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民意:中國的民主治理與政治改革

基本介紹

  • 書名:敬畏民意:中國的民主治理與政治改革
  • 作者:俞可平
  • 出版社:全國百佳出版社,中央編譯出版社
  • 頁數:284頁
  • 開本:16
  • 定價:45.00
  • 外文名:Democratic Governance and Political Reform in China
  • 類型:人文社科
  • 出版日期:2012年3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11712288, 7511712282
  • 品牌:中央編譯出版社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敬畏民意:中國的民主治理與政治改革》基本上涵蓋了俞可平近年來對於中國社會政治領域改革的主要關切點。無論是對於民主法治進程的呼籲,或是對中國模式以及善治與合法性問題的討論,實際上都反映出中國改革已經行進到一個至為關鍵的階段,而在這一階段,改革能否繼續前行的重要前提,就在於中國社會能否維持基本的改革共識。探索政治改革的合理路徑,培育民主法治的基本共識,就是俞教授決定將近些年的通俗短文和訪談輯集出版的初衷。俞教授指出,之所以將《敬畏民意》作為《敬畏民意:中國的民主治理與政治改革》的題目,就在於這樣一個簡單的道理,即對於中國共產黨來說,人民的利益應當是其根本的價值追求,民意則是其執政的唯一合法性基礎。《敬畏民意:中國的民主治理與政治改革》集中關注中國的民主治理與政治改革問題。主要論及的主要問題有:“民主法治的現實意義、中國政治發展的邏輯、中國政治改革的合理路徑、全球化與中國模式、社會管理與社會自治、治理與評理評估、善治與合法性、政府創新與制度變遷、公民社會與社會治理,等等”。

作者簡介

俞可平 1959年出生,政治學博士,研究員。現任中共中央編譯局副局長、中央編譯局比較政治與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學中國政府創新研究中心主任、聯合國政府創新諮詢專家。曾任美國杜克大學、德國自由大學客座教授。主要研究領域:政治哲學、中國政治、比較政治、治理與善冶、全球化、公民社會等。主要著作包括:《西方政治分析新方法論》、《社群主義》、《當代中國政治體制》、《公益政冶和權利政治》、《全球化與政治發展》、《增量民主與善治》、《全球化與國家主權》、《政治與政治學》、《治理與善治》、《中國地方政府創新》、《全球化的悖論》、《全球化:西方化還是中國化》等。

圖書目錄

敬畏民意
1.敬畏民意
2.人民至上——60年來我國的民主政治建設
3.依法治國必先依法治黨
4.人民政協與人民民主
5.更加重視社會自治
6.政改須抓住機遇
中國模式
7.全球化與“中國模式”
8.新中國60年政治發展的邏輯
9.中國治理變遷30年(1978—2008)
10.政府創新的經驗與教訓——對114箇中國地方政府創新獎入圍項目的評析
11.新移民運動、公民身份與制度變遷——對改革開放以來大規模農民工進城的一種政治學解釋
善治與合法性
12.善治與合法性
13.中國治理評估框架
14.走向官民共治的社會治理
對話
民主法治要有突破性的發展
好的地方改革應上升為國家制度
善治:打通幸福之路——關於政府行為與人民幸福的對話
改革的前提是尊重農民意願——成都試驗的三條啟示
全球化、當代世界與中國模式——俞可平與福山的對話
社會良序更多依靠社會自治與自律

文摘

人民政協與民主決策。我們通常說人民民主有四種形式,即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這說明人民主體現在國家權力產生和運行的各個環節。在這些環節中,民主選舉和民主決策對於人民民主而言,尤其具有決定性的意義。民主選舉主要解決權力的產生問題,即通過自由公正的選舉,將最能代表人民利益的官員選拔出來,授予他們權力。民主決策主要解決權力的使用問題,即選舉產生的官員不能為所欲為地使用其手中的權力,他們在制定政策時必須聽取人民民眾的意見。從我國基本政治制度的設計看,民主選舉主要是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的功能,人民政協在民主選舉方面沒有相應的制度性授權。但對於民主決策,各級政協可以而且應當發揮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應當改善政協委員的選拔和擇優機制,加強政協機關的自身建設,提高政協委員的代表性和參政議政能力,從而增強政協自身對政府決策的影響力;另一方面,也應當考慮如何通過制度創新,使各級政協成為廣大人民民眾參與和影響政府決策的合法渠道。人民政協與依法治國。民主最早起源於公元前5世紀的古希臘,在漫長的人類歷史發展過程中,它雖然從未消失,但一直不曾是人類的理想政治制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