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遺產研究與保護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文化遺產研究與保護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的前身是設立於1990年的“文物保護實驗室”,2007年12月教育部批准立項建設“文化遺產研究與保護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文化遺產研究與保護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成立時間:2007年12月
  • 所屬部門:教育部
  • 職能:文化遺產研究與保護
  • 類別:重點實驗室
主要科研方向,基礎設施,成就,合作,

主要科研方向

實驗室以文化遺產學科(考古學、文物保護學)60多年的積累為依託,發揮地域優勢,立足長安、面向西域,以“周秦漢唐、絲綢之路”文化遺產研究與保護為中心,形成了三個主要科研方向。(1)文化遺產研究:周秦漢唐考古研究、絲綢之路考古研究、科技考古研究;(2)文化遺產保護規劃研究:大遺址保護規劃編制研究、文化遺產保護管理研究;(3)文化遺產保護技術研究:文物分析技術研究、文物保護技術研究。

基礎設施

基實驗室現有1個基礎實驗室、11個專題實驗室,購置了掃描電鏡、X-射線衍射儀、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傅立葉紅外光譜分析儀、微區能量色散型X射線螢光儀、非接觸三維雷射測量系統、實時厘米級精度測量性GPS、超景深三維顯微系統、全站型電子速測儀等一批高精尖大型儀器,能夠滿足實驗室各項科研工作的需要。

成就

近三年,實驗室先後承擔了國家“973”計畫預研項目、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畫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等國家級課題18項,獲得各種獎勵24項,其中包括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等國家級獎勵3項。

合作

實驗室與日本、美國、英國等國外學術機構以及國內文博單位保持著密切聯繫,積極開展合作研究和學術交流,主辦了“歐亞考古學國際學術研討會”、“成像科學與絲綢之路壁畫保護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等國際國內學術會議,不斷引進國外先進技術,並有計畫的選派學術骨幹赴國內外一流的學術機構學習、交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