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期中國少數民族文學作品選集:壯族卷

新時期中國少數民族文學作品選集:壯族卷

佳作薈萃,群星璀璨。作為“中國少數民族文學發展工程”的一部分,中國作家協會編輯出版了“新時期中國少數民族文學作品選集”。這是對新時期我國少數民族文學成果的梳理和檢閱,是我國少數民族發展的大事,也是中國當代文壇的盛事。這套叢書編選了各個少數民族各類題材的代表性作品,集中展示了新時期我國少數民族文學繁榮發展的景象,也拓展和扮靚了中國當代文學的版圖。

基本介紹

  • 書名:新時期中國少數民族文學作品選集:壯族卷
  •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 頁數:818頁
  • 開本:16
  • 品牌:作家出版社
  • 作者:中國作家協會
  • 出版日期:2013年1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06372107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新時期中國少數民族文學作品選》是一個時期成果的展示,又是走向新征程的起點。對於這套叢書,我們堅持科學性、時代性和權威性的標準,懷著使之臻為典藏讀本的願望,進行了認真的組織、策劃、編輯和出版。廣大少數民族作家不辜負黨和國家的厚望與重託,牢記使命和宗旨,以自己的勤奮與才華創作出更多無愧於時代與人民的優秀作品。

作者簡介

1955年生。1983年畢業於中央民族大學中文系。現任中國作家協會主席團委員、廣西作家協會主席。編審。出版有《朱紅色的沉思》、《逝水流痕》、《雲山朗月》、《桂海蒼茫》、《甘苦人生》、《邊地無聲》和《廣西當代作家叢書(馮藝卷)》等文集。中央電視台二十集大型電視文獻紀錄片《西部的發現》總撰稿之一。主編《中國散文詩大系》(32卷)、《中國少數民族作家作品大系》等叢書。曾獲首屆廣西青年文學獎,第四、第八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獎。

圖書目錄

《新時期中國少數民族文學作品選集·壯族卷上》目錄:
序馮藝/1
小說
牙科醫生陸地/3
後台老闆周民震/19
七色人生韋編聯/45
歌王別傳韋一凡/78
高崖畫影王雲高/125
冰棕櫚陳雨帆/141
上樑大吉潘榮才/179
哥餵鳥黃鉦/189
辟路南昆黎國璞/232
橋工的妻子梁芳昌/246
歌魂孫步康/255
涉過紅水黃佩華/267
撲克凡一平/295
似幻非幻唐櫻/352
等你回家結婚韋俊海/384
塗滿油漆的村莊李約熱/399
誰在深夜戴著墨鏡黃土路/429
虛設橋樑梁志玲/445
戴罪殺人與我無關潘瑩宇/462
漫山遍野的秋天陶麗群/484
散文
故鄉與童年陸地/521
魯迅寄往廣西的信(外一篇)藍鴻恩/531
情系飯包嶺(外一篇)陸騰昆/538
啊!時間(外一篇)周民震/543
猴山旅次(外一篇)韋其麟/549
老縣長(外二篇)陸元才/559
養雞記韋緯組/564
童年的夢(外一篇)蘇長仙/568
老兵歸來(外一篇)凌渡/576
五百里岜來藍直榮/586
……
《新時期中國少數民族文學作品選集·壯族卷下》

後記

中國改革開放35年是一段不可磨滅的完整的民族集體記憶。中國作家協會決定組織編選《新時期中國少數民族文學作品選集》,整體展示35年來我國少數民族文學風貌,積累新時期少數民族文學成果,並把壯族卷的編選任務交給我們,於我們來說是一種難得的機緣。
在中國作家協會的指導下,我們按照叢書編委會出版方案的要求,以最快的速度開始了這一浩大的文學編選工程。首先,我們根據叢書編委會的入編範圍,進行廣泛徵集和推薦作品備選,並專門向廣西壯族自治區以外相關省、區、市作家協會徵詢壯族作家的作品。在眾多巨量的壯族作家的優秀作品中采英集萃,編成了中短篇小說一冊,詩歌、散文一冊,並在小說冊後附上長篇小說存目,在詩歌散文冊後附上長詩、長篇報告文學存目。
編選壯族卷既是一個有難度的文學工作,也是一次向壯族同胞進行文學學習和致敬的機會。編選過程,始終得到韋其麟、韋一凡、凌渡、潘榮才等前輩老師的悉心指導,他們為編選工作提供了很專業的編輯意見。馮藝、嚴風華、向紅星等同志做了大量的繁瑣而具體的工作,尤其得到壯族作家的大力支持和踴躍供稿,廣西文聯文印室的同志也任勞任怨為老作家照排作品。可以說,壯族卷凝聚著很多同行的智慧與心血,在此,我們一併向大家致以深深的謝意!
因水平和視野有限,選編難免有遺珠和錯漏之憾,敬請同行指正。
壯族卷編委會

序言

總序:
展示與起點

丹增白庚勝

在第五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會議上,中國作家協會正式推出“中國少數民族文學發展工程”。這項工程得到中宣部、財政部的大力支持,旨在按照黨的文藝政策及民族工作總方針,進一步加大對少數民族文學的政策支持和經費投入,從培養人才、鼓勵創作、加強譯介、資助出版和理論批評建設等方面採取切實有力的措施,提高少數民族文學創作質量,繁榮民族文學創作,從而推動社會主義文藝的大發展、大繁榮。
佳作薈萃,群星璀璨。作為“中國少數民族文學發展工程”的一部分,我們編輯出版了“新時期中國少數民族文學作品選集”。這是對新時期我國少數民族文學成果的梳理和檢閱,是我國少數民族發展的大事,也是中國當代文壇的盛事。這套叢書編選了各個少數民族各類題材的代表性作品,集中展示了新時期我國少數民族文學繁榮發展的景象,也拓展和扮靚了中國當代文學的版圖。
中華民族,是由我國56個民族組成的;中華文明,是由我國56個民族共同構建的;中國文學,是由我國56個民族共同創造的。新中國成立60多年來,我國各民族翻身解放,社會面貌和精神面貌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作為共和國平等一員的55個少數民族,都以自己的方式投身於社會主義的國家建設。文學創作是參與文化建設的重要途徑和內容,因而促使各民族的文學也逐步走向發展、創新和繁榮。特別是新時期以來,我國多民族、多語種、多門類與多梯次的文學隊伍正在壯大。目前,55個少數民族在中國作家協會都有了自己的會員。他們有的是本民族的第一代作家,有的是本民族作家群的代表,有的在國內和國際都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本次入選的作品,是1976年至2011年在國內公開出版發表的中短篇小說、散文、報告文學和短詩等門類的佳作。長篇小說、長篇詩歌和長篇報告文學則暫列存目,適時另行選編出版。
從語種上看,入選的作品有直接用漢語言文字創造的,有用本民族語言文字原創後譯成漢文的。由於歷史文化與生產生活的演變,我國少數民族有的有自己的語言文字,有的曾經有過但現在不再通用,有的有語言而沒有文字。文學的民族特點和民族風格是由多重元素構成的,如語言文字、題材、主題、族屬、審美心理、抒情方式、風俗畫、風景畫和哲學宗教理念等。所以,考查文學的民族性要綜合多重進行,避免片面性和單一性。從入選的用漢語文創作的作品來看,他們同樣表現了本民族的文化自覺,寫出了本民族“精神生活的花朵和果實”。“真正的民族性不在於描寫農婦的無袖長衣,而在具有民族精神”。還有很多生動具體事例都證明了運用漢語言創作的少數民族作家同樣可以創作出優秀的民族作品,同時表現出我們很多少數民族作家深厚的漢語言修養與傑出的才智。所以,提倡學好漢語言、用好漢語言也是提高文學藝術質量所需要的。我們這個多民族的國家需要一種通用的語言來便於相互之間的溝通,增進相互的理解。另一方面,一種語言就是一個博物館。民族語言文字蘊含著民族心理的密碼,承載著傳統文化特有的審美方式。它在抒情表意方面,有些地方是極其微妙而難以取代的,況且,我國邊遠的少數民族牧區、林區或農區廣大讀者客群,還是對本民族的語言文字最熟悉、最有親切感。所以,我們必須積極扶持民族語言的創作,發揮民族語言的優勢,推動民族語言的創作。《民族文學》增設蒙古、藏、維吾爾、哈薩克和朝鮮五種文字版本便收到了良好的成效。在一個國家,有不同語言文字的創作,在一個民族也有不同語種的創作,這種差異更易於張揚文學自由和審美的效能,激活新的審美感受和藝術張力,更容易形成各個類型的作家之間互相激發、互相補充、互相促進的局面,以保持我國文學發展繁榮持續性的活力,同時更好的保證眾多讀者多元性的審美需求。沒有差異,不會前進;沒有差異,不會多彩;不承認差異,不會有平等。膚淺的趨同論,是不科學的,是無益的。它的實質是單一論、終止論。這也是為中華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演進發展所驗證的道理。
從馬克思主義理論看來,每一個民族無論其大小,都有為此民族所有,為他民族所無的優秀特質。文學的根脈在本土,文學創作不能脫離精神母體。文學的原創性和民族性源遠流長,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和傳承性。從當前直到久遠,必須重視文學的民族特點和民族風格。另一方面,既然大家都有優秀的方面,自然也應該有不如別人的地方,這就決定了民族性的鮮明和穩定是與民族的狹隘保守性相悖的命題。民族文化的自信與書寫、開掘與張揚,源於那些積極有價值的珍貴特質。這就要求每個民族的作家都能以寬闊的胸懷和開放的姿態,積極學習其他兄弟民族的優長之處,並敢於面對世界,積極進行共同交流,善於取長補短,反思追問,以民族的優秀傳統為依託,創作出具有時代高度和國家情懷,能體現人類共同追求的作品。我國新時期少數民族的優秀文學作品,都鮮明地體現著這樣的文學品格。很多優秀作家也有這方面深切的感受和體驗。
我國當代少數民族詩歌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各少數民族的詩人對本民族獨特的社會歷史的描繪,對獨特的心理素質和感情的表達,對源遠流長的民族民間詩歌形式的學習和創新,對珍貴詩歌藝術資源的借鑑和吸納,使當代少數民族詩歌呈現豐富多樣的風格與光彩。從詩歌的話語特徵上看,當代少數民族詩歌不同時期表現出不同的話語亮色。新時期以來,隨著改革開放,我國進入了全球文化的開放、衝撞和交流的時代。優秀的少數民族詩人們,繼承傳統,紮根本土,放開眼界吸納有益的藝術元素,趨利避害自由地馳騁在時代拓寬的藝術空間中。由於政治性不再是文學創作單一的標準,少數民族作家和詩人正放開更豐富的眼界,煥發更通達的靈性,使少數民族的文學作品彰顯出更天然的民族和地域特色。同時,隨著世界視野的拓展,諸多帶有人類性的藝術體驗和詩歌題旨也自然成了少數民族詩歌的書寫內容。除詩歌之外,我國少數民族其他題材的文學作品曾相對貧弱。由於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文化傳統、社會狀態和語言等方面的影響,除若干人口較多、語言文字成熟完整的民族外,很多少數民族曾經幾乎沒有小說等作品。建國後,隨著少數民族經濟、文化和教育的發展,隨著各民族之間廣泛通暢的交流與互動,少數民族小說創作隊伍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得到快速的發展。特別是新時期以來,我國少數民族小說創作從邊緣進入主流,成為中國文壇的亮麗風景,不僅有眾多的少數民族作家得過“茅盾文學獎”、“魯迅文學獎”、“優秀兒童文學獎”、“五個一工程獎” 及“駿馬獎”,有些還獲得國際上的相關獎項,躋身於世界著名作家的行列。
國家的統一,民族的團結,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祖國的根本保證,是國家在世界崛起的應有姿態。在這方面,文學應該走在前面積極發揮歷史責任和主動精神。黨和國家歷來重視少數民族文學事業的發展,並在各方面給予了特殊的扶持。1981年周揚同志就曾說過:“民族文學的書,民間文學的書,要適當多出版一些,現在還是太少”,“要搞四個現代化,要建設社會主義的高度精神文明,文學藝術要發展,少數民族藝術也要發展”。特別是第五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會議上,劉雲山同志明確提出:“繁榮少數民族文學,發展少數民族文化,是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題中應有之義,是促進民族團結和諧、實現人民幸福生活的時代要求。”1991年,趙朴初老先生在看到一篇關於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的文章後,曾欣喜地賦詩一首:“出題能令億民思,九派群科念在茲,功德日增凝聚力,靈根長發萬年枝。”我們堅信,廣大少數民族作家不會辜負黨和國家的厚望與重託,將牢記使命和宗旨,以自己的勤奮與才華創作出更多無愧於時代與人民的優秀作品。
“新時期中國少數民族文學作品選集”是一個時期成果的展示,又是走向新征程的起點。對於這套叢書,我們堅持科學性、時代性和權威性的標準,懷著使之臻為典藏讀本的願望,進行了認真的組織、策劃、編輯和出版。在此,謹向為此付出辛勞的各界朋友致以真誠的謝忱,並對我們的作者和譯者表示崇高的敬意!

2013年11月12日

序:

馮藝


《新時期中國少數民族文學作品選集·壯族卷》在中國作家協會組織和領導下,由我負責主編。此卷選錄了幾十位壯族當代作家作品,分成兩冊付梓。這些作品,我以為對1978年以來的我國壯族文學以及它的創作發展趨勢,雖是管中窺豹,但亦足以讓讀者比較清晰地了解它的現實意義和它的走向概貌。
在我國現當代文學中,壯族文學也有過令人矚目的成就,湧現出華山、陸地、韋其麟等在全國乃至世界都具有一定影響的作家。1978年至今,是中國歷史長河中一個重要的新時期,壯族社會發展實現了新的跨越,也大大促進了壯族文學的發展與進步。壯族文學所蘊涵的,它的獨特價值與意義,乃正是反映了新時期以來壯族社會發展的這一歷史現實。至於新時期壯族文學自身,從深層次說,它經過30多年的吸收、磨合和發展,也有了更具個性的表達,既凸現了本民族的母體文化又廣納人類多民族文化的精華,形成了自己發展的新的格局。1978年以來,韋其麟、韋一凡、王雲高、周民震、莎紅、凌渡、瑙尼等一批在全國有一定影響的中老年壯族作家,勤於學習,紮根生活,潛心寫作,在新時期壯族文學初始發展史上寫下了他們自己不少的篇章,在這一特定的歷史時段,對影響和推動本民族文學發展具有積極的意義。所以,30多年來,壯族湧現出一批走向中國文壇的青年作家。可以說,他們是在前輩作家們的影響、支持下成長起來的。而在他們持續不斷的努力下,壯族文學在創作理念、創作姿態與創作藝術以及民族意識、現實責任等層面上,更有較為清醒的自覺,並在實踐中獲得了不俗的實績。據統計,新時期以來加入中國作家協會的壯族作家有50多人,加入廣西作家協會和相關省區市作家協會的壯族作家已達500多人,已形成了老中青三代齊頭並進初步繁榮的新文學態勢。
文學是一種主觀色彩極其鮮明和強烈的寫作樣式。它以充滿作家個性特徵的思想精神與情感體驗,來表達作家個體對於整個人生世態和自然的豐盈與深邃,或思考自然和人生的關係,或思索生命和人生的困境、出路,弘揚真善美,鞭撻假醜惡。作家用自己的雙眼和心靈洞察、體驗與表現自己足下土地上所發生的一切——人事、人物、人心與人性,真誠而獨立,清明而混沌,並藝術地或淋漓盡致或委婉含蓄地將它們表現出來。從本卷所選錄的作品看來,我以為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體現。
壯族所創造的自己的民族文明,她的各種傳統文化,以及她在現當代歷史發展中的積極表現,和她本民族生存活動別具色彩的自然地理場域,都給壯族作家提供了極為豐富的想像力,為壯族文學承前啟後、銳意進取提供了十分寶貴的營養。所以,當代的壯族作家懷著提高本民族精神文明的崇高信念,為對宣揚壯族文化的執著追求,他們或考慮國家民族和人類的命運,或思索自然現象的種種內涵;或抒寫社會的動靜與變遷,或描繪世態人生的追求與奮鬥;或渲染壯鄉大地的絢麗景色,或揣摩人們日常生活中種種常態。因此,在這裡,在他們的作品中,既流淌著民族的感情,又激盪著自己的智慧與理性的火花。所以,本卷所選錄作品,都或多或少或顯或隱,具有一定壯民族的生活特色和地域風采。
民族文學與世界文學不是衝突、對立的關係,而是一種融合、共生的關係。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壯族文學要有所建樹,並走向全國乃至世界。壯族作家深知,在寫作中必須處理好文學的民族性、本土性,與現代性、區域性與世界性的關係。隨著思想與藝術視野的不斷開闊,當前壯族文學創作的發展愈來愈顯出既善於發揚自己母體民族文學創作的長處,又積極吸取兄弟民族文學創作的許多優點;不少作家都有意識地去追求,將不同風格流派中的藝術與思想結晶,充滿創造性地融化在自己的創作中。因為大家都明白,拋棄傳統就失卻了生存和發展的土壤,而拒絕創新是沒有前途的。值得一提的是,壯族是一個視野開闊、包容性很強的民族。自古以來,她一直和漢族及其他少數民族來往密切,互通有無。正因為如此,壯族作家的許多作品,他們的人性關懷,不僅僅只在於自己的民族,還大量敘寫和描繪了其他民族的生活。凡此種種,從本卷中的不少作品看,都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壯族文學是壯族作家真情實感和藝術功力的表現,它是通過出色的文字表達出來的一種高品質的文學感知。語言的紮實功力和鮮活豐盈,是它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證。只有豐沛的情感、深厚的思想和充滿活力的語言滲透與結合,才能寫出具有較好的民族個性、審美境界和藝術風格的佳篇來。然而,由於歷史的原因,從古至今,壯族文人幾乎都以漢語為自己寫作的母語。由於壯語和漢語差異甚大,所以他們常常習慣地在腦海里將自己的民族語言翻譯過一遍以後,才再尋找相對的恰當的漢語表達出來。其敘寫的難度是可想而知,但壯族作家們並不知難而退。他們刻苦鑽研,儘可能去熟練把握漢語,來努力寫作,來構建自己的精神家園。本卷作品所提供的,正是壯族作家漢語寫作豐碩成果的又一次展示。
當然,我們也清醒認識到,當下壯族文學的影響力與一些先進的兄弟民族的文學創作還有一定差距。也唯此,我才期待著我們的同胞們共同努力,攜手促進壯族文學長足地進一步向前發展。
是為序。

2013年9月6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