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向河

斜向河

斜向河是指沒有明顯的構造控制可從,而呈不規則流向的河川,稱為斜向河,因而又稱無從河、亂向河、偶向河。發生在均一的沉積岩區和火成岩區的緩斜地。就整個水系言,斜向河常呈樹枝狀水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斜向河
  • 外文名:insequent river
  • 又稱:無從河、亂向河和偶向河
  • 定義:指流向不受構造控制的承向河支流
  • 分類依據:根據河流發育史與地質構造的關係
  • 所屬學科:地理學
分類,順向河,次成河,再順向河,逆向河,疊置河,先成河,樹枝狀水系,

分類

戴維斯根據河流地貌發育歷史與構造的關係,劃分河流的類型,分為順向河次成河再順向河逆向河、斜向河;它又根據河流地貌發育與構造運動歷史的關係,劃分了先成河疊置河

順向河

順向河是流向與原始地面傾斜一致的河流。例如海退以後出現的海濱傾斜平原上順坡向海的河流;順著新近拱曲上升的背斜的坡向外流去的放射狀河流,順著一個新近拗曲下降的盆地的坡向盆地中心幅聚的河流;順著火山熔岩傾斜面,火山錐發育的河流;以及順其它原始沉積傾斜地面發育的河流等,都是順向河。

次成河

在順向河水系向下深切的過程中,某些支流切入到下伏軟岩層中之後,往往沿著地層構造軟弱帶發育稱為次成河。

再順向河

沿著岩層走向發育的次成河常為單斜谷,稱岩層走向次成河,其兩側發育再次一級的支流,其順著岩層傾向發育的稱為再順向河。

逆向河

逆向河是逆著構造面的傾斜方向而流的河流。例如在單斜河谷的反岩層傾向的谷坡上發育的支流。

疊置河

疊置河是指在古老的構造基岩面上有鬆散層覆蓋,在鬆散層上發育了河流。
經歷了長時間的下切,上部鬆散物質被侵蝕,河流下切到不同構造組成的基岩面上,並切穿不同的構造,這種河稱為疊置河。疊置河也可以是由於發育在準平原上的河流由於流域內地殼整體上升,下切到不同構造基岩中形成的。所以疊置河是在基岩中構造變形之後形成的。

先成河

先成河是指河流發育在下部的構造最後發生變形(常常是新構造運動引起的)之前。河流形成以後,在流域範圍內由於新構造運動的隆起、撓曲、斷裂等使地面不均勻地上升,但未能使河流改道,河流仍保持原來的流路和流向下切,於是形成深切於新構造隆起上升段中的河谷,這就是先成河。
先成河一般具有峽谷的特徵,並在谷坡上保留了相對位置較高的河流階地,使河流階地位相呈現上凸形態,這從河流的縱剖面圖上可以明顯地看出。先成河的形成取決於地殼運動速度,河流下切能力與岩石抵抗侵蝕能力之間的關係。如果地面上升快,河流較小,下切侵蝕能力弱,岩石抗侵蝕能力強,河流被迫改道或斷流,形成流向相反的兩條斷頭河。只有侵蝕能力很強的較大河流才能形成先成河。

樹枝狀水系

主要由順向河和斜向河一起組成,支流及次一級支流向匯合於主流的方向發展,它們以大致近似的銳角交匯,一般沒有急彎河道及呈直角交匯的河道,排列狀如樹枝,故稱樹枝狀水系。這種水系發育於地形較平坦,呈緩傾斜地區。組成地形的物質比較均一,如大面積的黃土、沖積層玄武岩蓋,及岩層較平緩的砂岩,頁岩等地區。
這種水系未受構造運動的影響。當樹枝狀水系發育於花崗岩或基性侵入岩的風化剝蝕圓丘狀地形地區時,沖溝的溝頭平面上呈弧形繞剝蝕圓丘發育。於是形成一種鉗狀溝頭的樹枝狀水系。這是樹枝狀水系的一種變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