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紀文學方陣·散文方陣:潘家園隨筆

新世紀文學方陣·散文方陣:潘家園隨筆

《新世紀文學方陣·散文方陣:潘家園隨筆》是“新世紀文學方陣”系列之一。《潘家園隨筆(散文方陣)》收錄了《人在風景中》、《感激的答謝》、《落落大方》、《蒙太奇》、《白也無敵》、《悠長的雨巷》、《唯美的絕唱》、《伊亦人子》、《硯田無惡歲》、《分享痛苦》、《照映苦心》、《這裡的黎明靜悄悄》、《復仇還是不復仇》、《極完整,頗似人》、《良心的重負》、《哲人其萎》、《聯想與善良》等文章。

基本介紹

  • 書名:新世紀文學方陣•散文方陣:潘家園隨筆
  • 出版社:東方出版社
  • 頁數:277頁
  • 開本:16
  • 定價:38.00
  • 作者:童道明
  • 出版日期:2011年7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06042406
  • 品牌:人民出版社發行部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新世紀文學方陣·散文方陣:潘家園隨筆》:有精神謂之富,幸福的人首先是個自由的人,沒有僅僅屬於別人的不幸……

作者簡介

童道明,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研究員。著有《他山集》、《戲劇筆記》、《惜別櫻桃園》、《俄羅斯回聲》、《我愛這片天空》、《閱讀俄羅斯》,此外還創作有戲劇三部曲:《塞納河少女的面模》、《我是海鷗》、《秋天的憂鬱》。

圖書目錄

有精神謂之富——代序
第一輯
凌空的鳥兒
樹與人
聞雞起舞
青春最美麗
天鵝之歌
想起李健吾
美人妙語
人在風景中
感激的答謝
落落大方
蒙太奇
白也無敵
悠長的雨巷
唯美的絕唱
伊亦人子
硯田無惡歲
分享痛苦
照映苦心
這裡的黎明靜悄悄
復仇還是不復仇
極完整,頗似人
良心的重負
哲人其萎
聯想與善良
舒展開來
憶葛一虹先生
天光雲影
三亞去來
狗的名聲
孔子和我們
文學的真理
救救莫扎特
此情不已
俄語
看完《sorry》
自由的信息
俄羅斯的秉性
人書俱老
記住蔣瑞
想起萊蒙托夫

第二輯
常熟的記憶
抬頭看天
驪歌聲聲
我的語文老師
我的拉克申老師
一份譯稿的誕生
雁棲湖幻想
董行□:最後的牧羊人
諾維薩的中餐館
1992年7月16日
昨天與今天
我來邀翰墨
殿前無燈……
美的發現
鐘亭的鐘水檻的水
遊人之意
契訶夫與黑龍江
幸福的人首先是個自由的人
書生壯士之間
非常戲劇
豬憂亦憂,豬喜亦喜
我與《外國戲劇》
蟬脫去了殼
中國銅鑼
中國的笛子
沒有僅僅屬於別人的不幸
“人”這個字眼多么莊美!
想起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演講
伸冤在我我必報應
秋天的時鐘
祖國的炊煙
一片長空,萬里碧雲
瓊島虛舟
無邊的森林的搖動
濮存昕印象
紅線女印象
秋天的感傷
獨一無二的佐臨
陽光下的漂泊
演員焦晃

第三輯
散文與詩
夢醒之後
時光在流失
心中之牛
昔君布衣時
春水無聲
如實觀照,活在安然
知識分子
矜而不爭
當其無,有車之用
戲劇的幻想
翻譯的異譯
雅俗共賞的《百家姓》
詩歌不朽
岡察洛夫的中國記憶
春天來了
高爾基描寫李鴻章
讀子揚的詩
昨日情書
簡潔與幽默
諷刺和感傷
幽默的節操
閒話主持人
江湖老行腳
紀念黃宗江
紀念林連昆
紀念徐葆耕
我們這個隊伍
序《青春禁忌遊戲》中譯
我看《北京大爺》
天津人藝的《原野》
重讀曹禺
月光灑下搖籃曲
靜定如山
林小姐要飛
貧嘴張大民
讓子彈飛
看夏君演戲
閱讀札記
致南京友人
我寫《塞納河少女的面模》
創作的快樂
幽默與抒情
後記

文摘

著作權頁:



張主任還給小王編輯作了交代:“小王,明天把它放在副刊頭條發表,再加個編者按:讓大家都來關心廣大農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
但我們首先關心的是由此而啟動的張得標和小湘的情感生活。·
張得標與小湘相對而立,相視而笑。
小湘:“張得標,真想不到你詩寫得這樣好。”
張得標:“真有那么好嗎?”
小湘:“你以後還寫詩嗎?”
張得標:“不寫了,我一輩子就愛你一個人,我一輩子也就寫這一首詩。”
棚戶區發生的鄰里糾紛,往往是因為公共廁所的坑位有限。一早起床,擋在公廁外的大伯大媽脾氣再好,內急久了也會發牢騷。
別墅區發生的鄰里紛爭,則每每是因為公共綠地的面積較大。緊挨綠地的人家難免有“蠶食”的念想,遠離綠地的業主常會有“維權”的主張。
棚戶區裡的糾紛,吵完就完,更不記仇;別墅區裡的紛爭則往往曠日持久,甚至要走法律程式。
但也有一場別墅區的綠地風波是奇蹟般地戛然而止的。
一個高檔小區的一幢別墅式住宅前,幾位業主圍著一位穿著講究的中年女子爭辯著。眾鄰居反對別墅女主人張女士擅自侵占一塊公共綠地,並在上面私建花房。在激烈的爭吵中,一位面容嬌好的年輕姑娘朝張女士喊了一聲:“你對土地如此貪婪,活像個女地主!”張女士聽到這聲叫罵,猶如五雷轟頂,氣得臉色發白,便不依不饒地與這位姑娘糾纏起來:
“什麼?!你競說我是女地主!你可以罵我是暴發戶、守財奴,這些我都能忍了,即便你說我是貪污犯,我也不計較,但你千不該萬不該說我是女地主,因為你這樣嚴重歪曲了我的階級出身,侮辱了我的階級感情。罵一個貧農出身的女人是女地主,是可忍孰不可忍!姑娘,你聽著!我祖上三代貧農,那真是‘上無片瓦,下無寸地!’我曾祖父給地主打長工,我祖父是土改積極分子,‘文革’那陣子,我父親當過縣貧下中農協會主席,陳永貴大叔當年與我父親握過手……”
張女士在“痛說家史”的過程中,淚水一直在眼眶裡打轉。最後,有點體力透支的她喃喃地說:“我說這些乾什麼呢?你們不就是要我把綠地騰出來嗎?我明天叫工人來把花房拆了就是了,為什麼要罵我是女地主呢?”
這一幕也把圍著張女士討說法的業主們驚呆了,他們不知道該說些什麼,紛紛走開了。最後離去的,是那位用言語刺激了張女士的姑娘,她甚至想去對張女士說幾句寬慰的話,但也找不到恰當的話語,只好作罷。
晚上,張女士把白天發生的事,一五一十說給了丈夫聽。丈夫默不作聲。
“你怎么不吱聲?”妻子問。
“你是急性子,答應明天就拆,現在後悔了吧?”丈夫終於開了口。這回輪到妻子沉默了。
“也只能這樣了……”沉默了足足三分鐘後,張女士這樣說。
在潘家園古玩市場買到一個舊時的漆盒,盒蓋上刻著“海日生殘夜”五個字。唐代詩人王灣的名句——“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狀寫新春如期而至,舊年卻不忍離去的景象。
與此意境相近的,是謝靈運的“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春色將盡,夏景已到,樹上的鳥已發新聲,水邊的草卻還是“春草”。
兩位詩人的可愛,是他們不機械地“棄舊圖新”,而是優雅地“喜新念舊”,在喜迎新天地的同時,對行將消逝的時空,也存有些許眷戀,這是能觸動古往今來的人心的最柔軟處的。難怪宋人吳可要發出“春草池塘一句子,驚天動地至今傳”的讚嘆。
俄國作家契訶夫寫有名劇《櫻桃園》(1904),契訶夫夫人在這個戲裡演女主角,一連演了四十年。有人問《櫻桃園》的主題是什麼,滿頭白髮的女演員說:“是人們不想與過去完全告別。”
我見過不少可愛的念舊的人,有的是男的,有的是女的。念舊的人容易體悟“池塘生春草”的詩意。
三個從某省城重點中學畢業的校友,十年後在北京一家茶座相聚。他們中的一個是文學系出身,一個專修哲學,還有一個是學醫的。剛一坐定,他們便海闊天空地聊了起來,當然,也聊到了永恆的話題——愛情,而且還從關於愛情的種種定義說起。’
要概括定義,哲學系畢業的自然說得最嚴謹:“愛情乃是男女在價值觀相近基礎上的靈與肉的相互吸引。”聽到兩位老同學的讚許,哲學家苦笑道,這個定義是他從一本教科書上讀來的,他也按照這個“定義”戀愛、結婚、生子,結果卻並不完滿。
文學家聽出了哲學家話中的玄機,便用“理論是灰色的,生活才是長青之樹”這句名言來轉彎子,轉到了三人競講人世間的愛情故事上。而故事講得最動人的卻是那位醫學院的畢業生。其實,他說的是自己行醫過程中遇到的一個病例。
有一天,他到一個老年性痴呆病人家去作隨訪。他問老太太:“老太太,您老伴得病之前有什麼徵兆?”
“就是記性不好,健忘。”
“您能舉個例子嗎?”
“例子太多了,舉不勝舉。”
“那就舉個最讓您啼笑皆非的好了。”
“我說出來,您不要見笑。”
“不會的”。
老太太便這樣講了起來:
是這樣的,約莫是兩年前吧,老頭兒突然對我說:“我年輕的時候,特別喜歡一個姑娘,她是蘇州人,皮膚白極了,眼睛大極了,辮子長極了,身材好極了,名字也好聽——叫貝望月。不知道後來她嫁給了什麼人了,不知她後來去了什麼地方,不知她現在生活得怎么樣……”我聽了哭笑不得,大聲對他說:“老頭兒,你怎么忘了,我就叫貝望月,我就是你喜歡的那個蘇州姑娘,就是我嫁給了你!”
這個故事先是引出了三個朋友的笑聲,但很快他們就沉默了。他們向服務員要了一瓶紅酒。三人一邊品嘗這瓶紅酒,一邊玩味這個故事。說得最痛快淋漓的是那位文學家:
“不是有恨之人骨一說嗎?但也有愛之入骨的呀!”
我有一篇記敘去常熟給母親掃墓的文章,是這樣開頭的:“車窗右前方出現一抹青山,便知道我們的汽車快要開進‘十里青山半人城’的常熟。”
“十里青山半人城”,是常熟一個清代名氣不大的詩人的詩句,經過同鄉名人鏑謙益的推介,便成了形容常熟形勝的名句。
我母親家祖籍在常熟,後來移居到我的故鄉楊舍(今張家港市)。我童年時代最深刻的記憶就是對於母親的記憶。記得我很小的時候,一次半夜醒來,發現媽媽在伏案寫字,後來知道她是在寫詩,這在我一張白紙似的靈府,刻下了母親的永恆啟示。
母親常寫詩的時候,我還看不懂詩,當我看得懂詩的時候,母親卻不常寫詩了。上世紀五十年代末一個中秋節前夕,她倒寫了首詩從北京寄給在安徽工作的哥哥和在莫斯科求學的我,其中“一家分三處,兩地都思娘”兩句,讓我感動與感傷了好一陣。
一雙熱戀中的青年男女牽手而行,沐浴在五月的陽光里。今天是姑娘的生日。小伙子給姑娘送了一個白玉墜,說:“我要讓你今天過一個快快樂樂的生日。”他們決定去聽音樂會。他們幻想著,坐在音樂廳里,一定是妙音貫耳,春風盪面。P271-274

後記

應陳國華先生的邀約,自2005年起,我在《北京青年報》的副刊上寫了兩年專欄文章,取名《潘家園隨筆》。現在我把這四十篇在網上可以檢索到的文章蒐集到一起,構成這本散文隨筆集的“第一方陣”,還用《潘家園隨筆》做書名。
這之前我已出版過兩本散文隨筆集——《惜別櫻桃園》(1996年)和《俄羅斯回聲》(2000年),但這兩本集子裡的文章都沒有移植到新的選集來。
《潘家園隨筆》有幸人列《新世紀散文方陣》,要多謝楊匡漢和張文勇兩位先生。楊先生是我的芳鄰和文字上的知音,這部文稿就是由他推薦給張文勇先生的,而張先生對我傾心於“千字文”寫作的努力也表示欣賞。
我常寫千字文,有兩個原因或理由。
一是深受契訶夫的影響。這位俄國作家有句名言:“簡潔是天才的姐妹”。
二是多年寫劇評的訓練。我剛開始給報紙寫劇評的時候,編輯一再關照我:“字數不能超過一千二百字。”
我不使用電腦,全部文稿還需重新輸入,給編輯同志帶來了額外的負擔,這是我要向本書責編張京麗女士他們表示特別的歉意與謝意的。
一路走來,常有貴人相助;以文會友,常能喜逢知己。把散見於報刊的文章結集出版,企望能和更多的讀者同聲相求,同氣相應,就如同古人說的:“嚶其鳴矣,求其友聲”。
童道明

序言

我收藏的第一枚印章,是塊在潘家園得到的壽山石,無紐,有款,印文是:“有精神謂之富”,我把它當作一句值得玩味的箴言。
與“有精神”的人接觸,是件愉快的事。李保田拍《宰相劉羅鍋》之前,還沒有發達,還身居陋室。有一天我去拜訪他,見他屋裡除了書和木雕之外,別無長物,就發了感慨:“保田,你是當今中國最貧窮的藝術家”。“但我的精神是富有的。”他這么回答,臉上露出燦爛的笑容。
“精神的富有”不同於“物質的富有”。“物質的富有”可以量化。比爾·蓋茨是世界首富,是根據他擁有的資產計算出來的。衡量精神的富有,不能就實,只好務虛,所以王國維在《人間詞話》里引用三段詩詞成句,來概括他理解的“古今成大事業者”要經歷的三種精神境界。我也想藉助文人的名句,描述一下我想像得到的人的精神生活的三種境界。
“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此第一境也。這句話出自陶淵明的《五柳先生傳》。重要的不僅是“好讀書”,而且還能“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認真且天真的讀書入對這一精神境界會有所體會。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此第二境也。這是李白《獨坐敬亭山》里的詩句。英國詩人雪萊在名文《論愛》里寫的一段話,勾勒的好像也是這種境界:“當我們在大千世界中尋覓到了靈魂的對應物,在天地萬物中發現了可以無誤地評估我們自身的知音,那么,我們與對應物就好比兩架精美的豎琴上的琴弦。”當然,要達到這樣的人與自然的和諧,需要有一個人在與自然不斷交流中滌盪胸中塵俗的修行過程。
第三境界呢?我想引用俄國作家契訶夫的一句話:“當我走過那些被我從伐木的斧頭下救出的農村的森林,或者當我聽到由我親手栽種的幼林發出美妙的音響的時候,我便意識到,氣候似乎也多少受到我的支配,而如果一千年之後人們將會幸福,那么這幸福中也有我一份微小的貢獻。”這是契訶夫名劇《萬尼亞舅舅》里的一段台詞。如果用最簡單的話來表述契訶夫創作的主要意義,那就是:契訶夫不厭其煩地要讓人知道,人應該做一個有精神追求的人。而在這段台詞里,契訶夫對於人的崇高精神追求作了極富詩意的表達。在這裡,人越了自我,把小我化入大我,自覺地、滿懷信心地把自己的生命存在與創造,融入歷史時空與造物主的創造之中。
三年前我翻譯過《萬尼亞舅舅》全劇。譯到這段台詞的時候,我感到心裡湧起了一股暖流。面對這樣的精神境界,我們也是“雖不能至,心嚮往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