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美宮

斗美宮坐落於泉州港南岸祥芝半島東北角的祥漁村,遙對惠安崇武城夫子廟,以作門戶,背負本鄉主脈煙墩山,面朝晉江洛陽江出口,融東海水,扼泉州港;左托回龍土地山,右執東腿青蛙石山,假三山成鼎足之勢,居中點黃土現龍睛奇蹟,故稱烘爐穴吉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斗美宮
  • 別名:烘爐穴吉地
  • 坐落於:泉州港南岸祥芝半島東北角的祥漁
  • 背負:本鄉主脈煙墩山
地理位置,斗美宮,

地理位置

斗美宮坐落於泉州港南岸祥芝半島東北角的祥漁村,遙對惠安崇武城夫子廟,以作門戶,背負本鄉主脈煙墩山,面朝晉江洛陽江出口,融東海水,扼泉州港;左托回龍土地山,右執東腿青蛙石山,假三山成鼎足之勢,居中點黃土現龍睛奇蹟,故稱烘爐穴吉地。堂開左取惠安獺窟航標燈塔,右有崇武城樓燈台,對稱供為長明不息之燭火;中取廟前海底暗礁,內有當門礁,外有戶嘴,為永固之香爐(亦稱內外王爺印),其天然奇景,實為壯觀。在大潮低潮(即農曆初一、初三、十五、十八)時,暗礁外激起巨大的浪花,猶如香菸繚繞升騰,在高潮大北風時又有不息的波濤洶湧澎湃地朝斗美宮奔來,形如千萬信徒在朝拜三王府的起伏之狀。 斗美宮始建於清代乾隆二年(1737),嗣後迭有重修。斗美宮是1992年重新修建的。宮殿坐南朝北,採用泉州廟宇的傳統建築規制和形式,三開間,屋面作雙坡頂帶脊,脊上雕雙龍戲珠及人物飛禽走獸瓷雕,脊端作燕尾吻。整個建築雕樑畫棟,精雕細刻,彩畫琳琅,做工考究,與一般泉州華僑民居相比,顯得莊重而神聖。
斗美宮斗美宮
宮前兩座石獅,除了普遍的避邪、鎮宅的內涵外,還另有一個傳說:只要撫摸廟門前的石獅,則能開啟智慧之門,人變得更聰明能幹。
門廳經過改造,使原來的開放式成為封閉式,用玻璃作為牆壁,遮風擋雨,具有實用性。玻璃拉門上巍然屹立一對孔武有力的鬥神。鬥神有文武之別,這是武鬥神。
中央拜殿上的屋面是呈八卦型,蘊涵著“天地之大, 萬物之多, 變化莫測”的相生相剋道家思想,這在同類型的廟宇中卻是少見。
從門廳到大殿,共有青石鏤空蟠龍柱6對12隻,雕刻惟妙惟肖,有種呼之欲出的感覺。
大殿保留著閩南傳統的廟宇設定,兩側是神幡,正中央是神龕,前面端坐著的就是斗美宮奉祀的三王爺。
斗美宮三王府還是泉州地區王爺出洋的行宮,因此,斗美宮中還附祀溫、康、許、吳、范、薛等王爺以及天上聖母。在泉州地區沒有發現比斗美宮歷史更早的、同樣奉祀池、朱、李三王爺的宮廟。而且,祥芝後斗美澳是泉州“放王爺船”的最佳出發點。因此,祥芝斗美宮三王府在海內外池、朱、李三王爺信仰傳播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斗美宮三王府奉祀的主神——池王爺,是民間祭祀的二十四位王爺之一,但他又有別於其他王爺。他是一位驅瘟的神,而不是施瘟的神。據說,池王爺名然,字逢春,明代金陵(南京)人,萬曆年間進士出身,出任漳州知府。另有傳說,池王爺是隋朝開封人,名夢彪,唐高祖時入官後為太守。不管池王爺是哪朝哪代哪裡人,他愛民如子的神話傳說卻是一個版本:相傳他生前偶遇瘟神,捨命拯救百姓,死後玉帝敇封為代天巡狩,受萬民香菸崇拜。

斗美宮

《斗美宮:一柱香火連兩岸》
祥芝鎮斗美宮三王府,長期以來被泉州地區的沿海民眾視為航海保護神、地方保護神。威靈顯赫,很受民眾崇拜,信仰圈不斷擴大。根據調查,泉州地區有七十餘處斗美宮三王府的分靈宮廟。
“王爺信仰”是閩台共有的一種民間文化現象,這種以中華民族傳統歷史文化為深刻社會背景的文化現象,體現了海峽兩岸中國人對中國傳統文化和民族心理的一種特殊的認同性和歸一性。
台灣有十多座宮廟來祥芝斗美宮尋根認祖,接上神緣。追溯其建廟源流,大多直接或間接與石獅斗美宮有祖廟分靈關係。
有的是石獅斗美宮醮會放送的“王爺船”漂到台灣,直接分靈建宮。其中,台灣梧棲斗美宮、台北三重市斗美宮曾拾獲祖廟送出的王船(或船中遺物),建宮時直接取“斗美”為名,以示木本水源之情。
採訪老人:王船出港時,三王府均擇定祥芝某艘漁船護送到外海。在擇定的海洋上詳細作好各種交接手續,確定羅盤航向,使王船自然漂流。
祥芝斗美宮三王府信仰傳入台灣,大多通過“放王船”這種閩南特有的習俗為主要途徑。據乾隆版《泉州府志》卷二十《風俗》記載:“五月無定日,里社禳災,先日延道設礁。至期以紙為大舟,送五方瘟神,凡百器用皆備,陳鼓樂儀仗百戲,送水次焚之,近(即指乾隆年間)竟有以木舟具真器用以浮於海。”祥芝為清代泉州地區著名的造船基地,許多王船的建造即出自祥芝能工巧匠之手。且祥芝斗美宮所處的獨特地理位置,成為“放王船”的最佳出發點。不僅斗美宮自己“放王船”,就連著名的泉州富美宮所製造的王船也指定在祥芝港出海。
崇敬王爺,是泉州民間信仰的一個特點。隨著泉人東渡台灣,此風也傳去台灣。乾隆間范《重修台灣府志》卷十三風俗載:“台俗尚王醮,三年一舉,取送瘟之義也,附郭鄉村皆然。境內之人鳩金造木舟,設瘟王三座,紙為之,延道士設醮。……跪送酒食既畢,將瘟王置船上,凡百食物器用財寶,無一不具,送船入水,順流揚帆以去。”所以王爺也與海事有關,不獨祛避瘟疫而已。
有的則是閩南移民把石獅斗美宮傳至家鄉各處分廟的神靈香火帶進台灣,然後在台灣各居住地建廟以祀。梧棲斗美宮中至今尚保存清代鹹豐年間(1851-1865年)從祖廟分爐而去的石雕香爐。台南縣將軍鄉保濟宮的池王爺來自石獅大侖村
再者就是台灣同胞到閩南謀生,返台時把在石獅斗美宮“過爐”的神像帶到台灣建廟祀奉。
台灣苗栗竹南鎮德勝宮,也保存有當年王船上標識“斗美宮”字樣的遺物。苗栗後龍港乾富宮、乾靈壇、高雄公館湖內鄉福安宮、桃園慈隆宮、艋舺集義宮、嘉義東石慈安宮、台北隆宮、板橋梧靈宮等都與祥芝斗美宮有著親密的關係。台北新莊擎天府、桃園龜山天玉宮也來祥芝參訪,與斗美宮結為兄弟宮廟,象徵著兩岸骨肉同胞血溶於水的親情。從1988年至今,每年均有台胞組團來謁祖參香。
《斗美宮:一柱香火連兩岸》
徜徉於斗美宮,透過繚繞的煙火,彷佛看見其中仍蘊涵雋刻著當初先民掙扎於生活中,內心所對神的崇拜與精神之寄託。
台灣對斗美宮三王爺的信奉,其實就是安撫移民思鄉之情結,這片茂密的宗教信仰叢林,曾是台灣移民心靈的一個棲息地。艱難、危險的時候,人們向這裡求得支持和保護;思鄉、懷祖的時候,人們也向這裡尋覓故土文化的親切氣息。泉台一脈同根、一本同源,台灣人民對故土神袛的信仰,更多的體現為一種對故土文化的依戀和對故土文化的認同感。
敬心亭里一塊塊的石碑記載著募緣題捐人員名單,記載著幾百年來的泉台兩岸善舉。
幾百年來,斗美宮幾經重新修建,都得到台灣的王爺信徒們大力支持,才使這座歷史久遠的文物古蹟得以重煥光彩,得以繼續搭起閩台信仰傳播的橋樑。
斗美宮的王爺信仰,傳播的是一種中國傳統文化觀念。兩岸的善男信女們,以一顆虔誠的心,以中華兒女所特有的美德,維繫著斗美宮的香火幾百年鼎盛 ,並延伸到社會上,為地方的社會福利事業作奉獻.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這裡,雖沒有深山藏古寺的神秘,沒有千年古剎綿綿不絕的鐘聲誘惑。但,依然是虔誠的信徒們絡繹不絕、頂禮膜拜的地方。也許,就是兩岸同胞的這種愛心,才使斗美宮的一柱香火,幾百年來延續不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