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徵明拒畫

文徵明拒畫

文徵明(1470-1559),原名壁,字征明。四十二歲起以字行,更字征仲。因先世衡山人,故號衡山居 士,世稱“文衡山”,明代畫家、書法家、文學家。漢族,長州(今江蘇蘇州)人。生於明宣宗成化 六年,卒於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年九十歲,曾官翰林待詔。詩宗白居易蘇軾,文受業於吳寬,學書於李應禎,學畫於沈周。在詩文上,與祝允明唐寅、徐真卿並稱“吳中四才子”。在畫史上與沈周唐寅仇英合稱“吳門四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文徵明拒畫
  • 作者文徵明
  • 原文:衡山先生於辭受界限極嚴
  • 注釋:衡山先生: 即文徵明
  • 選自:《四友齋叢說》
作者,原文,注釋,譯文,

作者

文徵明(征又作“徵”)(1470-1559),原名壁,字征明。四十二歲起以字行,更字征仲。因先世衡山人,故號衡山居 士,世稱“文衡山”,明代畫家、書法家、文學家。漢族,長州(今江蘇蘇州)人。生於明宣宗成化 六年,卒於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年九十歲,曾官翰林待詔。詩宗白居易蘇軾,文受業於吳寬,學書於李應禎,學畫於沈周。在詩文上,與祝允明唐寅、徐真卿並稱“吳中四才子”。在畫史上與沈周唐寅仇英合稱“吳門四家”。

原文

衡山先生於辭受界限極嚴,人但見其友里巷小人持餅餌一箬來索書者,欣然納之,隧以為可浼,嘗聞唐王曾以黃金數笏,遣一承齎捧來蘇,求衡山作畫,先生堅拒不納,竟不見其使,書不肯啟封,此承奉逡巡數日而去。

注釋

衡山先生: 即文徵明,衡山居士是他的號辭。
辭受:推辭和接受。
箬[ruò]:用竹皮編制的筐籃。
欣然:快樂,喜悅的樣子。
納:接收。
浼[měi]:請託,央求。
笏[hù]:古代朝見時,大臣們所執的手板,這裡作"錠"講。
承奉:官署中的書吏,差辦。
齎[jī]捧:攜帶。
蘇:指蘇州。
竟:從頭到尾。
啟封:打開信封。
逡[qūn]巡:徘徊不進。
去:離開。

譯文

文徵明對於辭令看得極為分明。有人曾看見一個居於巷裡的小人物拿著一箬餅來換他的書法作品,文徵明高興地收下了,並認為這是值得換取的。又曾聽說唐王曾經試圖用數笏黃金,派遣一手下捧持著來到蘇州,要求文徵明作畫以作為交換。文徵明堅決拒絕而不肯接受,既不見來使,也不肯拆開拜訪書來看。這個承奉不知如何是好,徘徊了幾天便離開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