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二代

文二代

“文二代”,其實就是人們常說的文壇的後輩子女,即父母是搞文學的作家,子女也和文學脫不了干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文二代
  • 含義:文壇的後輩子女
基本簡介,距離感,差異化,成長環境,主要代表,

基本簡介

文二代
文二代
笛安那多蔣方舟、……這些出生於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新生代作家,及范姜國一等90後作家,除了他們在文壇逐漸增長的人氣與名氣外,還有什麼共同點?至少還有一點,就是他們都成長於文學世家,有個早已成名的作家老爸或老媽,人們喜歡把這些少年作家叫做“文二代”。

距離感

兩代人保持距離感
文二代
文二代
首先要提到的應該是笛安,這個“80後”女孩憑藉著《告別天堂》《西決》迅速成為各大暢銷書排行榜上的常客,而她的父母同樣是國內有名的作家———李銳、蔣韻夫婦。說起肖鐵這個名字可能知道的人不多,的確,他的原創文學作品至少要追溯到5年前了,但是提到他的譯作,喜歡純文學者大概都會說一聲“噢,原來那是他翻譯的啊。”這就是卡佛的名作《大教堂》。肖鐵的父親人們當然也不會陌生,那就是作家肖復興。笛安和肖鐵現在都在國外。
以寫靈異小說而逐漸走紅文壇的那多,有個在《萌芽》雜誌當主編的老爸趙長天,連趙長天都說,兒子現在的名氣估計已經比自己大了。那多呢?那多在接受採訪的時候,始終在強調自己和父親作品的差異化問題,能感覺到,關於父親的問題他並不願意多談。翻翻資料就不難發現,絕不僅僅是新一代“文二代”不願意過多與父輩扯上關聯,茹志鵑的女兒王安憶就曾經說過,“我不希望把我和媽媽在文學上扯在一起;我就是我,在這一點上,我是獨立的。”

差異化

那多提到的差異化問題是除了“文二代”不願過多與“文一代”在一起被談論之外,“文二代”的又一個特點,文學評論家陳曉明在接受採訪時就提到,“這些文二代出手都很高,比起同齡人,他們的寫作也更有特點。
“文二代”中很多人在回答自己的寫作風格是否受上一代影響時都會提到,這種影響是潛移默化的,但是自己的作品和“文一代”不論題材抑或其他都有諸多不同。莫言的女兒管笑笑提到的一點很重要,就是他們的父輩受成長環境影響,很多人在寫作中偏重鄉村化題材,而“文二代”則是在城市化進程中成長起來的一批作者,這已經給差異化造就了強大的前期鋪墊。
同樣的,在“文一代”眼中同樣看到了這樣的差異化,秦文君說起女兒戴縈裊的作品時,就認為和自己的作品很不一樣,除了都是現實題材以外,女兒的文筆顯然更加潑辣。趙長天和那多作品的不同,更是顯而易見的,一個走著純文學的道路,另一個則在消費文學的市場中馳騁。但是,面對“文二代”的時候,“文一代”們都願意用一種寬容且欣賞的目光去看待他們的作品,並沒有要求後輩一定按照自己的道路前行,這無疑是個好事情。

成長環境

“文二代”在其成長中獲益是肯定的,“文二代”家中的大量藏書和資料可以幫助他們得到薰陶,這使得“文二代”通常早慧,出道也早。
一方面可以在家學中得到薰陶,另一方面,成長在這樣的家庭是否也讓“文二代”感到壓力呢?這樣的家庭背景的確會讓“文二代”背負更多的期望值,會有壓力和焦灼感。“但是壓力一方面也是動力,‘文二代’自己不能過於依賴環境,要有自己闖蕩的精神。總體來說,‘文二代’的成長環境帶給他們寫作上的優勢要比劣勢更多一些。”

主要代表

母:茹志鵑,作家,代表作有《靜靜的產院》等。
女:王安憶,作家,代表作有《長恨歌》等。
父:葉兆言,作家。主要作品有:《一九三七年的愛情》等。
女:葉子,高三學生。已出版《帶鎖的日記》、《馬路在跳舞》等。
父:莫言,原名管謨業,著有:《紅高粱》、《生死疲勞》等。
女:管笑笑,1981年生。2003年,管笑笑以《一條反芻的狗》為處女作殺入文壇。
父:賈平凹,本名賈平娃,出版《廢都》,《秦腔》等作品。
女:賈淺淺,出版詩集《第一百個夜晚》,《行走的海》。
父:肖復興,作家,曾任《人民文學》雜誌主編,著有《早戀》、《啊,老三屆》等。
子:肖鐵,1979年生,現在哥倫比亞大學讀博士,著有《轉校生》,譯有《大教堂》等。
母:尚愛蘭,湖北人,著有《永不原諒》、《焚盡天堂》等。
女:蔣方舟,1989年生。現在清華大學讀書,已出版作品近十部。
父:東子,作家,代表作《好爸爸勝過好老師》、《做父親的幸福
女:范姜國一,1996年10月生,少年大學生,代表作《玩過國小》、《一路玩來是長大
父:趙長天,作家,《萌芽》雜誌主編,“新概念作文大賽”發起人。
子:那多,原名趙延,青年作家。作品有《那多靈異手記》、《甲骨碎》、《清明幻河圖》等。
父:李銳,作家,代表作有《厚土》、《銀城故事》、《無風之樹》、《太平風物》等。
母:蔣韻,作家,代表作有《櫟樹的囚徒》、《紅殤》、《隱秘盛開》等。
女:笛安,1983年生,現就讀於巴黎第四大學。著有《告別天堂》、《西決》等。
父:劉墉,台灣勵志作家,祖籍北京,著有勵志書《螢窗小語》等上百種。
子:劉軒,1972年生於台北。著有《顫抖的大地》等。現在哈佛大學讀博士。
父:鄭淵潔,童話大王,著有《皮皮魯》系列。
子:鄭亞旗,童話大王之子,現任《皮皮魯》主編。
父:蘇童,作家,著有《妻妾成群》、《大紅燈籠高高掛》等。
女:童天米,12歲時就發表作品《我的鑰匙你的門》。
母:秦文君,兒童作家,著有《男生賈里》等。
女:戴縈裊,復旦大學大三學生,出版作品有《被磕疼的心》。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