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宮枇杷

文宮枇杷

文宮枇杷,四川省仁壽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文宮在仁壽縣境內二峨山南麓,此區域土壤和氣候特別適宜種植枇杷,種植歷史已有100餘年。改革開放以來,文宮鎮從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在四川省科研院所專家指導下,對文宮枇杷進行規模商品開發,加大品種改良力度,大力推廣國內最優良的大五星、美張77—1,大元種、解放種、美二五等優良品種,其生長快、投產早、單株產量高、果實碩大、風味獨特,具有很高的營養和藥用價值。

2009年09月1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建始獼猴桃”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2015年06月19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文宮枇杷”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文宮枇杷
  • 產地名稱:四川省仁壽縣
  • 品質特點:色澤橙黃,果大色艷、汁多味甜
  • 地理標誌:國家質檢總局地理標誌產品
  • 批准文號:國家質檢總局公告2015年第74號
  • 批准時間:2015年06月19日
產品特點,產地環境,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專用標誌使用,

產品特點

文宮枇杷產地位於四川仁壽二峨山南麓,以其“果大、色艷、皮薄、肉厚、柔軟、汁多、味美、質密” 著稱。文宮枇杷單株產量高、果實碩大、含糖量高、風味獨特,具有很高的營養和藥用價值。
文宮枇杷果面色澤呈橙黃色,果大、色艷、多汁、味甜,皮薄易剝離。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總酸≤0.7克/100毫升;果實可食率≥64%;單果重≥40克。
文宮枇杷文宮枇杷

產地環境

仁壽縣境地貌以丘陵為主,境內地勢西北高東部低。仁壽自然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19.96%。野生植物130餘種,中草藥種類達558餘種。空氣品質和水質量均達國家Ⅱ級標準。地表水沿龍泉山脈東西分流,椰江、越溪河與龍水河、通江河、清水河匯入岷、沱二江。流域面積2222平方千米,總長282千米。年平均徑流量9.89億立方米。
文宮枇杷產地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乾濕明顯。春季回暖早,多冷濕寒,夏季無酷暑,秋多綿陰雨,冬季無嚴寒。年均降雨量1000—1200毫米,雨量年際變化大。產地坡向朝南,年平均氣溫16.5—18.6℃,年日照1300小時左右,無霜期306天。陽光十分充足,平均溫高,這就是生產優質文宮枇杷的獨特條件。枇杷幼苗期要求散射光,成年期要求陽光充足,因此文宮枇杷果實著色好,成熟早,品質佳。

歷史淵源

據民國版《仁壽縣誌》記栽,果樹有25種,其中就有枇杷、梨、櫻桃、桃、李、杏、柑、橘、柚等,種植歷史已有100餘年。
文宮枇杷是仁壽縣的獨特品種。從當地原土枇杷改良到1988年,期間,由於初期是農民散戶種植,技術落後,果質不良,售價低,無自有品牌。仁壽縣為促進枇杷的規模化,請來專家傳授種植技能、修水泥路、建水果銷售市場、組建枇杷協會,光是基礎設施的投入就達到300餘萬元。但是種植區的農民由於枇杷的種植不規範、果型不均勻、銷售不統一、回報率低等顧忌而不敢大面積種植,更談不上形成自有品牌。
1989年,因“川中果樹項目”,以吳漢珠為首的四川省農科院專家來到文宮的荒山野嶺上。專家們在經過認真的水土勘測後下了“診斷書”:文宮屬於侏羅紀頁岩,亞熱帶季風氣候,極適合枇杷生長。專家們在飛躍村種下第一株大五星枇杷苗。次年,當文宮良種枇杷一面世,從未想到過的高價立即引起了轟動,當年共有160戶農民種植,面積達到800畝,枇杷種植年收入達到400萬元。
20世紀90年代,文宮枇杷開始大面積規模種植。
1992年,在專家的指導下,引種優選到規模種植,破解了原產地品種混雜、品質退化等難題,尤其是大五星品種改良攻關技術的研究推廣多次獲得省、市、縣科技進步獎,形成了獨特的品質。文宮枇杷以逐漸普及到全縣。成為西南最大的枇杷生產基地縣,國內市場份額占有率達到21.6%。
2002年,仁壽縣仁壽開展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範區建設工作,在文宮鎮規劃了10個種植枇杷的專業村,農民的所有農田土地都用於種植優質枇杷;同時還規劃了13個副業村,農民除保留田地種植糧食外,其餘的山地全部用於種植枇杷。在這一過程中,仁壽質量技監局制定了文宮枇杷系列地方標準,將枇杷的育苗、栽種、施肥、用藥、採摘、分類、包裝、運輸都作了統一、科學、規範的規定,確保了文宮枇杷的綠色無公害、果型均勻、果質優良。
文宮枇杷文宮枇杷

生產情況

2006年,文宮鎮枇杷的種植戶已達到8700戶,種植面積已達到1800公頃,銷售年收入達到1.2億元。
2010年,文宮枇杷種植已輻射20個鄉鎮,195個村,保護面積達13333公頃,產量達8萬噸以上。
2013年,文宮枇杷已發展輻射以文宮、鰲陵、大化等多個鄉鎮為核心區的優質枇杷基地20萬畝,其中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枇杷)標準化生產基地12.3萬畝,全縣年產枇杷近10萬噸,產值超過6億元。僅文宮一鎮枇杷種植面積就已發展到3.8萬畝,年產枇杷近2000萬公斤。
2017年,仁壽枇杷種植面積21萬畝,產量7萬噸,產值7億元,枇杷種植戶6萬多戶,種植枇杷使人均增收2000—3000元。

產品榮譽

1998年,文宮鎮飛躍村被國家農業部命名為“中國枇杷之鄉”。
2002年8月,文宮枇杷獲西部農業博覽會上“名優產品稱號”。
2007年,文宮枇杷獲“四川旅遊紀念品”銀獎及首屆“四川優秀旅遊商品”品牌稱號。
2008年,文宮枇杷獲“四川名牌農產品”稱號及“眉山市知名商標”。同年,文宮枇杷基地被評為“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枇杷)標準化生產基地”,成為西南地區第一個“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枇杷標準化生產基地”。
2010年,文宮枇杷獲中國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保護。
2015年06月19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文宮枇杷”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文宮枇杷榮譽文宮枇杷榮譽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文宮枇杷產地範圍為四川省仁壽縣文宮鎮、高家鎮、大化鎮、黑龍灘鎮、寶馬鎮、觀寺鎮、板燕鄉、鰲陵鄉、古佛鄉共9個鄉鎮現轄行政區域。

質量技術要求

一、品種
大五星。
二、立地條件
土壤類型為紫色土,土壤質地為砂壤土或壤土。土壤pH值5.7至7.8,土壤有機質含量≥1%。
三、栽培管理
1.育苗:採用本砧嫁接育苗。
2.栽植:
(1)栽植時間:春季栽植,2月下旬至3月下旬萌芽前;秋季栽植,9月下旬至11月上旬。
(2)栽植密度:栽植密度≤600株/公頃。
3.產量控制:盛果期產量≤2萬千克/公頃。
4.施肥:以施用有機肥料為主,年施腐熟有機肥≥1.5萬千克/公頃。
5.環境、安全要求:農藥、化肥等的使用必須符合國家的相關規定,不得污染環境。
四、採收
5月上旬至5月下旬果實全面呈橙黃色時開始採收。
五、質量特色
1.感官特色:果面色澤呈橙黃色,果大、色艷、多汁、味甜,皮薄易剝離。
2.理化指標: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總酸≤0.7克/100毫升;果實可食率≥64%;單果重≥40克。
3.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產品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必須符合國家相關規定。

專用標誌使用

文宮枇杷產地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四川省仁壽縣工商行政管理和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經四川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審核,報質檢總局核准後予以公告。文宮枇杷的檢測機構由四川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在符合資質要求的檢測機構中選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