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古典主義城市地租理論

新古典主義城市地租理論在進入20世紀60年代以後,以阿蘭索、密而斯等為代表的經濟學家將邊際分析方法套用於傳統的地租理論中,導致了地租研究的深入,從而孕育出新古典主義城市地租理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古典主義城市地租理論
  • 提出時間:20世紀60年代
  • 經濟學家:阿蘭索、密而斯等
  • 套用於邊際分析方法
新古典主義關於地租、地價的論述的特點,政策因素與地租和地價,阿蘭索地租模型,

新古典主義關於地租、地價的論述的特點

(1)對地租的概念,新古典主義將生產過程視為多種變數不斷變化的過程,通過邊際產品價格與生產要素價格的比較,對地租的本質含義進行闡述。即一個市場中的經濟實體為追求最大的利潤,多次進行擴大生產,每一次投資所產生的效益都會與上一次投資產生的效益之間要有一個差,這個差就是邊際效益。
(2)區位因素的重視和區位平衡概念的引入,使得新古典主義更具實際套用價值。
(3)對土地市場的分析趨於成熟。其中,有關土地平衡價格的理論及有關土地市場作為一個非完善市場的闡述有其獨到之處。
(4)解決了城市地租測算的理論方法,建立了有關地租模型。
(5)更注重對政府政策的研究,使得它有良好的套用前景。

政策因素與地租和地價

政策因素的作用主要在於避免土地自由市場對居民收入和社會財富的分配可能帶來的種種不公,同時也在於減少各種不同用地之間不相容的現象,從用地的角度減少污染、擁擠等帶來的損失。
(1)土地利用規劃。土地利用規劃一般被認為是一種對土地市場上個人活動進行限制的消極措施。
關於規劃對土地供給的限制,有學者(AlanW.Evans)將其劃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實質性的規劃政策,即那些具有特定目的的政策措施,如:為保護農業用地,進行用地調整等;另一種為程式性規劃政策,即那些為實現實質性政策而提供的手段或方法,如用地分區管理條例、土地細分法規,都可能增加土地的供給。
由於規劃政策的作用,地價曲線再也不是一個由市中心向郊區漸降的平滑曲線,而是一個起伏的,有不連續的折線。
(2)城市基礎設施政策
在市場上交易一般都是經過開發,具有某些基礎設施的熟地.有學者指出,設施的水平、設施建設的投資方式以及設施的質量,對一個具體地塊來說是三個最關鍵的因素,若出現與實際需求不符,則必然導致熟化成本過高而使市場上的土地投放量減少。
另外,基礎設施建設周期較長,建設的時機特別敏感,建設晚了會導致用地短缺、地價上升,建設早了會造成投資浪費。

阿蘭索地租模型

阿蘭索的地租模型是新古典主義地租模型中最傑出的代表,他將空間作為地租問題的一個核心進行了考慮,並首次引進了區位平衡這一新古典主義概念,同時成功地解決了城市地租計算的理論方法問題。
(1)模型假設條件:
A、一個平坦的、沒有任何地理差異的平原,土地質量處處相等,均可直接用於開發,並可在市場上進行自由貿易
B、買賣雙方對土地市場都有充分的了解,賣方希望其收入最大,買方希望其願望能最大程度地得以滿足。
C、有一座單一核心的城市,城市中任何方向的交通都極為便利。
(2)阿蘭索公式:
阿蘭索認為,家庭收入將用於土地投資、交通運輸費用和購買其他商品(包括儲蓄)。即:
Y=PzZ+P(t)q+K(t)
式中:Y——收入;
Pz——其他商品的單位價格;
Z——其他商品的數量;
P(t)——距市中心t處的地價;
q——土地數量;
K(t)——距t處的交通費用;
t——距市中心距離。
在對公式進行分析後,阿蘭索指出,在開支總數不超出收入的前提下,對於單個家庭來說,區位平衡的取得取決於土地數量q、其他商品的數量Z和距中心距離t之間比例的確定,即通過變化三者的比例關係,使其滿意程度最大。
於是,阿蘭索運用同好曲面(IndifferenceSurface)來表示這種個人的意願。在這一曲面上,不管地價怎樣變化,都保持個人在不同區位滿意度不變,由此可對三個變數進行多種組合。滿意程度U也是其他商品數量Z、土地數量q和距市中心距離t的函式,即:
U=u(z,g,c)
(3)買價曲線
阿蘭索將買價曲線定義為:“一組家庭在不同的距離都有能力支付的而又保證同等滿意度的價格曲線”,以此來表示假設的地價和距離的組合,如果地價按此曲線變化,那么家庭(或企業)將不會計較具體的區位。相對於不同的滿意度(或企業的利潤)水平,就會有一組買價曲線。買價曲線BP的位置越低,其滿意度(或利潤)越高。
地價P(t)
距離(t)
BP1 BP2 BP3
圖2-1平衡區位的取得
(4)地租模型結論
阿蘭索將買價曲線與地價構成曲線P(t)相疊加,得出結論,即家庭(或企業)會選擇一個其滿意程度最高,而又與地價構成曲線相吻合的區位,即(圖2—1)中買價曲線BP與地價曲線p(t)相切處E,這時該家庭(企業)取得區位平衡。
阿蘭索又對城市及郊區土地市場進行了分析,提出了土地市場取得平衡的條件,即供求數量相等“直到城市邊緣的所有的土地都被賣光,在一定距離以內不再有土地出售”。買價曲線斜率最大的用戶因其競爭性強而取得市中心的區位,由於使用者對區位的偏好,會因與市中心距離的增加而急劇減小,因此在第一個使用者決定其土地消費量後,斜率次大的使用者將取得最靠近市中心的土地,一直外推出去,直到城市邊緣最後一個邊際使用者為止(如農業使用者)。這樣,城市中任意一處的地價就可通過這一系列的平衡區位和邊際價格與邊際區位的分析中求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