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獅舞

文獅舞

文獅舞,又稱為:“文獅子”舞,沈丘地方舞蹈,最早發源於漢唐時期的西域“五方獅子舞”和“胡人假獅子”。公元1231年,蒙古太宗皇帝窩闊台,為攻打金國都城汴京,強征中亞康里·波斯等國人為兵參戰。公元1234年蒙古軍平定中原後,一名叫海鼻耳的波斯人,跟隨蒙軍將領察罕·乃蠻台征戰至項城(今沈丘槐店),後被強行留居此地進行傳教布道。海鼻耳在傳教布道中,根據潁河兩岸人民,在春節、元宵節舞龍鬧燈的風俗,引進西域(海鼻耳的故鄉)的獅子舞,進行有機的結合、融匯,編創出一套即反映中原人民的風俗,又能展示西域圖騰的文獅子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文獅舞
  • 又稱:文獅子舞
  • 發源:漢唐時期
  • 所屬地區: 河南 · 周口 · 沈丘縣
  • 文化遺產名稱:沈丘回族文獅舞
  • 遺產類別:民間舞蹈
  • 申報單位:周口市沈丘縣
  • 遺產級別:省
基本介紹,演形式,舞蹈寓意,傳承發展,傳承意義,

基本介紹

所屬地區: 河南 · 周口 · 沈丘縣
文化遺產名稱:沈丘回族文獅舞
遺產編號:Ⅳ-14
遺產類別:民間舞蹈
申報日期:2006
申報人/申報單位:周口市沈丘縣
遺產級別: 省 2007年3月,沈丘回族文獅舞入選河南省首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09年, 沈丘回族文獅舞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演形式

“文獅子”舞在表演中分遊街和場地兩種形式,獅、虎、麒道具各一套,小獅道具一至二套,圓籠繡一個,道具全部有本地老藝人自己製作。樂器為打擊類和吹奏類,打擊類樂器有重音大鼓、大鑼、堂鑼、鐃鈸、中鈸、鑔等,吹奏樂器為“別里子”(波斯螺號)。
表演順序分為獨角虎、麒麟、獅子。在鼓鑼鑔的節奏中舞蹈,以鼓點振節導樂,在“別里子”奏出的麒鳴、獅吼、虎嘯之音中轉換情節。

舞蹈寓意

海鼻耳編創傳播“文獅子”舞的寓意,是表達中原各族人民對長年戰亂的厭倦以及對和平生活的渴望。“文獅子”的最大特點是表演主體為雌獅子,區別於“武獅子”中雄獅的囂張和威猛。舞蹈動作以原生態為主,特別是“母獅生小獅”的表演,從“聞籠繡”到“吻啃”而後“吞籠繡”受孕等,形象體現了雌獅子的溫雅柔和,在延承西域“胡獅”舞伎的同時又接納了中國古圖騰文化。
一聲長鳴,獨角虎威風中出場,速度猛快,並四處巡迴張望,視察山情,維護一平安。獨角虎中的圓籠繡是作為獨角虎評判是非的一個象物,獨角虎即獨角羊,亦稱獨角獸,古稱“解豸”,是傳說中的神獸,獨角代表法律,能斷案。
獨角虎先圍圓籠繡觀察,邁、踩、聞,然後用獨角觸之,銜起來,最後判定此象物有罪。獨角虎主要表現其威猛、智慧、無私、公正。喻義社會公平公正,消除歧視,是弱勢族群渴望民族平等的一種心聲。
相反,麒麟的出場動作卻溫文而雅,一副尊者的做派,麒麟主要舞的是它頭上的冠子和兩個麟角,冠子代表高貴,麟角翎翅代表權位。忽然,圓籠繡出現在它的眼前,圓籠繡在麒麟舞中扮演的是一個外來者的象物,麒麟感到害怕,想除掉又覺莽撞,怕有失斯文,便一點一點近距離接觸,原來這個新鄰居是個逃難的弱者,不再忍心傷害它,並同情憐憫和它親密起來,與它親吻擁抱,銜起來的,接納了它,是民族團結的象徵。麒麟在西域被稱做水中神獸,在中國被稱做祥獸,屬四靈之一,麒麟送子給人間帶來香火興旺,福祿禎祥。
“文獅子”引義文雅、親情、和善,這裡又指獅為雌性。它區別於“武獅子”的誇張熱鬧場面,初時,海鼻耳的“文獅子”舞如唐詩所述,“假面胡人假獅子”。刻木為頭絲作尾,金鍍眼睛銀作齒。”或踴或躍,乍動乍息,躋腳彈指,搖頭弄目。“獅子搖頭光毛彩豎,胡騰醉舞筋骨柔”。圓籠繡在獅子舞中象徵所指動物的卵蛋,獅子圍籠繡而舞,聞嗅、吻啃,然後吞籠繡入肚、受孕。這是“文獅子”舞傳入中原後對中國古圖騰文化的接納。
相傳,商族的祖先契為帝嚳(高辛氏)之妻簡狄所生,一天簡狄在玄丘河洗澡,撿到了一個五彩花紋的鳥蛋,放在嘴裡含著,一不小心吞下去,結果懷孕生下了契,居商,商由此而行圖騰,實際上遠古朦昧時期的人並不懂得人的繁衍,以為人的受懷孕出生與感受某種動、植物或其它非生物的精靈有關,文獅子舞在延承西域獅伎的同時又融入了中原這一遠古圖騰文化。該藝術主要表現其十月懷胎的艱辛和分娩時的痛苦。扒地、抖顫,小獅子緩緩生了出來,母獅充滿了喜悅和幸福感。小獅在動,幾次欲立不能,母獅上前舔小獅子,哺育撫愛,小獅子終於站了起來。文獅舞“文”字的另一種含意,是元代人們以此感化蒙古統治階級多施仁政,愛民親民。而不要對人民動“武”獅子,是老百姓希冀和平對社會平等的一種呼喚。突出教化人們對社會要有責任感,善待子女,孝敬父母,報答生養之恩。

傳承發展

文獅子舞自海鼻耳始創,歷經你咱馬丁、巴都,到李大志為“文獅子”的守望人之時,己傳承了二十三代。代代沈丘回族人在傳承文獅子舞中,對文獅子舞進行了細緻而大量的發掘整理、加工、拓展、發展、創新,使之表演技藝更加閒熟純青,使之舞蹈情節更富於鮮活、生動感人,富於趣味性、歡娛性,反映出時代氣息,使之內容寓意符合時代的要求和社會變化。
如今,“文獅子”已成為河南省沈丘縣槐店回族民眾喜聞樂見的一種民間藝術,每逢節日慶典都要巡街演出,有“潁岸人如海,舞獅擊鼓忙。樓前波涌月,華燈耀沈城”的壯觀場面。槐店回族鎮的東關、馬樓、海樓等村街坊還成立了“回民公義文獅會社”。社中有舞獅手、耍火球手、領繡球手、鼓手、鑼鈸鑔手等。會社每3年都要公推一位德高望重的社首負責組織和協調演出活動,並對“文獅子”藝術進行挖掘整理,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進行再創作,如新改編的“三獅鬧春”、“獅子望月”等情節,突出了趣味性和歡快氣氛。
文獅子是槐店回族民眾喜聞樂見的民間藝術文獅子是槐店回族民眾喜聞樂見的民間藝術

傳承意義

沈丘回族文獅舞是多元文化在中原地區的長期積澱和融合而成,在古老西域樂伎和遠古中原民間舞蹈遺存中顯得稀有而珍貴,具有獨特的史學價值、學術價值和實用價值。是中原回放民眾在勞動生產生活過程中智慧的結晶,也是回族文化多樣性的生動展現。經過770多年的傳承演繹,此藝術已經成為一朵獨具中原回族特色的藝術奇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