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局長的齷齪秘事:歇斯底里

文化局長的齷齪秘事:歇斯底里

《文化局長的齷齪秘事:歇斯底里》是一本潦寒編制,由人民出版社在2012年出版的書籍。本書講的是朱偉章成了文化局的局長,於是與這個強大的階層利益固化的世俗社會展開了一場催人淚下的糾纏與杯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文化局長的齷齪秘事:歇斯底里
  • 作者:潦寒
  • 時間:2012年
  • 類型:實事
  •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 簡介:文化局長的齷齪秘事
本書簡介,作者簡介,作者自序,

本書簡介

官場不得志的朱偉章“撿”了一個肥缺。一夜間成了文化局的局長,稀里糊塗的有了美麗的紅顏知己,成為別人眼中的“菜”。權力,總是以最強大的力量推動著社會的世欲化。“斷尾求生”的朱偉章在各種勢力的擺布下,不得不滿足各方過份的要求……曾經受到過方小艾細心照料,後來成為暴發戶的“悍馬爺”孫國士,因在時代耐磨材料工作多年患“塵肺”卻得不到職業病防治所鑑定,被迫“開胸驗肺”詩人淺渡。

作者簡介

潦寒:1977年出生於栗門張。作家,學者,主任記者。主要作品《文化行銷》、《中國文化產業分析》《總裁思想》《總裁訪談》《總裁哲學》,散文隨筆《故鄉在紙上》《反抗者》,長篇小說《封口——中國行銷界的罪與罰》、《歇斯底里》、《沉默無處安放》。
文化局長的齷齪秘事:歇斯底里

作者自序

我認為一切偉大的文學作品必須是具體現實作為基礎的。小說家只有從自己的個人經歷出發,才能創作出故事來。”作為作家的略薩,中國人很少知道。等我讀到他的這句話時,略薩已經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了。無論是《勞軍女郎》、《胡利婭姨媽與作家》或是《紅房子》,略薩確實是用新聞素材來從事藝術加工與文學創作的,使自己的作品既有可讀性,又充滿荒誕的批判力量。
略薩曾經競選過秘魯總統,這種個人經歷決定了其作品必然是直面現實地關注社會群體事件,用文學的方式大膽直接地進行觀念影響。事實證明,無論是文學主張或是問世作品,薩略確實是用個人的理念與獨特的風格進行創作的,也用自己的行為方式與作品氣質截然不同地區別另一位文學大師——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形成拉丁美洲文學上空的雙子星座。
《歇斯底里》的創作也是源於一次工作調動的偶然。三十歲前,我嚮往一家研究機構那種體面、自主與散漫,便通過種種渠道與路徑和領導溝通,後因為種種原因也未能成行。身處媒體的原因,我細心地觀察這個單位,後來擴散到整個文化圈,揣摩形形色色的“文化人”與所謂的“知識分子”。
當我把小說大綱羅列出來之後,震驚地發現中國文化中的無恥力量在現實的生活中是如此的強大——許多所謂的“知識分子”是如此的齬齷,為了職稱,為了升遷,為了利益,那奴顏卑骨的神態,那撒嬌做小的言行,那顛倒是非的智慧,觸目驚心,慘不忍睹。其中既有現實利益的誘惑,又有制度性的慣性,更多的則是文化基因下的人格扭曲。他們以一種“掩耳盜鈴”的方式追求著自己不應該得到的東西,將自己手中的資源無限放大後,赤裸裸的交易時還裝得溫情脈脈、大言不慚地充當利益階層的代言,抱團式的對下一輪的競爭者報復性的增加“動作難度”與“排他性”,以便取得“屈辱後”的心理補償、情緒平衡與階層共識,並且打著公平競爭的幌子進行資源掠奪與規則約束,以便放大“自我”意識,達到自己“以富促貴”的個人目的……中國最具俠義傳統與士大夫精神的“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在現實生活中被整個文化界視作笑柄、棄之敝履。理論與現實的脫節,整個社會氛圍就產生很多不可理喻的荒誕,並以一種錯位的方式和病態的主旋律發出呻吟般的快感……
如果相當一部分既得利益者靠的不是才幹與努力時,小到一個單位大到整個社會,大多數人對生活的感覺不是奮鬥,而是壓抑感的掙扎。同時,犬儒主義者的盛行又使當下的社會輿論監督處於最無力的歷史階段。無論是魯迅文學獎“羊羔體”的勝出,或者被球迷咒罵了許多年的足壇“黑哨”最後以幾個裁判鋃鐺入獄讓“謠言”成真,都殘酷地說明了輿論無力與民眾孱弱,雖然人人都感覺網際網路時代,手機簡訊與微博影響驚人地介入到每一個人的日常生活。
這種弔詭與反差造成每一個人雖然是社會進步的受益者,但在心理上卻感受到自己是競爭的受害者,並以病毒方式的傳播與影響,形成社會的群體浮躁與層出不窮的個體過激反應……解構故事與人物的精神特質,卻是人們信仰缺失後的靈魂迷失,“久在鮑廝不聞其臭”的環境認同、人格矮化與精神貴族的消化不良。寫作拼圖的結果再現了六十年前中國“漢奸邏輯”盛行的文化成因,生存哲學的先天不足與正義遲到的群體性格難題,正應了米蘭昆德拉的話,女人一思考,上帝就發笑。
這個世界的最大麻煩就是有一部分人永遠不想讓另一部人知道事情的真相。因此,謊言成了生活中司空見慣與不可或缺的東西。文過飾非,屈意奉稱這些幫閒力量在權力面前徹底的奴化與量化後,“精明”成為知識分子群體中的主導力量。這種力量達到一定的限度就瀰漫擴散,滲透各個社會階層,最後攪動整個社會風氣,形成“時代精神”。不要奢望連真話都敢說的民族去堅持真理。
此時,說真話的人反而會成為不合時宜的“另類”,被抹上不可避免的悲劇色彩與謊誕成份。大批文字垃圾玷污潔白的紙張粉飾形勢大好,既得利益者一邊義正嚴詞地做著報告,一邊指責質疑者別有用心,破壞安定和諧的大好局面,劣幣驅逐良幣的逆向淘汰層出不窮,那個揭穿皇帝新裝的童音卻成了空谷絕響……
《歇斯底里》的起點也是根據當地一個新聞,一個房管局的官員接受記者採訪時,誤說記者是替黨說話或替老百姓說話。這個新聞曾在街頭巷尾流傳很久,我也僅是以此為引子,然後牽扯到這個單位的情感糾紛與人事鬥爭。故事的重心在於繼任者在緋聞事件後欲蓋彌彰的感情悲劇與社會情緒,由此延伸到整個社會知識分子的群體價值觀。寫作前的故事梗概是,正直的精神生態研院院長吳清江因為口誤被免職後,繼任者朱偉章和患過抑鬱症、護士出身的方小艾產生的婚外情,被單位的人以此為要挾滿足個人的私慾。
之後,又和朱偉章一同誣衊方小艾是神經病。小說的結尾是方小艾瘋了。小說寫到一半時,我想起來一個鄭州市發生的“開胸驗肺”的新聞,就在網上仔細研究。我把這個故事插進去,只是為了反映底層社會的人面對龐大的制度機器時那種絕望的抗掙與悲壯的犧牲精神。但是,寫著寫著,我覺得“開胸驗肺”這個新聞事件更能反映小說主題“歇斯底里”,於是就有最初構思的一個章節延伸到整個小說的後半部分。
順著故事的發展,小說寫到四分之三時,我發現如果再按著大綱把方小艾寫“瘋”,這部小說不但很難出乎人的預料般地落入俗套,小說人物命運的發展也會顯現生硬的有著人為痕跡。尤其是我再將個人的喜好與意志想揉進,斷然會和“這個世界”是極不相稱和產生寫作技術上的“補丁感”。到此為止,我發現小說寫到一定的程度就形成了一個獨立世界,會戲劇般產生康德式的“思想天空”與“道德規則”。
“這個世界”中的人物命運、生存邏輯與競爭法則已經隨著故事本身的逐漸長大,以一種看不見的力量左右著“這個虛構的世界”,時常還會用一種無限可能的假相讓作家心力交瘁,疲於奔命。偉大作品的第一要素是自然,像植物生長一樣的自然。作家需要按照“這個世界”的規則寫出人物的成長軌跡與行事邏輯,以一種悲憫的心態說出“這個世界”的無奈與傾扎。因此,如果一個作家能把故事講到無奈的境界,便是一種宏大深刻,自然也就不可能想怎么寫就是怎么寫的了。
社會階層固化的後果是,潛規則的盛行。同時,潛規則的最大危害,不僅是光明正大制訂的政策失效與競爭無序,而是所有參與者的尊嚴的損傷與族群情緒的對立,從而推高了整全社會的運作成本,影響到社會的方方面面,包括這個時代。
所以,一個有功力的作家不是“上帝”般地操縱小說中的人物命運,而是悲憫地呈現出他們的無奈,寫出這個時代的的社會風氣與群體的思維模式,用一種皰丁解牛的細膩讓文字變成一種排列組合的藝術。所謂作家的創作信念則會深深的藏在字裡行間,僅以一種貫穿整個小說的底蘊瀰漫於讀者的眼中齒間,這就會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深刻與人文關懷形成強大的思想語境與閱讀氛圍,也是作家與現實對抗時的隱形力量。
悲劇的存在,就是為了讓權威體察到弱者的尊嚴。這不僅是我個人三十多年的個體感悟,創作這本書的初衷,也是一個作家的責任。我相信,一個真正的作家是這樣的,也只能是這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