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誘導定理

文化誘導定理

人是社會的產物,也是文化的產物。人的意志行為不免受到社會文化的誘導,這是文化具有管理作用的基礎。要讓他人做好工作,藉助文化的誘導作用,更能高效地達成目的。所以管理學第七定理必須回答文化是如何誘導人的意志行為的問題,這就是文化誘導定理。

文化的誘導作用,與組織成員對企業文化中所包含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和行事習慣認同、接受的程度正相關,與他們從外部接受新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和行事習慣的敏感程度及其它們與企業文化的性質相異程度負相關。

價值觀念、思維方式和行事習慣是文化的核心。而人的行為活動選擇首先是行事習慣主導,習慣會使他不假思索地作出行為活動選擇;其次是思維方式主導,思考問題的立場、角度、方法不同,會使他得出不同的結論;最後是價值觀主導,任何人都自己的價值判斷,選擇也僅僅是選擇自己認定為應該的、值得的行為活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文化誘導定理
  • 內容:文化是如何誘導人的意志行為的
  • 推論:兩個
  • 領域:文化與思維
推理,推論,

推理

1. 沒有形成共同的價值觀念、共同的思維方式和共同的行事習慣之前,就沒有事實意義上的企業文化存在。共同的價值觀念、共同的思維方式和共同的行事習慣與企業文化是同一的。
2. 企業文化中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和行事習慣與外部社會文化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和行事習慣之間越是存在差異,就越是難以保持企業文化的穩定。人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和行事習慣具有一定的穩定性,但不是一成不變的。知識的積累、實踐的延續,都會讓他不自覺地重新審視已有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和行事習慣,把自己已有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和行事習慣與他人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和行事習慣進行比較。有重新審視和外部比較,也就不免會發生改變。
3. 企業文化構成的四個層次、九個要素都健全完整,才能保證企業文化的穩定。企業文化構成的四個層次九個要素——核心層的價值觀念,理論層的倫理哲學、科學技術,實體層的規章制度、倫理道德、生產方式、風俗習慣,表象層的語言藝術、形象藝術——作為一個完整的整體,一方面可起到推動企業文化的共同的價值觀念、共同的思維方式、共同的行事習慣的形成,另一方面又可構築一個壁壘,抵擋與這種共同的價值觀念、共同的思維方式、共同的行事習慣不一致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行事習慣的浸入。

推論

由文化誘導定理和推理很容易得到兩個更為具體的判斷,即兩個推論:
1. 企業文化建設的過程,就是共同的價值觀念、共同的思維方式和共同的行事習慣形成的過程,就是保證其得以體現和貫徹的構成要素完善發展的過程。共同的價值觀念、共同的思維方式和共同的行事習慣必須藉助於一定方式才能形成和穩定。
2. 企業文化建設,必須有一個對組織成員強制洗腦的過程。不去掉與這種企業文化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和行事習慣相異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和行事習慣,也就不可能形成共同的價值觀念、共同的思維方式和共同的行事習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