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福菌素注射液

新福菌素注射液,適應症為用於治療惡性葡萄胎、絨毛膜上皮癌、腎母細胞瘤(Wilms瘤)、軟組織肉瘤、尤文肉瘤(Ewing瘤)、惡性淋巴瘤、神經母細胞瘤、睪丸腫瘤等惡性腫瘤。

基本介紹

  • 藥品名稱:新福菌素注射液
  • 藥品類型:處方藥
成份,性狀,適應症,規格,用法用量,不良反應,注意事項,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用藥,藥物相互作用,藥理毒理,藥代動力學,貯藏,包裝,有效期,

成份

本品主要成分為:放線菌素D和放線菌素S3
化學結構式分別為:
放線菌素D:
分子式:C62H86N12O16
分子量:1255.44
放線菌素S3:
分子式:C62H85N12O17
分子量:1270.44

性狀

本品為黃綠色的澄明液體。

適應症

用於治療惡性葡萄胎、絨毛膜上皮癌、腎母細胞瘤(Wilms瘤)、軟組織肉瘤、尤文肉瘤(Ewing瘤)、惡性淋巴瘤、神經母細胞瘤、睪丸腫瘤等惡性腫瘤。

規格

5ml:0.1mg(100單位)。

用法用量

靜脈注射。劑量需依患者對本品的敏感度和臨床使用方法而定。
全身性用藥:一般劑量為每日300~400μg(每日6~10μg /kg),溶於5%葡萄糖溶液250~500ml中,行靜脈滴注4~5小時,連續10~12天為1療程,總劑量一般為3600~6000μg左右。間隔2周左右再用第二療程,也可酌情減少給藥日劑量,延長療程周期。
聯合用藥:
1. 與長春新鹼、阿黴素合用,治療腎母細胞(Wilms)瘤;
2. 與環磷醯胺、長春鹼、博來黴素、順鉑合用,治療睪丸腫瘤;
3. 與阿黴素、環磷醯胺、長春新鹼合用,治療軟組織肉瘤、尤文(Ewing)肉瘤;也可用於治療惡性淋巴瘤的聯合化療方案中。
4. 與放射治療聯合套用,能提高腫瘤對放射治療的敏感性,濃集並滯留於有核細胞內,妨礙放射修復。

不良反應

1.骨髓抑制:可出現白細胞、血小板明顯下降,常在用藥後7~14日出現。
2.胃腸道反應:表現為食欲不振、噁心、嘔吐、腹瀉,少數有口腔潰瘍。
3.局部反應:靜注可引起靜脈炎,漏到血管外可引起組織壞死。
4.其他:少數患者出現頭暈、乏力、骨關節酸痛、肝功能損害、心電圖改變、脫髮等。

注意事項

1.本品可能使尿及血內尿酸升高。
2.水痘或最近患過水痘患者不宜用本品。
3.下列情況應慎用:骨髓造血功能低下、有痛風病史、肝功能損害、感染、有尿酸鹽性腎結石病史者。
4.用藥期間應定期檢查周圍血象及肝、腎功能。
5.靜注時注意不要漏出血管外,以免引起局部反應。
6.本藥與放射治療同用,能增強腫瘤對放療的敏感性,但有可能在放療部位出現新的炎症而產生“放療再現”皮膚改變,應予注意。

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用藥

孕婦與哺乳期婦女慎用。

藥物相互作用

尚不明確。

藥理毒理

本品為細胞周期非特異性藥物,對G1期前半段最敏感,即相當mRNA合成時。其作用機制為與DNA結合,抑制以DNA為模板的RNA多聚酶,從而抑制RNA的合成。結合方式可能是通過其發色團嵌入DNA的鹼基對之間,而其肽鏈則位於DNA雙螺旋的小溝內,妨礙RNA多聚酶沿DNA分子前進,本品對RNA合成的抑制作用主要是RNA鏈的延伸而不是影響它的起始,本品選擇性地與DNA中的鳥嘌呤結合,與缺乏鳥嘌呤鹼基的RNA不發生結合作用。本品不能阻止DNA的複製,因DNA多聚酶能在其正前方引起DNA局部變性(如雙螺旋的解開),可使本品較快地解離開。

藥代動力學

動物試驗表明靜脈注射後迅速分布至各組織,膽汁]腎]脾]肝]胰]肺,其他如心、胃、大腸、小腸均含有微量本品,而雄性生殖系統測不到本品,雌性生殖系統中有微量存在,並與組織結合;靜脈給藥後不同時間取血,在血清中均未測得新福菌素。給藥後25小時尿中自然排泄出新福菌素占給藥量2.6%~8%。在體內代謝的量很小,緩慢自尿及糞排泄,原形藥品10%由尿排出,50%由膽道排出。半衰期(t1/2)為36小時。9日後僅能發現注射劑量的30%。

貯藏

遮光,涼處保存。

包裝

5支/盒;12盒/條;6條/箱。

有效期

2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