影響。新中國建立後,黨和政府認真對待宗教問題,全面宣傳貫徹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進行了大量的工作,並取得了顯著的成績。有成功的經驗,也有失誤和教訓。我們深刻體會到:我們這個多民族、多宗教的城市,必須重視宗教問題,要把宗教工作當作各級黨委和政府的一項重要工作。

作品目錄

封面
新鄉市宗教志
新鄉市民族事務委員會新鄉市人民政府宗教事務局民族宗教志編輯室
圖片
市民委領導同志與民族、宗教志編輯室人員合影
1982年11月28日中共新鄉市委統戰部、市民委、市宗教事務處領導同志接見我市伊斯蘭教、天主教、基督教代表會議代表合影。
1954年10月3日,市委宣傳部、市政府宗教處同志與市天主教愛國教友學習班的學員合影。
1962年12月7日市委統戰部、市政府宗教處同志與市天主教愛國會第二屆委員合影。
劉仁平神甫在經堂主持主日彌撒。
南高村天主教堂的經堂。
1984午6月30日,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協蘇淑坦、田英奎、李丁缽等領導同志到東關清真寺向穆斯林祝賀開齋節。
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協和市民委領導同志與穆斯林民眾一起歡渡開齋節。
上圖東關街清真寺新建的臨街樓房。
下圖省人大常委、市人大副主任、全國伊協常委、省伊協會長、市伊協名譽會長蓋世明阿訇在研讀古蘭經。
1955年6月18日市基督教會教牧人員歡送杜逢春、都香亭、王淑媛赴省“三自”學習。
1962年12月7日市委統戰部、市政府宗教處同志與市基督教“三自”愛國會第二屆委員合影。
中華街基督教堂。
高羅以牧師在教堂向教徒講道。
市郊區西牧村佛教興國寺遺址。
市博物館收藏的佛教文物釋迦牟尼銅象。
平原路道教東獄廟東嶽天齊殿。
市博物館收藏的原在市郊段村的道教北極坊木雕閣樓。
序言
目錄
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 伊斯蘭教
第一節 新鄉市伊斯蘭教的歷史沿革和分布
一、傳入新鄉市的簡史
二、清真寺的興建、發展變化和現狀
三、教徒分布
四、宗教活動
第二節 宗教團體
一、中國回教總聯合會豫北區本部
二、中國回教協會豫北各縣聯合支會
三、市清真寺民主管理小組和市清真寺民主管理委員會
四、市伊斯蘭教協會
第三節 建國以來貫徹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情況
一、建國初期我市的伊斯蘭教
二、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恢復宗教活動情況
三、培養年輕的愛國宗教職業人員
四、堅持自養方針,做到以寺養寺
第四節 阿訇、社頭
一、各清真寺歷任阿訇更迭表
二、各清真寺社頭名單
三、知名阿訇的簡要生平
第三章 天主教
第一節 歷史沿革
一、天主教傳入新鄉
二、新鄉教區
三、本市堂口
四、神職人員和教徒情況
第二節 天主教的社會事業
一、學校
二、醫院
三、其他
第三節 機構
一、主教府
二、聖言會
三、修女院
第四節 建國前各種活動和表現
第五節 建國後獨立自主自辦教會情況
一、建國初期我市天主教會的狀況
二、全面貫徹黨和國家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堅持獨立自主、自辦教會的情況
三、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恢復宗教活動情況
第六節 重要人物
第四章 基督教
第一節 新鄉市基督教的概況
第二節 各宗派教會及其附屬機構
一、中華基督教自立會
二、中國神召會
三、復臨安息日會
五、真理會
第三節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的新鄉市基督教
一、貫徹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開展“三自”愛國運動情況
二、十年浩劫後恢復宗教活動情況
三、培養年輕的愛國宗教職業人員
四、基督教界人士為四化做貢獻的情況
第四節 重要人物
第五章 佛教
第一節 我市佛教的簡史
第二節 我市著名的佛教寺院和文物
第三節 佛教人物
第六章 道教
第一節 道教傳入新鄉的簡史
第二節 我市著名的道教廟宇和文物
附錄
一、新鄉市宗教工作機構
二、新鄉市宗教界人士被選為省、市人民代表和省、市政協委員名單
編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