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羅統一時代慶州地區遺蹟

新羅統一時代慶州地區遺蹟

新羅統一時代慶州地區遺蹟Xinluo Tongyi Shidai Qingzhou Diqu yiji 朝鮮歷史上繼三國時代之後,從新羅滅百濟、高句麗起(668),到其滅亡止(935),大約270年的時間稱為新羅統一時代。新羅自建國起,一直以今慶尚北道的慶州為都城,因而這個地區古代新羅及新羅統一時代的遺蹟、遺物非常豐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羅統一時代慶州地區遺蹟
  • 地區:慶州
  • 時間:668年
  • 特點:遺物豐富
城市規劃及宮城庭園,墓葬,石窟庵和南山佛跡,

城市規劃及宮城庭園

慶州位於兄山江沿岸的盆地中心,周圍山嶺的地面上至今還能看到許多新羅時代的山城遺蹟,東南有明活山城,西面有仙桃山城、和富山城,南面有南山城和關門山城,北面有北兄山城等。這些山城地勢險峻,控制著進入慶州的交通要道,構成都城的屏障,因而慶州周圍始終沒有設定城牆。
都城的規劃以宮城月城為中心,採取縱橫交錯如棋盤狀的條坊制,有的地方還殘存著里坊的圍牆。這種整齊的規劃制度,同中國隋大興唐長安城遺址和日本平城京遺址頗為相似。月城平面作半月形,周圍有高20米的石牆,東西約長900米,南北約寬250米。城內地面上遺有散在的石柱礎,出土的蓮紋瓦當上有“在城”銘文。月城之北以雁鴨池為中心的區域內,有臨海殿等宮殿址,池西有曲折的石渠和石槽遺蹟,池東有所謂巫山十二峰的起伏土丘。這一帶有很多蓮紋磚瓦,當為文武王統一後所建立的離宮苑林。月城之北約200米處有瞻星台,據傳為善德女王(7世紀前半)所建,在雙層的壇基上,用花崗岩砌成圓筒形建築,高達9米,頂部作方形,南面於中腹開一小窗,這是亞洲東部現存最古老的天文台遺蹟。

墓葬

三國時代的邑南墓群位於城南(見朝鮮三國時代遺蹟),而新羅統一之後的墓葬則多分布在慶州周圍的山地一帶。這些墓葬多屬積石木槨墓,但隨著佛教的盛行,也出現不少火葬墓,一般是將骨灰罐葬在距地表不深的石匣或石槨里。王陵則僅知西嶽里的武烈王陵。陵前的石碑螭首和龜趺尚存,碑身已佚,螭首的篆額為“太宗武烈大王之碑”。墳丘高13米,邊緣露出一部分石塊,當系防止封土流失的護石。其他為傳說的王陵,墳丘周圍多用石塊砌出高達1米的石壁,其中7座墓的護石上刻有十二生肖獸首人身浮雕。另一座被稱為聖德王陵,其墳丘護石上的十二生肖像則為圓雕的立像。上述陵墓的墳丘之前往往配有文武石人、石獸和華表等。

石窟庵和南山佛跡

新羅統一時代佛教盛行,慶州附近佛寺、佛塔和造像等佛教遺蹟非常豐富,其中最出色的是石窟庵和南山佛跡。石窟庵位於慶州西南吐含山東側,有人推測建於景德王十年(751),此窟以石砌成,其上覆土,窟內有圓形的主室和長方形的前室,其間有過道相連,由主室到前室共長約14.3米。主室天井作穹窿狀,前室的屋頂已毀,1963年修建時改用木質屋頂。主室中有高達3.26米的釋迦坐像,周壁浮雕有十一面觀音、十大弟子,過道和前室的壁上則有四大天王和八部神眾的浮雕,姿態生動秀麗,具有較高的藝術水平。南山佛跡分布在以金鰲山為中心的南山地帶。這裡溪谷縱橫,每條溪谷中都分布有寺廟、石塔和石造像。調查中發現的寺廟址多達55處,散處各地的石佛達69尊,其中圓雕像較少,大部分為浮雕、淺浮雕和線刻的摩崖像,呈現出纖細精緻和樸實生動的風格。石塔大部分現已倒塌,僅存38座,一般高5米左右,最大的昌林寺塔高達7米。以上遺蹟表明,南山一帶當為新羅佛教一大中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