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瘤耳角蟬

新瘤耳角蟬

新瘤耳角蟬(Antialcidini Maurya neonodosa Yuan, 1988)是角蟬科耳角蟬屬的一種動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瘤耳角蟬
  • 拉丁學名:Antialcidini Maurya neonodosa Yuan, 1988
  • :動物界
  • :同翅目
  • :角蟬科
  • 亞科:露盾角蟬亞科
  • :耳角蟬屬
  • 分布區域:四川(巴塘,康定),雲南(德欽)
  • 編號:24434
  • 定名人:Yuan
  • 年代:1988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雌性:頭深褐色,有淺黃色細毛及刻點,寬大於長。複眼近卵圓形,灰白色,有黑色紋屑尋斑和黃色邊眶。單眼白色,位於複眼中慨朽敬心聯線上方,彼此間距離大於到複眼距離。頭頂下緣黃色。頭頂額唇基溝半圓形。額唇基三瓣狀,中瓣寬,2/3伸出頭頂下緣,端部1/3擴大,頂端茅達記平截,有較長的黃色毛,側瓣小,1/3伸出頭頂下緣。前胸背板褐色,有刻點和灰白色毛。前胸斜面突圓,前緣稍前伸;胝大,黑色,近圓形,有稀疏的毛,中脊弱而全長均有。肩角鈍。上肩角發達,近平伸,端鈍圓,背腹扁平,短於其基部間的距離,有的個體伸向前外上方。後突起發達,屋脊狀,譽乃擊棵背面觀基部寬,向後漸變狹尖,頂端伸出前翅臀角,有喇充小結瘤顆粒。小盾片露出部分狹,與前胸背板同色。前翅透明,基部革質艱趨閥驗區褐色,頂角有1近三角形褐斑,內、外橫帶褐色;端膜寬;第4、5端室外有1暗色斑;翅脈淺黃色、有深褐色小瘤結顆粒,2盤室,5端室。後翅白色透明,翅脈褐色,3端室。胸部側面和腹面黑色,多毛。足的基、轉、腿節黑色,脛和跗節褐色,爪深褐色;脛節有3列基兜毛,頂端有1列端距。腹部每節背板前部黑色,後半部黃色,腹面近黑色。
雄性:和雌性外形相似。陽莖彎曲,背緣端部1/2有倒逆的微齒。陽基側突端部驟然彎曲,彎頂有1根粗毛,彎曲之內有10多根排列不整齊的毛。
量度:體長♀5.1—6.1;♂5.7;巴棗霉肩角間寬♀1.7—2.7;♂2.3;上肩角間寬♀2.2—3.5;♂2.5—2.8 mm。

分布範圍

四川(巴塘,康定,大金,理塘,鄉城,貢嘎山,德格,稻城,雅江),雲南(德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