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進奏院狀

敦煌進奏院狀

《敦煌進奏院狀》是目前被發現、僅存的兩份唐代官報,是1900年在敦煌莫高窟出土的兩張“進奏院狀”的殘頁,都是唐僖宗時期由駐地在沙洲的歸義軍節度使張淮深派駐朝廷的進奏官發回沙洲的。沙洲鎮金敦煌地區,兩份進奏院狀均屬敦煌文物,所以新聞史學家定名為“敦煌進奏院狀”。這兩份報紙是世界上僅存的最古老的原始狀態的報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敦煌進奏院狀
  • 出土地點:沙洲,今敦煌莫高窟。
  • 館藏地點:倫敦大英圖書館/法國巴黎國立圖書館
  • 所屬年代:唐代
  • 出土時間:1900年
  • 性質:官報
  • 價值:世界僅存的最古老的原始狀態報紙
基本信息,特點,歷史,意義,

基本信息

《敦煌進奏院狀》是現存的年代最古老的原始狀態報紙。1907年前後先後被英籍匈牙利考古學家斯坦因和法國漢學家伯希和從敦煌取走,分別收藏於英國倫敦不列顛圖書館和法國巴黎國立圖書館,這兩份報紙都是發行於唐僖宗光啟三年(公元887年),長97公分,寬28.5公分,無報頭,共2000餘字,用毛筆抄寫。這是駐地在敦煌地區的歸義軍節度使張淮深派駐朝廷的進奏官,從當時朝廷所在地陝西鳳翔發回敦煌的。內容以報告張淮深派出的官員在朝廷為自己申請旌節的進展情況為主。發報人自稱夷則,是張淮深派駐朝廷負責官報抄傳工作的進奏官。

特點

沒有報頭,開端和結尾部分還保留著官文書的痕跡。

歷史

這份報紙被封存在敦煌石窟達1000年之久,1907年才被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運往倫敦。1983年經中國新聞史學者考證,確認為中國古代的報紙,並命名為"敦煌進奏院狀"。即現在還被保留下來的僅存的兩份唐代的官報,於1900年在敦煌莫高窟出土的兩張“進奏院狀”的殘頁。這兩份“進奏院狀”,都是唐僖宗時期由駐地在沙洲的歸義軍節度使張淮深派駐朝廷的進奏官發回沙洲的。因為沙洲在今敦煌地區,兩份“進奏院狀”均屬敦煌文物,所以被新聞史學者定名為“敦煌進奏院狀”。現分別收藏於英國倫敦大英圖書館和法國巴黎國立圖書館。其價值在於為我們提供了兩份唐代進奏院狀的實物,由於“開元雜報”已經無存,它們實際上已經成為我國,同時也是世界上僅存的年份最早的兩份原始狀態的報紙了。

意義

這是一種從官文書游離出來的傳播載體,是一種新聞傳播工具,以傳報來自朝廷的信息為主要內容,由地方以及軍政單位派駐首都的進奏官向地方傳發,因而帶有官方的性質,屬於古代官報的範疇,但不是中央政府統一下發的正式官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