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地島:海鳥的王國

在新地島無名海灣沿岸的岩石上,竟有200萬隻海鳥占據著,其中以海雀、三趾鷗、賊鷗為主要成員。它們那嘈雜的鳴叫聲,數里以外都能聽到。

於是科學家們就管這種海鳥集中的地方稱為“鳥市”。因為海鳥是如此稠密地遍布在海濱的峭壁上和海中陡峭的山脊上,以至於石壁好像是活的了。而且在每一個最小的深窪、裂縫和石頭的突出部,都可以發現小鳥和鳥蛋。令人驚奇的是,觀察家發現岩石的突出部分如此之小,以至於鳥兒不能在那兒建造真正的巢,可是鳥蛋就在那裡放著,也不會滑下來。據統計,在25平方米的面積上,有500個鳥蛋。海鳥之所以選擇陡峭的海岸,這是因為這裡能很好地防禦敵害,就連北極熊也不能攀登上這種陡峭的岩壁。
如果有人親自目睹“鳥市”那喧譁、嘈雜的情景,他一定會覺得那裡是一個不平靜的世界。有人這樣形容“鳥市”,它仿佛是個人口眾多的集市,從鳥類混合在一起的嘈雜聲中和啁啾聲中,可以清楚地聽到一些個別的尖叫聲,就好像生氣的老太婆在趕集的貨車上爭吵和喊叫似的。來這裡考察的科學家說:“……我們乘船到“鳥市”的下面考察,在周圍游著的或飛著的鳥兒根本沒有注意到我們的存在,它們似乎知道,人是不能攀登到陡壁上的。這情景真是絕妙極了。鳥兒緊緊地附著在從最上面起的每一塊石壁或石頭的每一個凸出地方,真不知道它們竟能在這樣小的面積上是如何站立的。人們也看到這種情況,一些鳥實在站立不住便滑了下來;有一些厲害的鳥推開了鄰居使其落人空中,並且叫喊著也落了下去。同時,人們也發現一群群隨著在石壁上和突起的岩石上的鳥類,它們都有著最奇異的外形,而且它們都用各種各樣的姿勢和樣子站立著,從望遠鏡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最上面的鳥兒是怎樣地伸直頭頸,使自己的身子在石頭的一個角上保持著平衡”。
在“鳥市”的頂峰通常有幾對白鷗,它們已成為“鳥市”的“市長”,其他海鳥都怕白鷗,因為它經常從別的海鳥嘴裡奪取食物,性情又極兇猛。這個“市長”經常破壞其他鳥巢以及吞吃周圍的鳥蛋,所以別的海鳥都非常恨白鷗,但又惹不起它。總之,只要有白鷗飛到的地方,立刻就會聽到鳥兒共同抵抗敵害的啁啾聲。”
海鳥類是不營巢的,它們把蛋下在光禿禿的岩石突出的地方。鳥蛋由雙親輪流看守保護,孵蛋的工作要進行一個多月,當小鳥出世後,雙親就用小魚來餵養。在每年的8月中旬,雛鳥便更換絨毛,身上開始覆蓋了羽毛,並且已經學會飛了,有的雛烏很是害怕往下沖,那么當父母的就將膽小的孩子往下推,一般來說,飛出去的雛烏就不再回來了,它們將在海面上飛翔或潛人海里或在海浪上漂蕩。
海鳥是非常貪食的。據統計,在新地島生活的海鳥,一年中要吃掉50萬噸魚。住在海岸上的人說:“有海鷗、就有魚”。所以,漁民們在看到成群的海鳥潛入水中的地方就趕快撤網,一般不會錯,準能捕到很多的魚。
海鳥除了吃魚以外,還吃蠕蟲動物,烏賊、小蝦和其他海洋生物。隨後,它們又把有機質從海中帶到陸地上去,正因為如此,在氣候乾燥地區的沿海地帶,能看到厚厚的鳥糞層。
海鳥是優秀的游泳家和潛水能手,例如企鵝在水下游泳的速度是每秒10米,1小時就可以游出36公里。所以企鵝經常追逐船艇。由於海鳥對游泳和潛水的適應,從而大大地影響了它們身體的結構:它們的腳往後挪了,在腳趾中間長出了蹼,肌肉組織也發達了;海鳥的羽毛不大,但在羽毛上有許多尾脂腺,能分泌油脂,這就使得海鳥能夠輕快的遊動,並且能保持身體的溫度。據測量海鳥的體溫一般在37.5~49℃,其平均體溫在42℃。海鳥的飛翔姿勢是很優美的,例如海燕的翅膀骨架上有一個特殊的叉骨,它能使海燕長久地、毫無倦意地展開翅膀飛翔著。
許多海員常常看到一些海鳥,如海鷗、信天翁和海燕等,它們把海水喝進去又吐出來,後來,科學工作者在它們的眼睛附近找到了鹽腺,鹽腺排出的鹽液經過鼻孔流到鳥喙,又從喙尖上滴落下來,因而看上去好象是喝了水又吐了出來。
海洋動物的鹽腺其構造都差不多:當中有一根管子,向周圍輻射出幾千根細管、好象洗瓶刷子那樣。這些細管與許多血管交織在一起,它們把血液中的多餘的鹽分離出來,經過當中的那根管子排到身體外面去。鹽腺除去海水中的多餘的鹽分,動物最後得到的是淡水,所以,鹽腺是動物的天然“海水淡化器”。
有一種流行很廣的諺語:“海鷗沙上走,水手就發愁;海鷗水上落,晴天就來到。”水手們經過長期的觀察,認為這句諺語是有科學根據的。當氣壓下降時,會出現暴風雨的壞天氣,這時候的海水,通常要比空氣暖和。從海面上升起的強大氣流,足以能夠支持在海面上飛翔的鳥兒,可是海鷗是一種喜歡在沿岸的水中逗留的鳥類,暴風雨對海鷗來說是很危險的,因此在暴風雨來臨前,它們急忙飛到岸上,並憂慮地在海濱的岩石中或沙浴場上踱來踱去,這是在對水手發出信號:“暴風雨即將來臨”。海鷗在預報天氣變化上,並不比氣壓表差。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