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南村(福建省龍巖市永定區湖坑鎮新南村)

新南村(福建省龍巖市永定區湖坑鎮新南村)

位於福建龍巖永定湖坑鎮南溪,是南溪革命基點村之一, 是世界文化遺產---福建(永定)土樓衍香樓所在地,全村總面積6平方公里,下轄岐坑頭,紫庭坪、張明斜、輝星、園在、田背洋、石藪、新隆、老共和、薛福等10個村民小組,其中岐坑頭,紫庭坪、張明斜為革命基點村。

全村現有人口480戶計1800多人,有耕地面積2735畝,林地面積11626畝,距離集鎮6公里。

還有重點保護樓院慶洋樓和慶豐樓,南溪河穿村而過,跨溪建造一座濟行橋是周邊唯有一座古建築屋橋,與旁邊石拱橋形成鮮明對比,演澤著歷史的變遷,社會的發展,全村現留有古代土木結構建築房屋20餘座,建築年限都在百年以上。2018年12月,住房城鄉建設部擬將新南村列入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福建永定區湖坑鎮新南村
新南村位置,新南村簡介,基本概況,歷史沿革,建築藝術和風格,名樓、名景古蹟概況,風俗人情,僑台資源優勢,古村落保護和社會影響,

新南村位置

位於福建龍巖永定湖坑鎮南溪,
南溪革命基點村之一,是世界文化遺產---福建(永定)土樓衍香樓所在地,全村總面積6平方公里,下轄岐坑頭,紫庭坪、張明斜、輝星、園在、田背洋、石藪、新隆、老共和、薛福等10個村民小組,其中岐坑頭,紫庭坪、張明斜為革命基點村。

新南村簡介

基本概況

新南村位於湖坑鎮東南部,是著名的南溪“土樓溝”的核心部位,世界文化遺產地一一福建(永定)土樓“衍香樓”就坐落在該村。全村總面積6平方公里,下轄歧坑、紫藤、張明、輝星、園寨、田貝洋、石藪、上下背隆和薛屋等10個村民小組。全村有480戶,1800多人。有耕地面積2735畝,農果面積850畝,林地面積16626畝,距離集鎮6公里。

歷史沿革

從明清開始到民國二年(公元1913年),新南村隸屬汀洲府永定縣南溪鄉新隆堡;建國後屬南溪鄉新南管理區,改人民公社後為新南大隊管理委員會;1984年6月建鄉村制隸屬湖坑鄉新南村。2014年12月13日新南村隸屬關係再作調整,到今天為止屬龍巖市永定區湖坑鎮管轄。

建築藝術和風格

新南村的建築風格富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而且別具一格。新南村有形狀各異、大小不同的土樓38座,是我國傳統建築文化中的奇葩,凝聚了祖先的汗水與智慧。其中衍香樓、慶洋樓、慶豐樓、心田樓、長源樓、福興樓、鼎日樓、恆吉樓、光裕樓、成德樓等土樓,歷史都在150年至500年以上, 至今依然保存完好,具有很高的科考和藝術價值。此外,歷經戰火、風雨侵蝕而不倒的立本樓、得月樓、文昌樓、光昌樓等獨具特色的土樓,見證了新農村的歷史變遷。新南村土樓以圓形和方型為主要的外觀結構。據考證,宋朝、元朝時期土樓群在新南村就已經出現,其發展可以說貫穿了此後的整個歷史時期,經明朝、清朝和民國,土樓建築越來越成熟,規模越來越大,並一直傳承到今天,受到了人們特殊的重視。 新南村地處高山峽谷之間,南溪溪和奧杳溪穿村而流,迥異不同的土樓依山就勢,旁水而建,具有很強的“風水”理念,形成了青山、綠水、梯田、村落的奇妙的自然、文化景觀,宛如如世外桃園。

名樓、名景古蹟概況

新南村最負盛名的當屬2008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單體土樓一一“衍香樓”。目.前己是福建土樓的一個重要景點。衍香樓建於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屬圓形土樓。該樓坐東北朝西南,占地約4000多平方米。該樓主體直徑40米,底牆厚1.5米,牆高14.5米,牆高14.5米。樓有大門1個,內有3個廳堂,2口水井。大樓整體分為4層,由4副樓梯進行上下連線,每層有34間房間,一共有136間。一樓主要用作廚房餐廳,二樓用作存儲糧食,三樓和四樓主要供人睡覺休息。在一樓廳邊設有6間洗浴室,樓梯旁設有4間衛生間。為了確保大門的堅固性,門上釘上了銅板,而且門頂端設有滅火的裝置,主要預防匪賊強攻、燒門。樓的內廳仿府第式建築,有後堂、中堂、前堂,廳左右側有廂房。廳內及樓外圍牆、左右小門等雕刻精巧,牆壁上書畫精美,龍飛鳳舞。整體布局協調、統一、美觀而實用。樓前,小溪、流水、竹木、風景別致。樓的地勢環境,左有“文星獨秀,馬鞍相隨” ,右有“鸚哥呈祥,架上金盆” ,前為“筆架玉案”,後為“鳳凰展趐”,地理風景極好。2008年2月國家文物委員會鄭孝燮主任考察此樓後題詩為“遠山近水土圓樓,隔壁殘垣且伴留,耕讀傳家猶傳世,詩情畫境何悠悠”。如今,像衍香樓一樣保存完好的大型土樓在新南村還有二十餘座,如大型方樓慶洋樓、城堡式土樓慶豐樓等,都被列入縣級文物重點保護土樓,是新南古村落重要的組成部份。 新南古村落樓院布局合理,樓院房前屋後都栽種有果樹、翠竹,與古老的土樓相映成趣。最為奇特的是世界文化遺產衍香樓樓後的三棵250多年的古松樹,曾於1979年至1981年連續三年,於夏秋之交的傍晚,樹梢徐徐冒起煙霧,直上雲霄,有近萬人次有幸目睹了這一奇異景象。此後,於1993年5月7日傍晚又再度重現同樣的千古奇觀。這一奇異景象,至今尚未有人加以科學的解釋。如今,這三棵古松已被當地村民奉為神樹,也成了許多遊客膜拜的神樹。 新南村中一座跨溪而建的“濟行橋”,是福建省現存最古老、保護最完美、歷史最久遠的“風雨橋”之一。該橋始建於1542年的明朝時期,至今已有470年歷史。古橋的二個橋墩用鵝卵石和三合土壘砌而成,橋墩高15米,橋長26米,寬3米,最大垮度15米,橋面中間部分採用幾十根粗大、筆直的百年杉木進行懸、托、架搭建而成,不見一鉚一釘,堪稱一大奇觀。橋兩邊設有寬大結實的木凳,可供村民、遊客聊天、休息,觀看溪里鵝鴨戲水,魚兒歡游。橋頂建築廊屋,覆蓋椽瓦,橋檐兩側鋪的風雨木板,既能保護下面的木柱架,又可為人們遮風擋雨,避暑乘涼。濟行橋抵禦了幾百年以來的幾次大洪水,如上世紀90年代的“8.8洪災” 洪水漫過橋面,穿橋而過,木橋卻而安然無恙,堪稱奇蹟。 類似濟行橋的木屋風雨廊橋,在新南村還有一座叫奧南橋,也是一座建造別致、美觀獨特的風雨木廊橋。在新南村西部巍峨的山峰一一“尖下崬”的山腰間,有一座距今300多年歷史的古寺一一秀峰山寺。這裡海拔850米,深山環繞,綠水長流,鳥語花香,景色迷人。古寺四周青松古木漫野,翠竹遍地,果樹旺盛。夏天可以避暑,傾聽陣陣松濤 ;秋天可賞紅葉,品味柑桔柿子。秀峰山寺佛堂大殿供奉著大悲觀世音菩薩、彌勒佛、釋迦牟尼佛、韋馱菩薩、五穀神、九子聖毌等諸佛。每天晨昏幕早或做佛事時,鐘鳴鼓響,法樂齊鳴;一年到頭,每天前來朝拜的善男信女絡繹不絕。成為許多外來遊客首選的朝聖之地。和秀峰山同類型的庵堂廟寺在新南村境內還有忠天廟和永興堂,各有特色。

風俗人情

新南村主要居住同一宗族的蘇姓客家人,邊遠山上的紫藤坪小自然村里住有汪姓客家人,紫藤坪對面自然村里住有吳姓客家人,大家和睦相處。這裡民風淳樸,風俗人情、民族文化各有色彩。“作大福”是新南古村落最具特色的民間“迎神巡村祭祀”活動,這一古意民俗已有幾百年的歷史。毎年十月秋後,為了慶祝一.年來的豐收,答謝神恩,予祝來年合境平安,萬事如意,作大福成了當地村民最隆重的事件,也是家家戶戶的大事。大福首日八點鐘,三聲銃響,村里善男信女齊聚薛屋水口三宮大王神壇前。道士請神後,頓時鼓樂喧天,三把聯、鞭炮震天動地,迎神隊伍浩浩蕩蕩,旌旗遮天蔽日,圍看熱鬧的熙熙攘攘。走在最前頭的是銃隊,一路銃炮連天,驚天動地。接著是鑼鼓隊鳴鑼開道,民樂隊穿著統一,吹鼓手歌聲雄壯;幾個後生扛著“新南大福” 的橫幅,抬神轎的年輕人,黃衣藍褲,扎紅腰帶,裹紅頭巾。吹打的、放銃的、扛大旗的、搖小旗的、抬“故事”的、舞獅的、提香籃的、“裝故事”人物的,坐“轎”、乘“船”、騎“馬”、駕車的、……跟著神轎大搖大擺緩慢而行。把諸神迎至福場安放。行陣中,大旗是最壯觀的。旗桿是碗口粗的大竹,足有2丈高。旗有紅、黃、白等顏色,上畫各種吉祥圖案,形態逼真;扛大旗的個個是強壯後生,三五個侍奉一槓旗,大小旗幟上百面。大福場設在新南村劉漢公王神壇後側、採購站的大坪上,北頭是神台,南頭搭一座千年大戲台。大福三天三亱,村里人又把各自外地的親朋好友邀來一起人神同樂,開懷暢飲,談天說地。其間夜夜演戲,大班戲、木偶戲、電影、唱班同時獻演。大福場上看戲的、敬神的人頭攢動,摩肩接踵,熱鬧非常。 如今,隨著時代進步,作大福這種古老的風俗也逐漸增添了新的內容,除了祈福“風調雨順,五穀豐登”表達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之外,還添加了推崇正義,提倡真善美,加強鄉親情誼,鼓勵勤勞致富的內容,豐富了民俗文化的內涵。 近.年來,港澳台僑胞回鄉尋根謁祖的越來越多,有的觀看了作大福,參加祭祖,重溫鄉土風情後,越發思鄉情結,慷慨解囊,捐資興辦公益事業,為家鄉的經濟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這又為作大福、尋根謁祖增添了色彩。

僑台資源優勢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旅居海外的新南村華僑和港澳台同胞有上萬人之多,除港、澳、台外,還分布在印度尼西亞、新加坡、泰國、美國、緬甸、澳大利亞等國家。其中旅居印度尼西亞就有二千多人。桑梓情,赤子心。長期以來,旅居海外的廣大鄉親愛國愛鄉,情系桑梓,對家鄉建設和發展關懷備至,作出了突出貢獻。改革開放以來,廣大僑胞和港澳台同胞為家鄉的公益事業捐資近千萬元人民幣,興辦公益項目超過60餘宗。如旅印尼僑胞蘇允仁、蘇允加、蘇允憲等人為家鄉培本學堂興建教學大樓;旅美國僑胞蘇汝恭、蘇汝台為新南村建橋鋪路;旅緬甸僑胞蘇建基等人興建基橋。為家鄉建設作出巨大貢獻。

古村落保護和社會影響

新南村是傳統的最美古村落之一,是龍巖市寶貴的文化資源,見證著人類對自然的長期適應與利用,承載著歷史生活的點滴。新南村擁有世界文化遺產一一福建(永定)單體土樓“衍香樓”的獨特優勢,獨特的建築、歷史文化遺產等是不可再生的、脆弱的,如慶豐樓和慶洋樓等,是重點保護院樓,整個新南村現有20餘座古代土木結構的房屋建築,年限超過幾百年,屬於珍貴文物,保護古村落刻不容緩。為此,需正確處理好旅遊開發與文物保護之間的關係,通過旅遊開發增強人們對古村落及其文物的保護意識,並籌集保護資金。對於新南村自然地理環境的整治、保護等也是文物保護的重要方面,需對自然資源進行充分利用,從而開闢生態旅遊,推動古村落健康發展。走過幾百年的新南古村,以其古樸、深厚的文化內涵吸引著山外的遊客,在這裡人們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已經遠離我們的生存環境,生活方式。而旅遊時代的到來,使深藏於深山的古老村落展現在世人面前。近.年來,來新南村旅遊觀光、攝影創作、作詩畫畫的中外遊客日益增多,每年都在十萬人數以上。新南村古樸多姿的風貌以及優越的地理自然生態環境,吸引了一大批影視作品前來取景拍攝。獲得國家“五個一工程”獎,以“衍香樓”為拍攝背景的客家題材電影《衍香》,把新南村作為電影唯一的外景拍攝地。此外,在新南村取景拍攝的影視作品還有《下南洋》、《客家媽媽》、《遠山的土樓》、《紅色搖籃》、《張鼎丞》等近20部,使新南村在全省乃至全國的知名度不斷上升,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認可,也為新南村的發展創造良好機遇。如今,新南村還在為繼續擴大社會影響努力著,在保護好傳統古村落的同時,力爭把新南古村落建設成“閩西最美的古村落”。新南村 蘇唐文 蘇建強 蘇朝陽 整理供稿2015. 5.30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