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成功之本

數字成功之本

《數字成功之本》對數字思維方法進行研究,列舉典型實例闡述數學概念的基本問題,對於理財、就業、創業等的重要作用等。

基本介紹

  • 書名:數字成功之本
  • 譯者:朱麗真
  • 出版日期:2004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810365185
  • 作者:和田秀樹
  • 出版社:汕頭大學出版社
  • 頁數:141頁
  • 開本:16
  • 品牌:汕頭大學出版社
作者簡介,媒體推薦,圖書目錄,文摘,

作者簡介

作者:(日本)和田秀樹 譯者:朱麗真 陳澄

和田秀樹,1960年生於大阪,東京大學醫學部畢業。曾任東京大學附屬醫院精神神經科助理、美國卡爾梅寧格精神醫學校國際研究員,現為精神科醫師及函受教育公司負責人、川崎幸醫院精神科顧問、一橋大學經濟學系兼任講師。

媒體推薦

推薦序
我已經養成每天6點多起床的習慣,這么早起來是因為有很多工作要做:上網看國際金融市場的收盤和國內外新聞,然後花一個半小時翻6份報紙,再把4本雜誌瀏覽一遍……幾乎每天都與數字為伍,並從變化的數字里讀故事、找意義,十分樂在其中。
看電視對我而言也很重要,不管是在辦公室、住家,手裡拿著遙控器便從02、03……一直按到99,任何節目我都會停個30秒,看它製作得好不好,特別是有關數字的節目,我看得特別仔細。
記得有家新聞台播報一則國際新聞,標題是“某歐洲公司去年虧損11.7億歐元”,我的直覺是這個記者不及格,觀眾想知道的是它虧損的金額折算多少錢,正確答案是“以當時的匯率,它虧了51.6億元,相當於台北太平洋崇光百貨忠孝店一年的營業額”,這樣說明的話,電視台的衣食父母——觀眾就很清楚了。
電視台制播的節目要減少觀眾的負擔,而不是增加觀眾的疑惑,否則會被淘汰,要能永遠為客戶構想,業績才會成長;此時,對數字有概念就變得很重要了。
再舉個例子:大概是愛吃日本料理的關係,我們全家人都愛看日本台有關美食的節目(包括緯來、國興衛視和JET),每當一份套餐的價格出來,那兩個讀國中的小鬼馬上就換算——這要具備一點心算能力和匯率常識才行,畢竟一份1980日元的套餐必須在瞬間除以13.6才知道是多少人民幣,進而判斷是便宜還是貴。可見數字這種東西要從小訓練,並且在日常生活中常常練習。
從1987年到現在,我跑了16年的財經新聞,有一感慨很深,即政府常發布許多數字,例如:公營貨幣機構的放款與投資金額是多少,貨幣供給額年增率(M1A)是多少,躉售物價指數年增率是多少……等等,但是,一般民眾有多少人看得懂?既然看不懂,何必公布?既然要公布,當局何不用口語化的例子說明?
常言“數字會說話”,如果你能讓數字講話,必能掌握趨勢,抓住商機,要不然證券公司的研究員、外資的分析師每天埋在數字堆里提供投資意見,年薪好幾百萬難道是拿假的嗎?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換個角度講,也可以說:“數字中自有美人兒,數字中自有金磚*。”
不信,我舉個例子,亞洲金融風暴發生前,國揚建設比冠德建設的財務報表還漂亮,金融風暴發生後,國揚差點倒了,冠德卻屹立不搖,你一定會睜大眼睛問: “Why?”問題出在國揚的短期投資和長期投資大增幾十倍,許多錢都被拿去買股票,虧損的金額就躲在長期投資中,不敢見人,暫時不用認列攤提。
當時,如果你是個對數字敏感的人,買的股票就不會變壁紙,要不然貼在牆上,一定還嫌醜呢。
由於工作的關係,長期跑新聞和主持財經節目,所以養成用數字來思考的習慣,也因此才能和一群聰明的腦袋(科技界和金融圈人士)對話,如果對數字不敏感,那會很慘,跑新聞一定常吃閉門羹。

圖書目錄

出版緣起
推薦序
導讀
前言
數學大學習潮正要興起 何飛鵬
用數字掌握趨勢,抓住成功機會 鄭弘儀
數字是可親的人生夥伴 柴松林
數字感,是提高競爭力的必要條件 和田秀樹
優秀的老百姓,無能的精英
數學能力比英文更重要
大學一定要考數學
會數學,到國外一定吃得開
“讀、寫、珠算”是國民基礎教育
數學力支撐著國家的成長
重新打開數學參考書35
打造一個禮遇數理人才的社會
計算能力強,生意成功幾率高
削價競爭不如抽獎活動
用數字障眼法刺激購買慾
培養冷靜的數學思考力
會算幾率,就不需杞人憂天
從數據掌握社會脈動
用數字計算投資風險與獲利
利弊得失應整體考量
供需決定價格
理論上穩贏的賭注
活用日常生活中的計算
設定平損點,降低股票投資風險
關於儲蓄的數學思考
習慣億、兆單位
失業潮下,一兆的功用
用幾率思考
用數字驗證廣告功效
重點是怎么看數字
配合顧客的需求,用數字做生意
“外遇”的成本
……

文摘

書摘
培養冷靜的數學思考力
●具備數學思考力的好處
“數學思考力”是人生活在世所需要最基本的能力,有了數學能力,我們可以更客觀地看待、評估事物,這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我們的數學教育卻不教我們這些。學習數學不只能讓我們提高計算能力、反應靈敏,更重要的是能培養我們的實踐能力,例如發掘問題、及早著手解決,以及有效訂定計畫等等。只不過,一旦學者們疾呼要將他們個人的理念加入數學教育的時候,就令大眾厭惡了。
我認為花好幾個鐘頭思考解不開的問題沒有意義,所謂“靈光乍現”只是屬於高深數學世界的故事,對一般人而言,將基本功夫做好反而最重要。如果我們的數學課教的都是用功就會做的題目,相信大家一定會喜歡數學。
我們需要的不是天才般的數學想像力,而是經過用心就能學會的數學能力,而且,這些能力對人生的幫助遠比我們所能想像的大。例如,學會百分比一定不吃虧,而複雜的函式、微積分等,學會了當然更好,不會也不至於活不下去。最低限度,受過數學的訓練,能夠讓你避免因為不會簡單的計算所造成的損失。
如前所述,能否運用數字思考,將大大左右人生的成敗。而重要的是培養使用數字的習慣,從生活中學習如何做數字的聯想。這一點,我在第三章中也會詳細介紹。
●從數字的角度冷靜思考
表達、分析事情時,“數據”非常重要。很多人看新聞報導容易被牽動情緒、相信極端的論點,發生大事件的時候,習慣做短視的判斷。其實這個時候更應該冷靜思考: “真是這樣嗎?”讓自己習慣從數字的角度思考。以下是幾個例子。
例如:發生了青少年犯罪案件,輿論開始批評“青少年會變成這樣都是教育有缺陷,必須改進”。但是我們從圖5可以看出來,近年來日本戰後少年刑事犯偵查人員的人數並沒有增加,1981年之後反而呈現減少的趨勢。
1995年,東京捷運站發生奧姆真理教“沙林毒氣”事件,由於其中有幾個嫌犯畢業於東京大學等一流學校,於是人們開始說:“太會讀書的人很危險啊!”醫生犯罪增加的時候,輿論也有一套說辭:“填鴨式教育真的會扭曲人格!”
但從統計學的觀點來看,日本每年平均有8000名醫學院畢業生,據統計約每10萬名醫生中有一名殺人犯,而全日本約有30萬名醫生,所以每年可能會有3個醫生犯下殺人事件。這么一分析,就知道“填鴨式教育扭曲人格”屬於無稽之談。相反地,經過聯考激烈競爭、接受正統教育的醫生們,成為殺人犯的幾率是極少的。
記得福岡發生一名護士為了保險金而殺人的事件時,媒體曾經來訪問我:“護士都那么可怕嗎?”我的回答是:“全日本有100萬名護士,卻一直沒發生過類似的事件,這表示日本的護士都很優秀。”從另外一個角度看,這名護士利用胃管將酒倒入胃裡引起急性灑精中毒,只要不傷到胃管,幾乎是一樁沒有破綻的犯罪。在護士、醫生的工作環境中,不用毒卻能殺人的方法很多,到處充滿著可供犯罪的素材,但醫護人員犯罪的事實罕有所聞。
其實,只要深入事故現場,便會知道驗屍的步驟有多複雜,為了確認是他殺或意外,要進行驗屍以及司法解剖;然而,日本在這方面並未力行,這是因為日本不像國外有很多殺人事件。
例如和歌山的“咖哩事件”(注)以及之前提到的保險金殺人事件,兩案的驗屍報告都缺乏專業認證,也就是說,對於醫療從業人員而言,日本是一個很容易進行完全犯罪的國家。身處這樣的一個環境但能不犯罪,可說大家的道德感都相當高。
還有,經常被大家拿出來討論的少年法也是,日本的人權團體會說: “有八成到九成的少年都已改過自新了。”這意味著還有一成到兩成的少年尚未改過,另有一成到兩成的人可能犯更嚴重的罪,並在改名之後搬到你我的住家附近。
不懂數字的人疾呼社會接納這八成到九成的改過者,卻未提醒民眾留意其它尚未改過的一到兩成的少年犯,因為不論是殺人犯、強暴犯,通常只服監短短几年便可以回歸社會。
每年約有6000、7000名少年首次被送進少年感化院,加上回籠的人,加起來一年約有一、兩萬人服刑。其中的一、兩成等於有一、兩千人,雖然看起來不多,但如果他們來自犯罪集團,是不是應該加長他們的保護觀察期,而不是一味地呼籲大眾重視罪犯的隱私權?
[注]
1998年,日本一名家庭主婦為了領保險金,涉嫌在咖哩中混合砒霜,造成當時60人不適,2名幼童及2名成人死亡。
·有了數學能力,我們可以更客觀地看待、評估事物,並且培養我們的實踐能力,例如發掘問題、及早著手解決,以及有效訂定計畫等等。
·表達、分析事情時, “數據”非常重要。看到任何新聞報導時,也應該冷靜下來思考:“真是這樣嗎?”讓自己習慣從數字的角度思考。
會算幾率,就不需杞人憂天
數字感不好的人,看新聞報導常會產生無謂的恐懼。有很多日本人對於“牛隻海綿狀腦病變”(BSE)的報導感到很不安,烤肉店甚至相繼歇業。這個俗稱“狂牛症”的疾病於1986年首度在英國被證實,受感染的牛隻因為普恩蛋白(prion)的異常增生,使得腦神經細胞死滅形成空洞,最後造成腦組織變成海綿狀,所以稱為“牛隻海綿狀腦病變”。這個病症的潛伏期為2~8年,染病後牛隻會產生麻痹、對聲音光線過敏、無法站立、走路困難等症狀,最後是死亡一途。
這種病症感染給人的幾率雖不是零,但也極低,因為人跟牛屬於不同物種,有所謂的“種別障礙”(species barrier)。到目前為止,英國一共有18萬頭以上的牛罹患(圖),但人的發病率約1/500萬。
日本確認總共有7頭病牛,根據試算公式,人被感染的幾率為6千億分之一,所以跟英國比起來,日本人感染的風險極低。
人類感染狂牛症的幾率這么低,從數學的角度來看,擔心感染幾率只有6千億分之一的狂牛病而不吃牛肉,是很可笑的事。反倒是100個日本人中有3個人罹患肝炎,經由輸血藥感染的幾率更高,特別是型肝炎,20年後很容易轉變成肝癌,這才需要擔心。
還有人不吃牛肉卻拚命抽菸,更是令人不解。這些人最需要知道的資料應該是:抽菸會縮短几年的壽命?每年造成多少人死亡?
從數據掌握社會脈動
從統計資料的數字,可以判斷出社會的動向。以之前指出的日本少年犯罪問題為例,資料上顯示,單獨犯罪的案件逐漸減少,4人以上的集團犯罪卻在增加。這可以解讀成無法單獨作惡的青少年增加,以及集團犯罪所犯的罪行更加嚴重。據此,我們可做出“應該避免青少年的集體犯罪”、“加重集體犯罪的刑罰”這樣的判斷。
或許有人會持相反的意見,認為“判青少年死刑也無法減少犯罪”,其實,若從自殺的統計資料來看(圖),在所有的世代當中,年輕人自殺的人數最少。
●由自殺統計資料看死刑
或許造物者當初在人身上設定了程式,讓人年紀越大越不怕死。以日本為例,10萬人為單位,從年齡層來看死亡率,5歲到9歲沒有人自殺、10歲到14歲為1.1人、15歲到19歲為7.1人、20歲到24歲為16.3人。到了40、50歲,自殺人數增加到40、50人。整體而言,年輕人自殺的比率最低,表示“死”對年輕人而言還是很可怕的,由此可以判斷死刑有抑制犯罪的效果。
順便一提,自殺跟景氣有很密切的相關。這幾年,隨著失業率上升,中高年男性的自殺人數持續增加,主因應該是看到谷底的長期不景氣,以及企業嚴酷的業績至上、裁員等因素。國家結構改造所帶來的傷口如此之深,政府在思考勞工雇用政策的同時,建立自殺預防對策也是當務之急。
●景氣影響自殺率
日本的自殺人數一直停留在2萬人出頭,1998年以後才超過3萬人,尤其是男性自殺人口,10萬人中有36.5人。自殺原因很多,除了憂鬱症等精神疾病以外,失業、聯考落榜、失戀等挫折、過度勞累造成的壓力等,其中又以失業率與自殺率的關聯性最高。
20世紀80年代初期日本遭逢不景氣,失業率達到2.8%,自殺數目也急速增加,之後泡沫經濟帶來的好景讓自殺率稍微緩解,但是到了1998年失業率突破4%,自殺率再度攀升。
依世代來分析自殺者,更突顯出問題的嚴重性。從戰後的自殺統計資料來看,以20世紀50年代的青年自殺最引人注目,1980年代因為日元升值造成的不景氣(注),鄉鎮工廠經營者的自殺個案增加。從1998年的世代自殺率來看,戰後嬰兒潮出生世代的自殺率為每lO萬人中有42人,首次超過戰時出生的世代,尤其是男性自殺人數為每10萬人中有60幾人,比率異常的高。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