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劇場(中國上海新劇場)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位於法大馬路(今金陵東路)卜鄰里口,為清末民初重要的京劇劇場,磚木結構,設座700餘只。京劇藝人王鴻壽(三麻子)籌資創辦,清宣統元年十一月二十二日(1910年1月3日)開演。邀名角孫菊仙李長勝等近百人演出,是年6月劇場班底赴外地演出,由迎仙鳳舞台女班演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劇場
  • 位置:法大馬路
  • 時代:清代
  • 相關人物孫菊仙李長勝
地圖信息,
生意清淡,半年後改名風舞台,次年又稱群舞台,劇場由法商經營建成轉台,聘“群仙”、“吉慶”兩班演出。宣統二年二月(1910年3月)馮子和主演時裝新戲《血淚碑》載譽滬上。民國二年(1913)易名朝陽風舞台。此後又易主更名群仙共和台、迎仙鳳舞台,演出髦兒戲或燈彩戲,均未見起色。不久由黃金榮改為天聲舞台,男女合演,著名梆子坤伶小香水在該劇場演出轟動一時。後由呂月據接手,民國4年(1915年)11月改稱滬杭共舞台。民國六年重歸黃金榮,改名為滬江共舞台,聘請馮子和、靈芝草、六陣風等,呂月據、路凌仙、梁一鳴等主演《目連救母》。民國9年露蘭春演出連台本戲《宏碧緣》一舉成名。民國12年12月名票言菊朋在此演出受歡迎,從此正式“下海”。民國11年後劇場雖多次改名,稱天聲舞台、滬江共舞台、法界共舞台等,但男女合演特色從未間斷。又先後稱公和共舞台、共舞台、中華影戲園等,後人習稱“老共舞台”,以別於愛多亞路(今延安東路)的“共舞台”。民國十一年梅蘭芳、陳彥衡(琴師掛二牌)、言菊朋等曾在此登台。民國18年卜鄰里拆屋重建,法界共舞台也隨之拆除,房屋而改為民居。

地圖信息

地址:上海市黃浦區寧波路586號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