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村

新冠村

新冠自然村隸屬於錫城鎮新冠村委會,位於錫城鎮西邊,距離新冠村委會1.5公里,距離錫城鎮5公里,是新冠村委會所在地。國土面積有1.26平方公里,海拔1800米,年平均氣溫15-16℃,年降水量1300毫米,適宜種植蔬菜、包穀等農作物。有耕地120.93畝,其中人均耕地0.287畝;有林地218.3畝。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156戶,有鄉村人口455人,其中農業人口455人,勞動力339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291人。2014年全村經濟總收入365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2780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經營收入為主。

基本介紹

自然資源,基礎設施,人口衛生,文化教育,基層組織,村務公開,人文地理,新農村建設,發展重點,地圖信息,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20.93 畝(全部屬於旱地),人均耕地0.287畝,主要種植蔬菜、包穀等作物;擁有林地218.3畝,其中經濟林果地57.4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15畝,主要種植梨、蘋果等經濟林果;荒山荒地1557畝。

基礎設施

截止2007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有路燈。全村有567戶通自來水,有567戶通電,有565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547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99%和100%);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483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237戶(分別占總數的30.17%和14.8%)。
新冠村民居新冠村民居
據有關資料顯示,該村到錫城鎮道路為柏油路;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1.5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81輛,拖拉機8輛,機車17輛。
到2007年底,全村裝有太陽能農戶129戶;全村有4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4個自然村已通電;有4個自然村已通路;有4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4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2個自然村已通路燈。
該村農戶住房以磚混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434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40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73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7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人口衛生

據有關資料顯示,該村有農戶567戶,共有鄉村人口1639人,其中男性730人,女性909人。其中農業人口1639人,勞動力1074人。該村以漢族為主,是漢、彝族混居地,其中漢族902人,彝族693人,其他民族44人。
到2006年底,全村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440人,占人口總數的27.48%;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1598人,參合率99.81%,享受低保9人,占總人口的0.56%;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10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3人,該村距離鎮衛生院6公里。該村建有公廁6個,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4個。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於人民路國小,中學生就讀到箇舊六中。該村距離國小校 4公里,距離中學2公里。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 56人,其中小學生42人,中學生32人。

基層組織

據有關資料顯示,該村建有黨總支1個,下設6個黨支部,共有黨員50人,少數民族黨員23人,其中男黨員31人,女黨員19人。村委會由村主任、副主任及村委會委員等組成,下設6個村民小組。該村建有團總支1個,團支部6個,共有團員23人。
村委會大門村委會大門

村務公開

村村務公開項目主要有:上級黨委政府有關政策規定,該村重要的公共事務,財務收支,集體企業和財產的承包以及租賃,集體基建項目投資和招投標,計畫生育,救災救濟,優撫政策,涉及村民利益的重大問題以及民眾關心的事項。主要以貼上公告方式公開。
到2006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537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479.65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5萬元(人均31.23元),一事一議籌勞130個(勞均0.08個)。年末集體總收入77.19萬元,有固定資產644.41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101.7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方式公開財務。

人文地理

新冠村委會是一個經濟較發達的城郊村,村民主要靠礦業、種養殖業和勞務收入為主,近年來,新冠村委會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樹立科學發展觀,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動力,全村上下團結拼搏,農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新農村建設

新冠村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精神文明放在所有工作的首位,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民主管理"的二十字方針,結合本村實際,確定了水箐一組為新農村建設的試點村,並制定實施方案,報上級批准,經過努力,現已立項。
工作中我們狠抓精神文明建設,在各小組開展"十星級"文明戶和"五星級黨員戶"評比複查工作,收到良好效果;同時,狠抓黨報黨刊的征訂工作,促進了全村的精神文明建設。
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我們支持國家對牛糞坡採空區的復墾工作,共復墾土地500畝(其中水箐300畝,新冠小組200畝),挖農用水池150個,新修水溝2500米,老冠小組、新家寨二組還先後投資3萬元,改造水澆地200畝,到為止,我村的水澆地面積由原來的200畝,增至700畝。另外,多方籌資12萬元,為水箐二組建蓋綜合辦公樓一幢,為水箐一、二組協調資金13萬元解決村民用電問題,協調物資45萬元,修通水箐村的主街道和岔道1400米,協調資金2.5萬元修繕水箐醫務室和辦公場所,籌集資金1.4萬元、石料100噸、水泥8噸,黨員積極分子出義務工,硬化了新家寨小組公路及人行道。協調水泥20噸,支持新冠小組新修村內道路。2006年10月至12月,新建村醫務室和黨員活動室綜合樓,總建築面積247.5平方米,總造價180180.70元。
在抓好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我們還注重加強村民的科技培訓,共舉辦科技培訓班3起,受訓人員達150餘人;組織村民到外地參觀農業科技30人次,為進一步改善村民生活水平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發展中的突出問題和經濟發展不平衡,特別是水箐自然村集體經濟比較薄弱。。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1、在鞏固現有個體私營企業和同時,發展集體經濟,在適宜的地塊上搞蔬菜種植和特種養殖業等;2、牢記"服務城市、富裕農村、搞好工業、反哺農業、抓好蔬菜、果業、豬、雞、牛並進闖市場"的工作思路,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發展集體經濟。3、抓住機遇,轉變發展觀念,創新發展模式,克服發展中的多種困難,利用土地搞活房地產開發。4、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民主管理"的二十字方針,抓好新農村建設。5、支持和領導村級各種組織按各自章程開展工作。6、繼續抓好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一是幫助和支持水箐一、二組完成村內未硬化完的道路及人畜飲水管道改造工程;二是支持和幫助水箐一組新建一個大型養豬場和一個乾果示範基地;三是支持和幫助水箐二組新建老年活動室;四是幫助和支持老冠小組、新冠小組新修綜合辦公樓。7、理順新冠工貿公司與新家寨村小組、村委會的權屬關係;8、解決和處理好仙人洞的管理問題;9、緊緊圍繞經濟建設這箇中心,改善村容村貌。抓住機遇、協調水箐自然村集體經濟的發展,開發土地的綜合作用,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搞多種經營,走服務城市、富裕農村之路,培植蔬菜種植專業戶,力爭新冠村的經濟總收入年遞增百分之五。

地圖信息

地址: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箇舊市錫城鎮新冠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