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廠鎮(雲南省普洱市西盟縣新廠鎮)

新廠鎮(雲南省普洱市西盟縣新廠鎮)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新廠鎮2013年由鄉改鎮,地處西盟佤族自治縣縣城西北部,地處東經99°25′-99°33′,北緯22°47′-22°57′,行政區域面積128.89平方千米,東部和南部與中課鎮,勐卡鎮相連,西部和北部毗鄰緬甸佤邦龍潭特區與昆馬區,是集“邊、少、山、窮”為一體的典型的佤族鎮,國境線長33.2公里,是縣內國境線最長的鄉鎮,距縣城78公里,是離縣城最遠的一個鄉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新廠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雲南省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縣
  • 下轄地區:新廠村、代格拉村、阿莫村、永廣村、窩羊村
  • 政府駐地:新廠
  • 電話區號:0879
  • 郵政區碼:665703
  • 地理位置:滇西南
  • 面積:128.89平方千米 
  • 人口:12651人(2017年) 
  • 方言:佤語
  • 氣候條件:亞熱帶氣候
  • 著名景點:當歸山、永東瀑布、代格拉溶洞,佤山梯田,178水庫
  • 車牌代碼:雲J
  • 現任黨委書記:馬玉樺
  • 現任鎮長:岩卡
村鎮概況,地理位置,資源環境,農村經濟,社會事業,文化風俗,旅遊景點,

村鎮概況

全鎮轄新廠村、阿莫村、窩羊村、代格拉村、永廣村個村委會,35個村民小組,28個自然村。居住著佤族、漢族、拉祜族、傣族、哈尼族、彝族等8個民族,全鎮常住人口12651人(2017年),是佤族聚居鄉鎮,2013年由鄉改成鎮。

地理位置

位於西盟佤族自治縣縣城西北部,介於北緯22°47′至22°57′,東經99°25′至99°33′之間。東、東南部與中課鎮、勐卡鎮相連,西部、北與緬甸佤邦第二特區勐冒縣龍潭區、昆馬區接壤。國境線長35千米,邊界有178、179、180號界樁,國境線長達33.2千米。

資源環境

新廠鎮行政區域面積128.89平方千米;最高海拔2220米,最低海拔880米;立體氣候明顯,秋冬季溫差較大,乾濕季節分明,日照充足,年降雨量1900毫米,年平均氣溫18.9攝氏度屬亞熱帶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土壤主要以赤紅壤、棕紅壤偏酸為主;有茶葉粗製所一個;糧食作物主要以種植水稻、旱稻(特色紅米)、玉米、小米蕎、小麥、豆類、小紅米為主;畜禽類主要以牛、羊、豬、雞、鴨為主,是典型的農業鄉鎮。有鉛鋅礦、銀礦、錫礦等礦物資源。

農村經濟

為了提高農業收入和農產品質量,增加農民收入,歷屆黨委政府始終把經濟建設放在全鎮工作的首要位置,儘可能地增加農民收入,加強農業和農村基礎工作的領導,帶領全鎮人民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扎紮實實地抓好農業這項國民經濟基礎工作,抓好扶貧攻堅機遇,大幹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積極引導民眾走固定耕地、推廣農科技術、引進優良品種,確保糧食和農村經濟穩定協調健康發展。建國初期,生產十分單一,刀耕火種狀況極為普遍。沒有固定的田地,種了一山坡,只收一籮筐,糧食收入就取決於老天爺的“喜怒”,辛苦了一年,還過著半飢半飽的生活。
全鎮水田水田面積9630.3畝,旱地10662.7畝,人均耕地面積1.9畝,農村經濟總收入達100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941元。幹部職工福利待遇逐年提高,離退休人員、殘疾人、五保戶、老弱病殘黨員及特困戶的生活有所保障。

社會事業

新廠鎮基礎設施發展情況
針對新廠鎮人口多、底子薄以及特殊的歷史原因和地理環境所造成的基礎設施落後,發展緩慢的實際,多渠道爭取項目資金,經過努力,先後使我鎮的電力、交通、住房、人畜飲水等基礎設施有了較大的改觀。
(一)電力建設。電力從無到有,從少到多。1976年,架通輸電線路,但由於電力功率小,只有鎮機關、阿莫村、新廠村部分村民有照明用電。電力一直是制約我鎮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基礎設施,為徹底改變電力對我鄉經濟發展的“瓶頸”制約因素,多渠道爭取資金,得到了國家、省、市、縣的大力支持,先後架通了窩羊村五、七組;2004年架通了代格拉村四、五、六組、永廣村五組輸電線路,實現了村村通電工程,全鄉35個村民小組只有3個村民小組因災害搬遷或所處的地理位置偏僻而未通電。
二)交通建設。建國初期,我鎮公路里程是零。上世紀70年代末,為了便於與縣的聯繫,在鄉黨委、政府的組織下,各村各戶抽調了1-2名勞動力總計5000多人,修通了32公里的縣鄉公路(毛路),1981年,西盟錫礦建廠後,為了礦石的運出,由西盟錫礦建成了從募西公路K93公里岔路口到厂部的彈石路面,鄉村公路也是從無到有,從有到多;基本實現了村村通路、鄉村道路47.5公里;村組道路,也實現了組組通,至2006年低,實現了村村通公路的目標。
(三)郵電通訊設施。縣鄉郵件由人背發展到汽車運送,電話由手搖式的一鄉一部發展到一村一部的程控電話。全鄉5個行政村及部分村民用上了村村通無線電話,總計45部;2002年在鄉機關所在地安裝了移動、電信信息地面接收塔和電腦聯網設備。
(四)住房條件有所改善。解放初期,人民的住房是由竹子搭建,茅草為頂的茅草房,上世紀90年代,發展為油毛氈、鐵皮和石棉瓦為屋頂的杈杈房。在縣委政府及有關部門的關心支持下,採取國家扶持、農戶自籌相結合的辦法,組織實施我鄉農村民房改造項目。截止2006年5月底,完成民房重建1025戶。其中:磚木結構897戶;磚混41戶;土木1610戶;其他結構231戶,改善了我鄉農村民眾的住房條件。全鄉已基本消滅了茅草房和油毛氈房。
(五)人畜飲水建設。建國初期,佤族民眾只用竹子背水喝,已累計爭取扶貧資金112萬元,解決了全鄉24個村民小組1720戶5601人,5259頭大牲畜飲水問題。改善了農民民眾生活質量,促進了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

文化風俗

新廠鎮屬佤族聚居鄉鎮,風俗便是佤族風俗。歷史上的佤族,男人穿黑色短衣和寬口大褲;婦女著摜頭衣和橫條花短裙,飾物有項圈、項鍊、手鐲、腰箍和腳箍等,大部分為銀製品或竹藤製品,或塗上天然色料,或取決於自然的色彩,幾乎為男女老少所共同喜愛。隨著社會的發展,佤族的服飾也開始有了變化,出現了長裙、筒裙以及一些較為有時代感的衣著和裝飾,但佤族聚居的地區仍然保持著傳統的民族特色,且大多數衣服的原料是自種的棉麻,經過自紡自織成布,按其傳統的方式,加工製做的,織出的圖案像孔雀、白鷳等羽靈,有的像靈貓、鯪鯉等毛皮的圖案。
佤族的村寨多建在山腰或小山巔。在西盟地區有的村寨已有數百年的歷史,聚成了數百戶的大寨。佤族喜歡住竹樓,部分改住土坯平屋,這是後來改變的新的住宅形式。竹樓可分為上下兩層,上層住人,下層關牲畜。房內陳設簡單而明快,必不可少的是一個供人使用的火塘和一個供祭祀之用的火塘或供祭祀與牲畜飼料加熱的火塘。在鐵鍋傳入之前,佤族多用竹筒煮飯,吃飯時,由主婦按人數分食,一次平均分完。喜歡嚼檳榔、喝酒,有“無酒不成禮,說話不算數”的說法。水酒用小紅米發酵後製成,多盛於大竹筒內,插入細竹管吮吸。佤族人也有飲濃茶的習俗,而喜食辣椒是男女老少的共同嗜好。
佤族的家庭形式為一夫一妻制的小家庭,財產多由幼子繼承,女兒沒有繼承權。佤族命名時用逆式子父連名,由自己上溯祖先。佤族所有家族向上推算出的最早一代的名字都叫“司崗”,意為葫蘆或石洞,是對母權的崇拜。男女在婚前可以自由交往,稱為“串姑娘”,青年男女三、兩成群聚在一處,對唱情歌,用贈給檳榔、菸草表示定情。但是,締結婚姻須由父母作主,男方要交幾條牛的聘金,稱為“奶母錢”和“買姑娘錢”。有時父母一方不同意,則雙方逃婚,父母也不追究。過去佤族曾流行姑舅表婚,現已有較大的改變。
佤族實行薄葬,村寨有共同的墓地。有些地區則保留將亡人葬於竹樓下或竹樓附近的習俗。

旅遊景點

新廠鎮有當歸山、永東瀑布、代格拉溶洞、佤山雲海、178水庫和佤山梯田等旅遊景點。
新廠鎮(雲南省普洱市西盟縣新廠鎮)
新廠鎮(雲南省普洱市西盟縣新廠鎮)
新廠鎮(雲南省普洱市西盟縣新廠鎮)
新廠鎮(雲南省普洱市西盟縣新廠鎮)
新廠鎮(雲南省普洱市西盟縣新廠鎮)
新廠鎮(雲南省普洱市西盟縣新廠鎮)
新廠鎮(雲南省普洱市西盟縣新廠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