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田鎮

文田鎮

文田鎮,,隸屬於湖南省婁底市新化縣,位於湖南省新化縣雪峰山脈東麓。東與古台山林場、爐觀鎮搭界,南與槎溪鎮水車鎮接壤,西與奉家鎮毗鄰,北與天門鄉為鄰,新化縣城41公里。全鎮國土總面積94.3平方公里,山林80000畝,耕地16694畝,其中水田13189畝,旱土3505畝。全鎮轄19個村,275個村民小組,2.2萬人。建黨支部24個,有黨員482人。全鎮有初級中學2所,國小11所,鄉衛生院1所,村衛生室15個。

文田鎮,古為“梅山峒蠻”聚居地,境內山清水秀,人傑地靈,旅遊資源非常豐富。譚人鳳墓、羅氏宗祠、青牛寺、橫江石橋、芭蕉山梯田、官莊大院等古蹟保存完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文田鎮
  • 隸屬:湖南省新化縣
  • 總面積:94.3平方公里
  • 全鎮轄:19個村
  • 人口:2.2萬人
  • 氣候:屬亞熱帶季風氣候
行政區劃,自然資源,旅遊,譚人鳳墓,羅氏宗祠,青牛寺,橫江壩橫江石橋,芭蕉山梯田,官莊大院,流傳的六個“謎”,發展,

行政區劃

文田鎮轄19個村:文田、茅田、新屋場、方竹、坪樹、欣欣、橋坪、先輝、浪山、石燕、青京、大田、龍溪、石羊、小長、竹雞、芭蕉山、富公坳、上橫溪。

自然資源

文田鎮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山地,年降雨量在1800mm左右。地質結構系花崗岩、板葉岩,土壤疏鬆肥沃,適宜各種農作物和多種藥材種植。主要稻穀、紅薯、玉米、楠竹、杉松。主要土特產有薏米、綠茶、楊梅、柰李、紅米、黑米等。
文田鎮地理環境複雜,地表起伏大,最高海拔1431.5米,最低海拔353米。境內有豐富的礦產資源、生態資源、人文資源、旅遊資源。文田鎮的高嶺土(俗稱瓷土)儲量豐富,保守估計原礦儲量在1000萬噸以上;銅鎢礦、透暉石(石雕工藝用料)、金礦、玄武岩藏量豐富為儲量豐富且為全縣獨有,其中銅鎢礦、透暉石為全縣僅有,另外還有錫、砷等礦藏。
目前文田鎮楊家山工業園的銅鎢礦資源已經處於全面開採狀態,已經形成了三礦五井的生產規模,在經過數次整頓後正朝著規模化、科學化、現代化的可持續發展方向邁進。我鎮存在悠久的石雕工藝傳統,特有的石料在全國獨一無二,百年不變色,千年不變形,產品繁多,形態各異,並在石雕藝術中融入古梅山傳統藝術風格,在市場上深受歡迎。

旅遊

文田鎮毗鄰享有“世界自然文化雙遺產”之美稱的紫鵲界秦人梯田,且自身境內擁有“譚人鳳墓”、“羅氏宗祠”、“官莊大院”、“仙人橋”、“火板嶺霧景”等極具特色的景點,旅遊資源豐富,開發潛力巨大。

譚人鳳墓

1920年,民國元勛譚人鳳歸葬茅田(現湖南省新化縣文田鎮茅田村)望上台下的老馬塘山。與周圍的山不同,此山山體碩大,狀如肥豬,山頂石脈裸露似城牆。 譚乃苗田人,為何落葬於與之相隔四十里的茅田?因之,譚之夫人為茅田羅氏(查茅田羅氏九房族譜)。譚人鳳來岳家必登此山。曾對山主說:“我死後就埋這山上。”並自選葬點。譚人鳳去世後,民國政府撥七十萬銀圓為其修築墓陵。其後人根據他的遺願,把他安葬在老馬塘山,將老馬塘山改名為“譚家山”。
葬法是:從山腰往山心裡挖一個深洞,將棺木推進洞內,再用原土石充填堵塞洞口;然後在棺木上方相應的位置開挖墓框,培土墳堆三個,立三塊青石碑,碑高約五尺,寬約三尺,均無字。自山腳用料石砌六十級台階(譚享年六十歲)至墓前拜台。
譚人鳳墓譚人鳳墓

羅氏宗祠

祠堂是國人靈魂的棲息地。
祠堂在,祭如在。祭如在,倍思親。祭如在,一切在。
湖南新化文田羅氏宗祠位於文田鎮新屋場村,始建於清順治二年,已有近380年的歷史,是為紀念羅氏南遷十二世祖華仲公而修造的。 羅氏族譜上有記載:“官鎮撫將軍,有勇略,時品溪苗賊為亂,華仲督兵剿之,沒高坪江牌事聞。”被明太祖朱元璋誥封為鎮撫將軍。羅氏宗祠青磚青瓦、粗麻石基。修繕一新的祠堂古色古香、獅龍雄立,碑文壁畫與樓台玉宇交相輝映。祠堂內有巨大的屋柱,雕樑畫棟,戲台廂房,保存得相當完好。
羅氏宗祠羅氏宗祠

青牛寺

青牛寺坐落於文田鎮青牛山,始建於明,由羅姓始遷祖羅原富夫婦所建。清道光四年,由羅永湛等人復修,之後,青牛寺又毀於“文革”中,1999年,族人羅卓春等廣化善緣,將寺廟恢復。
青牛寺青牛寺

橫江壩橫江石橋

橫江廟橫江石橋位於都總廟前方,建築年代無考,在羅氏通譜中,只有這樣的記載:橫江橋,政舉裔建,橫江壩“在文田橫江石橋下,左右分注灌田數十畝,子旺公裔建。二里之間碾坊六七,日夜無休,里人得利匪淺焉”。橫江壩不僅灌溉兩岸良田,而且在壩下二里之間有六七處水碾子屋,而“壩在橋下”,壩、橋與街亭組成一道靚麗的風景,其水利工程至今還在發揮作用。
橫江壩橫江石橋橫江壩橫江石橋

芭蕉山梯田

芭蕉山梯田是江南稻作文化的千年遺存,層層疊疊,猶如天梯直上雲端,只要拾級而上,仿佛就可以登上青天;田間清泉,四季長流,站在山頂,放眼望去,密密麻麻的梯田,就象串串珍珠點綴大地,又如顆顆明珠灑落人間。
芭蕉山梯田芭蕉山梯田

官莊大院

月河從觀音閣下來轉了一個半圓,月河繞著月田,月田環繞月塘,月塘對應著月形山,在月塘與月形山之間,橫列著一幢長160米,深50米的磚、石、木結構的大院落,水繞山環,群星拱月,這個院落就是著名的官莊大院。
官莊大院官莊大院

流傳的六個“謎”

文田鎮不僅山清水秀,人傑地靈,當地還流傳著特別有意思的六個“謎”。話說成化六年(1470年)庚寅六月初六日,必才公夫人毛氏祖婆下葬敷龍,地仙呼出了此四句話,“贊公站兩邊,旺公旺茅田,海公把水口,忠公往外遷”應此呼語,忠公支系大部分遷往外地,迅速繁衍一支非常強勁的羅氏後裔。為了辨別是否是茅田必才嫡系後裔前來聯族,就道出了祖先留下的六個 “謎”,只有正統茅田羅氏後裔才知這六個謎底。
1.百步兩拱橋
楓溪水口廟至祖師殿庵堂,經過的兩道相距不足百步的石拱橋,此石拱橋經歷久遠而不毀,此其一謎矣。
2.河內三條河
楓溪水口廟下二十米處河道中的三道石槽,枯水季節,透亮的河水經三道石槽潺潺而下,於是乎有了河內三條河之謎。
3.三股逆水往上流
此為先輩修築的三處水利工程,與文田河水流方向正好相反,三股逆水分別為:楓溪至灣田灌溉之引水渠道、觀音閣至黃龍灣的引水渠、白毛沖至老祠堂後的引水渠。
4.千人抬不動的碑基
實為先輩清末改道的公益事業記事碑,把“原先大道在山上”刻在了茅田水口山河邊人行道內的石壁上,它前面有個小廟,一般人找不見它,不要說一千人,是無論多少人都抬不起的碑基。從此子孫後代免受爬山之苦。
5.兩腳踏一石
位於譚人鳳岳父故居的大門處,由一塊整石構成,進門跨過門檻,兩隻腳還是落在同一塊石頭上,由此得名。
6.天井養鯉魚
羅氏宗祠天井石鋪路面中央的石刻鯉魚,像一條錦鯉遊蕩在蓮葉田田的碧波池塘,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如今,這六個謎底已成為文田鎮的特色旅遊景點鏈。

發展

近年來,鎮黨委、政府率領全鎮上下緊緊圍繞“農業穩鎮、工業強鎮、城建興鎮、旅遊活鎮、文化塑鎮”的發展戰略,始終以堅持“一個中心”、夯實“三個基礎”、做好“四篇文章”為工作思路,狠抓招商引資,最佳化經濟環境,實現了全政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各項事業的跨越式發展。
在改革開放進一步深化的氛圍下,在國家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主旋律中,古老而又落後的文田煥發出勃勃生機,立足自身資源,依託國家政策,依靠勤奮努力,銳意進取、開拓前進、後發趕超,正逐漸成為新化西北的旅遊休閒聖地以及商家投資致富的寶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