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朗社區

斗朗村於莞城西北約13千米處,東與東泊村相鄰,南與東向相接,西隔東江支流(橫涌海水道)與槎滘村相望,北臨東江與增城坭紫相對。2006年村總面積2.56平方千米,耕地750畝,戶籍人口2443多人,外來人口1900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斗朗社區
  • 地理位置:莞城西北約13千米處
  • 面積:2.56平方千米
  • 人口:戶籍人口2443人,外來人口1900人
村名及立村沿革,經濟狀況,教育、文體及其他,

村名及立村沿革

斗朗立村於元成宗(鐵穆耳)元貞年間(1295年左右),霍姓村祖從山西太原遷入。村東北面的水界就是東江,西傍東江支流(橫涌海水道),這裡江面寬闊,江邊多是沖積灘涂,故初名“斗蓢”(“蓢”指沼澤地或灘涂,多用於地名),在康熙年間的東莞志書輿圖中,仍沿用初名。約於清朝中後期才改作“斗朗”並沿用至今。黎姓村民於1489年因經商由潢涌遷入,其後陳、簡、劉、呂等姓均在晚清和民國時期遷入。
斗朗社區

經濟狀況

上世紀50年代期間,斗朗建有紅磚土窯1間,生產紅磚和“階磚板”(傳統的地板磚)。 1977年村興建了1座紅磚輪窯,輪窯生產至1997年停產。1994年村投資2540萬元興建斗朗水泥廠,年產水泥8.8萬噸,於2004年停產。為了改善投資環境,村投資400萬元於1994年建成長1.2千米、寬53米的“斗朗工業大道”,在槎滘工業園投資200萬元搞好“三通一平”,並新建一批工業廠房,如投資677萬元建農批倉庫,年增收60多萬元;投資槎滘工業廠房520萬元,年增收94萬元等。至2006年,村集體出租廠房28000平方米,月均租價為7元/M2,至2006年,村內有外資企業2家,民營企業有“和興紙品廠”、“穩豐紡織有限公司”等15家,當年全村企業及個體戶總數為165個,工業總產值10058萬元,村本級資產總額為5009萬元,農村人口年均純收入8297元
斗朗社區

教育、文體及其他

1949年前,斗朗村有私塾國小1間,1950年斗朗國小開辦,教學樓是原偽警備中隊長霍灼祺的洋樓,教師也住在裡面。1968年村興建新的斗朗國小,新校占地2800平方米,1988年擴建,擴建後建築面積為1076平方米,總投資為35萬元,於2003年新選址建校占地面積10303平方米,投資資金額612萬元,2006年實行聯合辦學,該項目計畫投資434萬元,社區安裝視頻監控系統,對轄區內治安實行全天監控,改善社會治安問題,投入100多萬元建“大唐公園”、“村口公園”及老人活動中心,改善村容村貌,民眾休閒活動有了好去處。每年農曆五月初二,是斗朗龍舟景,斗朗的龍舟製造業歷史長達200多年,為東莞之最。2002年,全村有龍舟2條。
“斗朗渡口”是廣深公路最寬的一個汽車輪渡口,江面寬達980多米,自從1961年廣虎公路恢復通車後,此渡口從一個人力橫水渡口日漸成為一個晝夜不停的汽車渡口,1979年以後,更是繁忙至不堪重負,全盛時當班的汽車渡輪達6艘,日運送過江車輛數以千計,稍因天氣不好,汽車排隊過江的“長龍”長達2千米,排隊過江時間長達2~3小時,一批叫賣盒仔飯、飲用水、水果(尤其是香蕉)的小店和散業人員應運而生。1984年江南大橋通車後,渡口撤去,日夜轟鳴的馬達聲、汽笛聲驟然失去,斗朗渡口回歸悠然、憩靜、鳥噪蟲鳴的田園風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