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超級細菌

據2010年8月11日出版的英國《柳葉刀-傳染病》期刊介紹,目前有一種新出現的不明原因的病症正在一些國家流行,一些西方醫學家把這種病叫做“新德里金屬-β-內醯胺酶1”,或者簡稱為NDM-1。由於許多發病者曾在印度或巴基斯坦旅遊和治療,因而研究人員推測這種攜帶NDM-1的細菌可能起源於印度次大陸。據報導,這種病可以通過飲水等途徑傳染,表現症狀為腸道感染,這種新型細菌對幾乎所有抗生素都具有抗藥性,死亡率很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德里金屬-β-內醯胺酶1
  • 外文名:New Delhi metallo-beta-lactamase-1
  • 英文簡稱:NDM-1
  • 發病地點:印度、巴基斯坦等地
  • 傳播途徑:飲水等途徑
  • 表現:死亡率很高
定義
據媒體近日報導,一種超級病菌NDM-1(全稱為New Delhi metallo-s-lactamase-1,即新德里金屬β-內醯胺酶1).從南亞傳入英國,很可能向全世界蔓延。這種超級病菌可讓致病菌變得無比強大,抵禦幾乎所有抗生素,且10年內將無藥可用。日前,中國CDC(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所所長徐建國研究員在接受專訪時稱,確切地說,NDM-1是科學家發現的一種新的超級耐藥基因,編碼一種新的耐藥酶,稱為NDM-1金屬β-內醯胺酶.NDM1是酶菌,是腸桿菌的一種,與大腸桿菌(E.coli)、沙門氏菌屬同一類。
由來
根據文獻記載,一名59歲男性印度籍瑞典人於2007年11月回到印度,2007年12月在新德里一家醫院做了手術,2008年1月8日回到瑞典。在新德里住院期間,他使用了阿莫西林、丁胺卡那黴素、加替沙星、甲硝唑等抗生素。2008年1月9日,從他的尿液中分離到一株肺炎克雷伯菌。後來發現,這株細菌對多種抗生素耐藥,攜帶一種新的金屬β-內醯胺酶,被命名為NDM-1。這就是近來受到廣泛關注的新德里金屬β-內醯胺酶(簡稱NDM-1)。此研究報告發表在2009年12月美國微生物學會的《抗菌藥物和化療》雜誌上。論文的責任作者是英國卡迪夫大學蒂莫西·沃爾什教授。作者名單里沒有印度科學家或印度研究單位。
NDM1能輕易地從一種細菌跳到另一種上面,科學家憂慮NDM1跟危險性病毒結合,變成無法醫治的人傳人病毒,並且這是一種多重抗藥性細菌,一旦在全球散播,抗生素作廢的時期將拉開序幕。
結構
NDM-1超級耐藥基因可傳遞
徐建國說,研究發現,編碼NDM-1酶的基因位於一個140KB的質粒上。質粒是細菌可移動的遺傳原件,可在細菌之間傳遞。攜帶NDM-1質粒的傳遞,可使對抗生素敏感的細菌獲得耐藥性,增加治療的困難。攜帶NDM-1質粒在細菌之間傳遞,可發生在人或動物的腸體式顯微鏡下的所有細菌可生長繁殖的地方。
徐建國介紹,攜帶抗生素耐藥性基因的質粒,被稱為耐藥性質粒。細菌的耐藥性質粒在20世紀50年代就被發現了,七八十年代我國的研究達到高潮。耐藥性質粒在細菌中很常見,比如痢疾桿菌,幾乎100%的痢疾桿菌都有耐藥性質粒。徐建國認為,NDM-1質粒是一個很重要的發現。它說明,細菌耐藥性的實際情況,比我們想像的要嚴重得多。
攜帶NDM-1質粒細菌多見於醫院環境
8月11日,《柳葉刀·傳染病》刊發NDM-1擴展研究論文。該研究由英國卡迪夫大學、英國健康保護署和印度馬德拉斯大學的醫學研究者聯合開展。論文稱,NDM-1多發現於大腸桿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在英國分離到攜帶NDM-1質粒細菌的29名患者中,17名患者在一年內有到印度、巴基斯坦旅行的歷史。其中14名患者有在當地醫院就醫的歷史,包括美容手術。
徐建國指出,論文提到的大腸桿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屬於條件致病菌,常常引起醫院相關感染。從醫院環境分離的大腸桿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往往對多種抗生素耐藥。因此,這些獲得了NDM-1質粒的大腸桿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可使醫院發生相關感染的危害程度增加,治療更加困難。
有報導說,類似的NDM-1感染也出現在了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和荷蘭。英國衛生部近日已就NDM-1防範發出警告。攜帶NDM-1質粒的細菌是在跨國傳播嗎?
徐建國說,從目前研究情況看,NDM-1是首先在印度新德里被發現的,但這並不代表其他國家發現的NDM-1質粒一定來源於印度。在《柳葉刀·傳染病》雜誌上發表的論文中,從英國和印度分離的攜帶NDM-1質粒的菌株明顯不同。也就是說,沒有證據說明英國攜帶NDM-1的大腸桿菌是從印度傳過去的。
攜帶NDM-1質粒細菌不會引發新傳染病
連日來,NDM-1向全球蔓延的報導鋪天蓋地。這種攜帶NDM-1質粒的細菌危害究竟有多大?它會像SARS、高致病性禽流感那樣引發全球新的傳染病疫情嗎?
徐建國說,NDM-1質粒可以在細菌之間傳播,使更多的細菌變得更加耐藥。如果在醫院就醫的過程中感染了這種細菌,會導致某些疾病治療困難,病情惡化。因此,攜帶NDM-1質粒的細菌有可能給人類造成重大的健康威脅。但NDM-1質粒的本質是對抗生素耐藥,其本身不能引起新的傳染病發生。
有報導說,在英國的醫院裡,已經出現了攜帶NDM-1的病菌在病人和病人之間的傳播感染。那么,它會不會像耐多藥結核桿菌一樣發生傳播?
徐建國說,從目前的信息來看,攜帶NDM-1質粒的細菌主要是醫院感染相關的細菌。因此,在醫院環境嚴格實施預防措施,防範醫源性感染,是非常關鍵的一環。
耐藥性
徐建國說,我們必須認真對待細菌耐藥性問題。目前,細菌耐藥性問題已經非常嚴重。在已開發國家,有5%~10%的住院病人發生過一次或更多的感染。美國每年發生醫院感染的患者約為200萬,死亡90000人,經濟損失達45億~57億美元。在開發中國家,發生醫院感染的危險要高出已開發國家2倍~20倍。我國醫院感染髮生率為6%左右,但漏報率很高,可達50%以上,致死率尚不清楚。主要感染部位依次為下呼吸道、泌尿道及手術切口感染等。
有資料顯示,2005年,美國感染MRSA(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致死人數已超過同期愛滋病死亡人數。歐洲CDC對29個國家傳染疾病調查發現,英國44%的醫院存在高耐藥性的MRSA。香港大學感染及傳染病中心調查顯示,約11.1%的病人在醫院期間成為MRSA攜帶者,MRSA已由醫院向社區蔓延。2000年,我國MRSA的臨床檢出率達到20%~70%。2005年發現,我國金葡菌感染中,MRSA分離率占69.2%;臨床多重耐藥不動桿菌分離率已達80%左右,泛耐藥不動桿菌檢出也呈顯著上升趨勢。
徐建國強調:“NDM-1的發現再一次告誡,控制細菌耐藥性是我們不得不面對的重大挑戰。我們的應對戰略和部署,需要重新審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