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峰山景區(山東蘭陵縣文峰山景區)

文峰山景區(山東蘭陵縣文峰山景區)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文峰山景區位於山東省臨沂市蘭陵縣城西部,地處蘇魯交界,東靠臨沂,西臨棗莊,南接徐州,北望泰山。京滬高速、京福高速公路縱貫南北,臨棗高速、臨棗鐵路、206國道橫貫東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文峰山景區
  • 地理位置:山東省臨沂市蘭陵縣城西部
  • 占地面積:面積4.5平方公里,海拔234米
  • 開放時間:全天
  • 景點級別:AAA
  • 門票價格:30元
  • 著名景點:文峰祠、季文子墓、季文子廟、千年銀杏樹、文峰積雪、烈士陵園
  • 地質結構:石灰岩和變質岩
發展歷史,主要景點,

發展歷史

文峰山文化源遠流長、底蘊深厚,人文、自然景觀俱佳,素有“魯南小泰山”之稱。文峰山原名神峰山,因魯國執政大臣季文子蘭陵次室邑,在此執政期間,清正廉潔,勤政為民,去世後葬於文峰山,後人為紀念他,把“神峰山”改為“文峰山”。

主要景點

山上有 “季文子墓”、“季文子廟”等遺址。戰國時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集大成者、“後聖”荀子在文峰山講學論道,著書立說,廣授門徒,在此培養了韓非子李斯等高徒弟子,荀子《勸學》等三十二篇大多成名於文峰山,現存有“荀子講學處”、“荀子書院”、“荀子曬書台”等遺址。隋唐時期,文峰山已經成為蘇魯一帶極負盛名的佛道教聖地,山上原有上下兩廟,龍王樓、季文子墓、三星殿、眼光殿、三清宮、關爺廟、泰山行宮、玉皇閣等建築,因歷代兵燹,已蕩然無存,現有“季文子墓”、“三清宮”、“泰山殿”、“泉源寺”、“千佛崖”等遺址,東部有鄫國故城。文峰山山清水秀、景色優美,山上古木參天,清泉潺潺,怪石嶙峋、盤藤冉枝、峭壁摩崖,曲徑通幽。在季文子墓前有古銀杏樹兩棵,株距6米,東株粗4.6米,西株粗9.6米,高30餘米,枝杈交錯,互為連理,俗稱“情侶樹”,雖經千年風霜仍根深葉茂。《臨沂縣誌》載“清光緒初右株焚於火,焦灼無生氣,敷年後忽生,今已暢茂於故矣”;季文子墓西有龍王樓,又名“西看樓”,建於北宋鹹平二年(999年),今已無存,樓下有洞,澗中有泉,名“龍泉”,又名“玉泉”,泉水清冽,四季不乾。龍泉西側有通向山頂的盤路,共七十七盤二百九十七階。沿石階而上,兩旁壁石陡峭如削,松柏遮天蔽口。路兩側有兩株松樹,一株根出石縫,形似偏馬欲騎,稱之“偏馬松”,一株坐於巨石之上,兩條主根交叉鍥入峭壁縫隙,形如騎馬,故稱“騎馬松”。崖縫中兩株千年古藤,似兩條巨龍繞柏騰空。周圍數百株奇松異樹,根扎石壁,景色令人驚嘆不已。近觀山的東坡,白石皚皚如雪,即為臨沂古八大景之一的“神峰積雪”。主峰大神山西古泉源寺遺址後一泉自石隙中橫出,汩汩有聲,流入寺中,曲折匯為巨池。池周圍綠樹濃蔭,別具幽趣。
文峰山同時是重要的革命紀念地,是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重要的根據地和主戰場,是山東紅色旅遊發展中的重要區域。山上有銀廠慘案烈士紀念碑、中共魯南區委書記趙鎛烈士墓、山東軍區八師政治部主任曾明桃烈士墓和“蒼山暴動”領導人郭雲舫烈士墓。魯南革命烈士陵園就坐落在山南腳下,烈士陵園占地3.41公頃。四周築有2米左右的院牆,西式門樓坐北朝南,坡地而立,左側扁立柱鐫有“烈士陵園”4個金色大字,4間門房襯附門樓兩側,兩頭各有一間小樓聳立對峙。園內建有魯南革命紀念館,館後為烈士墓林,墓林後建有革命烈士紀念碑一座。
山的東面有城村,是古國遺址,亦是孔子弟子曾參的家鄉,西面有匡王村,相傳為東漢時“鑿壁偷光”刻苦自學而成名的匡衡故里。山上有春秋時期魯大夫季文子墓和祠,故此山又名為魯卿山。山中路半山腰,有一園門,上題“文峰勝景”,即下廟之廟門,左右各有銀杏樹一株,均高20餘米,粗數圍。下廟為一建築群,由三清殿、關帝廟、龍五廟等組成。據出土石標記載,龍五廟始建於宋建宗鹹平二年(公元999年),為遊覽勝地。廟址附近有泉自洞中流出,名龍泉,泉水甘美。龍泉西側有石階直通上廟,沿途有許多松柏,皆出於峭壁縫隙中,其中著名的有“編思松”、“騎馬松”等。上廟由季文子廟、三皇廟和三清觀組成,現已傾坍。由上廟上行半里許,便是山的絕頂玉皇閣舊址。由此近觀山之東坡,白石皚皚,望之如雪,古琅琊八景之一的“神峰積雪”,即指此而言。從主峰西行三公里,有一石壁嶙峋處,為古泉源寺舊址,稱千佛崖,上有摩崖造像100餘尊,其中20餘尊尚完好,造像年代不可考,風格古拙,近似六朝時遺物。文峰山不僅風景秀麗,而且是一處重要的革命紀念地。在主峰之巔,“銀廠慘案烈士紀念館”巍然屹立。蒼山縣烈士陵園,就坐落在此山腳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