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哲學(大象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新哲學(大象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新哲學》是2003年大象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中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哲學
  • 作者:王中江
  • 出版社:大象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3年10月1日
  • 頁數:326 頁
  • 定價:33.5 元
  • 開本:16 開
  • ISBN:753473150X
  • 語種:簡體中文
圖書簡介,圖書目錄,編輯推薦,目錄,作者簡介,

圖書簡介

哲學一詞常常在不同的意義上被哲學家自鳴得意地加以使用,哲學知識一直“無公度”和“不確定”以至於似乎沒有一個問題可以說是得到了最終的解決,哲學家往往好高騖遠、不切實際並不遺餘力地互相顛覆。這是連野心勃勃、傲慢自大的哲學家都得甘心承認的哲學的常態。誰要是出於這些理由而對哲學感到沮喪,對哲學家加以譴責,誰多半肯定能夠贏得人們的諒解和同情。 這是嘗試《新哲學》論叢的第一輯,我們不敢有過高的期望,我們願與大家一起一點一點地積累。大象出版社的慧眼,師長們的提攜,朋友們的相助,終於使我們邁出了第一步。 這一輯共有六個相對獨立的討論專題。“自然、人與世界共同體”,不僅關注自然與人的關聯,而且關注通過這種關聯而思考“世界共同體”的可能。“新哲學”的意願和編輯對不擅長此務的我們來說都是一種考驗,當古訓“兼聽則明”被我們虛心接受的時候,我們也許能夠經受住這一考驗了。

圖書目錄

自然、人與世界共同體
自然與人
天人簡論
道德的譜系與類型
“共生律”:人類生存的簡明法則
虛擬世界中的“真實性”:網路人際關係與自我認同
中國哲學:探索與新視角
新思想史:整合經學與子學
春秋思想史論(上篇)——哲學突破的歷史進程
康有為的進化觀與自強、種族論及烏托邦
不同地域中的詮釋意識
情境化的詮釋學與詮釋學的本土化——以“情境”和“語境”為中心的展開
中國闡釋學中闡釋的相對性及其正當性構造
佛教史上的詮釋學問題
東亞認同?歷史回顧與當代視野
“東亞”概念和儒學
想像的和實際的:誰認同“亞洲”?——關於晚清至民初日本與中國的“亞洲主義”言說
知識社會學
知識社會學:從馬克思到曼海姆
思想史方法論(上)
一、思想史的對象和範圍
二、思想史:精英的與民眾的
三、新範式與思想史的擴展
四、近代中國思想史研究的自我認識及回應
五、近代中國思想史的歷史語境與當下語境
編後記

編輯推薦

統一物究竟是由對立的兩個方面構成的,還是則鼎立的三個方面構成的,對於這樣一個根本問題,中外哲學史上,一直有著不同看法。在中國,《易經》說:“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這明顯是二元論,而《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強調的便是三元。西方哲學偏愛二元二分,已是人們熟知的常識,但亞里士多德的倫理學,卻大談其“中道才是德性”。

目錄

學說廣場
對立和鼎立/龐朴
能力本位論與21世紀實力主義文化預期/韓慶祥
中國哲學:摸索與新視角
春秋思想史論(下篇)──哲學突破的歷史進程/余敦康
隱秘的顛覆──透視儒家的道德主義面目/唐文明
王廷相思想中的規範與人性──以人性論、修養論為中心/馬淵昌也
劉宗周與明代理學的基本走向/崔大華
為中國哲學開生面──孟旦(Donald J. Munro)先生治學簡介/劉笑敢
“公私”觀念與社會史
公與私:先秦的“立公滅私”與對社會的整合/劉澤華
古代“公天下論”的構成/張分田
公私觀念在近代的演變──以晚清上海為例/李長莉
中國公私觀念研究綜述/劉暢
古代“士”階層與公共生活
先秦“士”階層的形成、自我意識及原創性/王中江
漢代知識的性格與知識分子/齋木哲郎
中世的士大夫:三國、西晉政治史與軍師和清談家/葭森健介 末崎澄香
明代知識分子論:以林希元為例/小島毅
思想史方法論(下)
上天入地:思想史的邊界與方法/高瑞泉
晚清漢學譜系與近代中國學術和思想/史革新
近代中國社會變革研究的範式轉換及前景/蕭功秦
中國哲學史研究範式回顧/歐陽哲生
代際理論及其運用/焦潤明
關於思想史的思考方法──類型、範圍、對象/丸山真男
思想史:它的意義和中國思想史研究/史華慈
哲人新知見輯錄(一)
嚴復重要佚文、書札
編後記

作者簡介

王中江,1957年生。男,漢族。河南省汝州市人。北京大學哲學博士,曾為河南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哲學研究所所長、河南省優秀專家。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河南大學兼職教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