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的前途

文學的前途

《文學的前途》是夏志清的第二部中文文學評論集,一九七四年十月由女作家林海音主持的台北純文學出版社初版。書中所收關於中國近現代文學、台灣文學、英美文學和海外華人學者治學路向的評論,顯示了夏志清在中西文學研究上多方面的造詣和別開生面的識見。其中,《文學革命》和《沈從文的短篇小說》兩篇,就是從《中國現代小說史》中選出的。

基本介紹

  • 書名:文學的前途
  • 作者夏志清
  • 出版社:台北純文學出版社
  • 裝幀:平裝
  • 開本:16
簡介,作者簡介,個人簡介,爭鳴,文學的魅力,

簡介

夏志清(1921- ),曾任教於北京大學,後和乃兄夏濟安同去台灣。1947年入耶魯大學研讀英文,1951年獲博士學位後,在耶魯從事現代中國文學史研究工作。1962年起任哥倫比亞大學東亞語文學系教授。1991年退休,並任中文名譽退休教授。 夏志清先生學貫中西,他的兩部英文著作《中國現代小說史》及《中國古典小說史》,是研究中國文學的經典之作,作者也因此確立了其在西方漢學界的地位。
作者夏志清作者夏志清

作者簡介

夏志清
夏志清(1921-),曾任教於北京大學.後和乃兄夏濟安同去台灣。1947年入耶魯大學研讀英文,1951年獲博士學位後,在耶魯從事現代中國文學史研究工作。1962年起任哥倫比亞大學東亞語文學系教授。1991年退休,並任中文名譽退休教授。

個人簡介

一九六一年,美國耶魯大學出版社出版了夏志清著《中國現代小說史》。十八年以後,香港友聯出版社和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分別出版了《中國現代小說史》的中譯本。在中譯本問世之前,這部文學史部分章節的中譯曾先後收入夏志清著《愛情·社會·小說》和《文學的前途》兩部論文集,先期與海外中文讀者見面。

爭鳴

《中國現代小說史》誕生至今,一直存在不同的意見。海內外中國現代文學研究界圍繞是書產生過多次激烈的論爭。這是毫不奇怪的,也說明了是書的重要意義。正是在《中國現代小說史》這部體制恢宏、見解獨到的文學史著作中,夏志清以文學史家的眼光致力於中國現代小說優秀作品的發現和評審,為西方學院內中國現代文學的研究奠定了基礎。這部著作的批評視野及方法論意義是不容忽視的,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王德威教授說得好:
在《中國現代小說史》初版問世四十年後的今天,此書仍與當代的批評議題息息相關。世紀末的學者治中國現代文學時,也許碰觸許多夏志清當年無從預見的理論及材料,但少有人能在另起爐灶前,不參照、辯難或反思夏著的觀點。由於像《中國現代小說史》這樣的論述,使我們對中國文學現代化的看法,有了典範性的改變;後之來者必須在充分吸收、辯駁夏氏的觀點後,才能推陳出新,另創不同的典範。
在《中國現代小說史》大陸版簡體字本尚未問世之前,讀一讀本書中《文學革命》和《沈從文的短篇小說》兩篇,正可嘗鼎一臠。
自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後期開始,夏志清對台灣文學特別是台灣的小說創作,也給予了足夠的關注。本書中研究於梨華代表作《又見棕櫚,又見棕櫚》和白先勇早期短篇小說諸文,是夏志清在這方面的最初的成果,也已經成了了解台灣小說的“典範”了。同時,本書簡體字版還增補夏志清在一九七六年為英譯《台灣短篇小說選:一九六О——一九七О》(劉紹銘編)所作的導言《台灣小說里的兩個世界》,以期對夏志清的台灣文學觀有一個更為全面的了解。
本書所收《〈老殘遊記〉新論》同樣值得注意。夏志清一九六八年由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出版《中國古典小說》(此書已有大陸版簡體字本),與《中國現代小說史》形成“雙峰並峙”。《中國古典小說》探討《三國演義》《水滸》《西遊記》《金瓶梅》《儒林外史》《紅樓夢》等古典小說名著,《老殘遊記》本是中國古典小說傳統中形式與技巧兩方面的殿後之作,這篇《〈老殘遊記〉新論》也不妨看作夏志清中國古典小說研究的繼續和深入。
《文學的前途》最後一輯所收悼念陳世驤、盧飛白兩位留美學人的回憶文字,雖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學術論文,但正如夏志清在是書序言中所說,兩文所提供的陳世驤、盧飛白在美治學的傳記資料,“也可算是當代中國文學史,學術史料的一部分”。

文學的魅力

二十八年前,夏志清在《文學的前途》一文中簡要分析了二十世紀以來的中西文學以後,對“文學的前途”表示已不抱太大的樂觀。但這部《文學的前途》十年間在台灣重印了五次,平均兩年重印一次,足證文學還是有人要讀的,文學評論也是有人要讀的。即便到了影視文化和網際網路高速發展的今天,文學還是有不可替代的魅力,文學研究也決不是可有可無的。《文學的前途》能夠出版大陸版簡體字本,不又是一個小小的證明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