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印象絲路虹霓

敦煌印象絲路虹霓

《敦煌印象 絲路虹霓》長34米、高1.4米,紙本工筆重彩,2014年10月至2016年6月在天水師範學院創作完成。由莫建成先生領銜主創,王驍勇主筆,周軍、唐沖、朱曉剛、張雲、劉傳水共同創作繪製完成,歷時兩年。畫卷中題記由王登渤撰寫。梁壹茜、王一潮、莫曉捷、蘇麗霞、李浩、王惠仙、劉歡銳參與繪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敦煌印象 絲路虹霓》
  • 作者:莫建成、王驍勇等
  • 創作時間:2014年
  • 完成時間:2016年
主創藝術家,主筆藝術家,參繪藝術家,長卷簡介,創作背景,作品內容,作品展覽,名家點評,長卷意義,作品賞析,

主創藝術家

莫建成
敦煌印象絲路虹霓
1942年生於甘肅隴西。中國美術家協會第六屆、七屆理事,甘肅省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國家一級美術師,西北民族大學、蘭州大學客座教授。天水師範學院中國畫學科首席專家,甘肅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館員。
作品多次入選文化部,中國文聯,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的大展、名家提名展,邀請展並獲獎;多次擔任全國性美展評審,獲中共甘肅省委,甘肅省人民政府頒發的文藝終身成就獎。美國國際文化交流基金會邀請展金獎。作品被中國美術館、中國國家博物館、中組部、中南海、人民大會堂、國務院辦公大樓、毛主席紀念堂、全國政協、北京畫院、南京博物院、英國倫敦巴比肯藝術中心等機構收藏。
著述有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大型畫集《中國近現代名家作品集·莫建成》《中國當代名家選粹·莫建成》;解放軍藝術出版社出版的《中國當代名家作品集·莫建成》;中國美術出版社出版的《中國畫壇名家作品集·莫建成》;楊柳青出版社出版的《中國近現代名家精品叢書·莫建成工筆花鳥畫作品精選》《中國近現代名家精品叢書·莫建成工筆花鳥畫新作選》;線裝書局出版社出版的由莫建成編著的《王瞭望墨跡選輯》(一函六冊);《中國當代書畫名家·迎2011法蘭克福書展系列叢書》《中國風格·暨2015美國書展當代中國書畫家作品集》以及由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的《莫建成評傳》等二十多部大型畫集及文集。
2014年起主持《敦煌印象 絲路虹霓》巨幅工筆長卷創作並參與繪畫。

主筆藝術家

王驍勇
敦煌印象絲路虹霓
1965年出生於甘肅禮縣。天水師範學院美術與藝術設計學院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工筆畫學會理事、甘肅省中國畫學會副會長、甘肅省工筆畫協會副主席。作品獲甘肅省“敦煌文藝獎”、甘肅省第一屆美術“金駝獎”金獎、“第五屆全國工筆重彩畫大展”銅獎、“第二屆全國少數民族美術作品展”銅獎、“第二屆全國中國人物畫作品展”優秀獎、“第七屆全國工筆重彩畫大展” 優秀獎、“首屆《朝聖敦煌》全國美術作品展” 優秀獎、連續參加全國第十、十一、十二屆全國美展。
2014年秋季參加巨幅長卷《敦煌印象 絲路虹霓》創作團隊,擔任主筆。

參繪藝術家

周軍
敦煌印象絲路虹霓
1977年出生,甘肅武都人,1999年畢業於西北師範大學並留校任教至今,2003年西北師範大學美術學院碩士研究生畢業,西北師大美術學院藝術培訓中心副主任。多幅作品參加全國及省級美展。
唐沖
敦煌印象絲路虹霓
畢業於西北師範大學美術系,藝術學碩士。現任麥積山石窟藝術研究所美術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員。論文《麥積山127窟壁畫藝術漫談》發表於台灣高雄佛光山文教基金會出版的《2004年佛學研究論文集》。2004年6月由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了《麥積山石窟線描集》。
2015年參加《敦煌印象 絲路虹霓》創作團隊參與繪畫。
朱小剛
敦煌印象絲路虹霓
甘肅隴西人,1974年生,天水師範學院美術系畢業,作品多次參加全國及省級美術作品展、獲獎三次。
2015年參加《敦煌印象 絲路虹霓》創作團隊參與繪畫。
張雲
敦煌印象絲路虹霓
1979年出生於甘肅天水,2003年本科畢業於西安美術學院中國畫系,2012年研究生畢業於西北師範大學美術學院國畫專業,現供職於天水師範學院美術與藝術設計學院。多幅作品參加全國及省級美展。
2015年參加《敦煌印象 絲路虹霓》創作團隊參與繪畫。
劉傳水
敦煌印象絲路虹霓
1986年12月出生於山東省濟南市,2011年研究生畢業於瀋陽大學美術學院國畫專業。現供職於天水師範學院美術與藝術設計學院。
2015年參加《敦煌印象 絲路虹霓》創作團隊參與繪畫。

長卷簡介

《敦煌印象 絲路虹霓》長34米、高1.4米,紙本工筆重彩,2014年10月至2016年6月在天水師範學院創作完成。由莫建成先生領銜主創,王驍勇主筆,周軍、唐沖、朱曉剛、張雲、劉傳水共同創作繪製完成,歷時兩年。畫卷中題記由王登渤撰寫。梁壹茜、王一潮、莫曉捷、蘇麗霞、李浩、王惠仙、劉歡銳參與繪製。

創作背景

莫建成:
綿綿絲路橫亘歐亞,恢弘氣象震古爍今,商旅使節不絕於途,東西文化交流互鑒,歷史遺蹟人文景觀,山川形勝榮光猶存,敦煌聖土莫高神窟,明珠閃耀萬世流芳。時值“一帶一路”戰略實施,築夢路上捷報頻傳。撫今追昔,思逸千古,百般心緒凝於筆端,丹青抒懷,彩墨言志,謹以此長卷攬古今繁盛,吟絲路壯歌,以期中國夢圓大業終成,是為序。
敦煌印象絲路虹霓
十餘年思索醞釀,數百天艱苦創作,這幅穿越千年貫通歐亞、塑造千餘人物、展示絲路勝跡、再現絲路氣象、承載未來期許之長卷終於完成。此乃集體心血之結晶,各方助力之結果,汗水與智慧,探索與實踐,繼承與創新,收穫與遺憾均銘刻於畫卷之中,呈示於觀者之面前。覽此長卷,心緒難平,平生夙願至此達成,感念之情油然而生,更盼方家觀者不吝賜教。莫建成書
敦煌印象絲路虹霓

作品內容

王驍勇:
巨幅長卷《敦煌印象 絲路虹霓》長34米、高1.4米,紙本工筆重彩,2014年10月至2016年6月在天水師範學院創作完成。由莫建成先生領銜主創,王驍勇主筆,周軍、唐沖、朱曉剛、張雲、劉傳水共同創作繪製完成,歷時近兩年。畫卷中題記由王登渤撰寫。梁壹茜、王一潮、莫曉捷、蘇麗霞、李浩、王惠仙、劉歡銳參與繪製。
長卷在內容上表現了東起洛陽西至羅馬,橫貫歐亞大陸絲綢之路上的自然景觀、人文景觀、重要歷史人物及重大歷史事件場景。具體按照由東向西分段落加以描繪展現。分為長安東望、盛世大唐、隴右聖跡、金城蘭州、漫舞祁連、焉支盛會(隋陽帝西巡及二十七國交易會)、酒泉戊邊、敦煌聖境、天山南北、西域諸國等篇章,突顯了絲路虹霓的意境。
畫卷採用中國工筆重彩的形式,以寫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相融合的手法加以描繪,亦真亦幻,生機盎然。畫作大膽借鑑吸收了敦煌壁畫的描繪手法及造型元素,諸如樓宇、飛天、伎樂、鞍馬、各色人物等藝術形象。對它們根據各場景創作需要,重新整合塑造。既有繼承更有創新,使畫面呈現出了強烈的敦煌印象,體現出了獨具特色的甘肅文化特徵。
畫面描繪絲綢之路上的自然景觀、人文景觀三十餘處,各類人物千餘人,兩百多鞍馬駝隊及各種動物。造型生動,刻畫細緻入微。儘可能地描繪展現出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個性特徵。描繪出了東西方文化交流的盛況,再現了絲綢之路的繁盛景象。內容豐富,氣象萬千,氣勢磅礴。
畫面景觀故事場景層層疊疊、相互穿插,用不同的祥雲、煙霞加以聯通,使萬里絲路一氣融匯貫通,充滿生機。在不同的章節之中穿插相對應榜題、題記,既標明了描繪內容,又體現了敦煌壁畫的整體構成特徵,更展現出了中國傳統繪畫詩書畫印象相得益彰的文化特徵。

作品展覽

長卷《敦煌印象絲路虹霓》創作完成。
首屆敦煌文博會主要活動概覽。

名家點評

中國文聯副主席馮遠:
在第一次見到草圖時,馮遠就意識到:以其目力所及,此類創作在全國、特別在工筆畫領域還絕無僅有。
“(長卷)除了對歷史人文勝跡的選取,創作者還有意識地將一些影響歷史進程、彪炳史冊的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傾注於筆端,如萬國來朝、霍去病西征、張騫出使西域、唐玄奘西天取經、隋煬帝西巡和召開二十七國交易會、涼州會談等,這些人物和歷史事件,本身就與絲綢之路的開鑿與經營息息相關,本身就是絲綢之路歷史的創造者、推動者,更是絲綢之路重要的歷史構成,因為這些事件和人物的存在,大大豐富了絲綢之路的內容,也昭示著絲綢之路的精神內涵和精神價值。它們與人文景觀相表里,在動與靜的呼應中,讓人重溫歷史,感知歷史,進而產生對絲綢之路歷史內涵的無限遐想,產生對時代精神的無限憧憬。”馮遠在《攬古今形勝吟絲路壯歌》一文中指出。
呈現在長卷里的那些具有地域標示意義的自然景觀,讓馮遠有一種近乎真實的地域體驗的感受。“大漠戈壁、雪山峻岭、牧場平原、河流雲海、千年胡楊雄姿和紅柳等都有機地穿插在人文勝跡之中,既為人文元素的表現鋪排了宏大渾厚、深邃曠遠、氣象博大的自然背景,也增添了畫作的地域化特徵和屬性,同時也串聯起了歷史與現實的聯繫,消融了觀眾的歷史隔膜感。”
就一幅藝術作品而言,題材的選取只是創作的第一步,細節的刻畫更決定著作品的成敗和作品的感染力。透過長卷《敦煌印象絲路虹霓》,馮遠領略到了創作團隊所具有的深厚的繪畫功力、細節刻畫能力以及高超的藝術造詣。“長卷塑造了眾多的歷史人物,但呈現出神態各異、表情豐富、風采獨具的特色。在具體的塑造與刻畫的過程中,作者既把握住了樂觀、開放、豁達、雄渾的總體氣息,並以此來凸顯絲綢之路繁盛期的時代氣息和時代氣質,同時又在不同人物的身上,體現身份、心態、體態、表情、氣質的差異,如霍去病的勇武、唐玄奘的執著、大唐皇帝的雍容、隋煬帝的驕慢、天山牧人的奔放、歌姬的輕盈以及民風民俗的多姿多彩,等等,都有細緻入微的描摹。這就使得這幅作品儘管人物眾多,場景繁複,但未讓人產生千人一面、呆滯刻板的感覺,而是有一種靈動準確、生氣畢現的感覺。”
對敦煌壁畫創作手法的借鑑與吸收,應該說也是呈現在長卷中的一個十分明顯的特徵。用馮遠的話說,這種借鑑與吸收,不僅僅表現在莫高窟段落中千手千眼觀音形象的刻畫和再現上,同時也體現在麥積山石窟在構圖時的運用上。“借鑑吸收不是照搬,而是為了新的創造,即使是千手千眼形象的表現,作者也加入自己嶄新的創造,給人一種來自敦煌壁畫,又不同於原作而且不無創新和發展的感覺。這幅作品在色彩的運用上,既繼承了傳統工筆畫的色彩基調,又吸收敦煌壁畫和重彩工筆畫的某些方法。”

長卷意義

王登渤(甘肅省文聯副主席)
十餘年的積累醞釀,五百多個日夜的緊張創作,由省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莫建成先生主創、王驍勇先生主筆,周軍、唐沖、朱曉剛、張雲、劉傳水等十餘位省內實力派中青年畫家共同創作的巨幅長卷《敦煌印象絲路虹霓》,在“一帶一路”戰略實施和甘肅建設文化大省、創建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打造“敦煌畫派”的歷史背景 與歷史機遇中,即將作為首屆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文化年展中國展區六大專題展之一,驚艷亮相於文博會的主會場。對於親歷和見證了這幅長達34米、高1.4米的工筆畫長卷醞釀、構思、創作全過程,並忝為題記撰文者的我而言,面對這幅充滿震撼力的宏大作品,僅僅從藝術的角度去評價、分析、品鑑它,雖然很有必要,但總覺得有所缺憾和不足。
是的,對於甘肅而言,甘肅所面臨的“一帶一路”戰略的歷史機遇,首屆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這一國家層面的文化交流平台,甘肅建設文化大省、創建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的戰略,甘肅打造“敦煌畫派”的主張,究竟具有怎樣的意義?或者說這幅誕生於隴原大地,由甘肅本土畫家通力合作完成的全景式美術作品,具有怎樣的甘肅意義?從這樣的角度去解讀和闡述這幅作品,或許我們會有新的收穫和啟迪。
眾所周知,美術是沒有國界的一門藝術,特別是對於寫實性的美術作品而言更是如此。在影像技術出現以前,寫實性的美術作品對歷史、人文、風物、事件、人物的描繪,因其具象性而大大超越了文字性的敘述,使人更加直觀、具象地去把握歷史場景,直接去感知歷史的具體面貌,從而極大地豐富了歷史的記述,也使得通過文字敘述而產生的想像變得具體和真實。
從這個角度講,中國美術相對於西方古典主義繪畫而言,確實存在著某些缺憾。由於中國傳統繪畫過多地追求意境、韻味、寫意的藝術效果,從而在寫實方面缺少了對歷史事件、歷史場景的具體描畫,使得中國繪畫在很長時間裡都缺少像《拿破崙加冕禮》《雅典學院》《自由引導人民》這樣帶有直觀歷史事件、具備宏大敘事功能的巨製。這樣的缺憾,對於橫亘歐亞、綿延萬里、持續千年、在人類文明演進史、交流史上發揮巨大作用的絲綢之路而言,亦是如此。
古往今來,對於絲綢之路的開鑿、經略、發展、繁榮息息相關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節點、歷史風物乃至當時芸芸眾生的生活、情感狀態,一直沒有過具有上述藝術品性的美術作品出現。莫高窟等浩若煙海的壁畫藝術中雖然有所反映,但畢竟大多是天國極樂世界描繪刻畫的曲折反映,不僅不直接,而且也無法呈示出全景式的品性。這樣的狀況,對中國美術而言,不能不說是一個缺憾。甘肅作為絲綢之路的黃金段,許多與絲路緊密相連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勝跡,文化的累疊、積澱、保存與融合、創新都發生和出現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一部甘肅的歷史,涉及和涵蓋了絲綢之路的許多方面。正因為如此,甘肅的藝術創造都離不開絲路文化的滋養和哺育。以莫建成先生為首的《敦煌印象絲路虹霓》創作團隊,正是站在這樣的歷史積澱和文化背景上,以極大的勇氣、匠心獨具的藝術構思、執著沉靜的藝術態度去彌補歷史的缺憾,用中國繪畫中最具寫實意味的工筆畫的形式,為當今的人們呈現了一幅建立在精微考訂和科學歷史依據基礎上的全景式的絲綢之路立體畫卷。其充溢全篇的宏大敘事品性,為我們再現了千年絲路的繁盛景象。誠如著名藝術家馮遠先生所言,該作品是“攬古今形勝,吟絲路壯歌”。這樣的作品即使是在影像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其對歷史圖卷的再現意義仍然無法為別的藝術形式所替代。在《敦煌印象絲路虹霓》這幅長卷中,將絲綢之路上具有標誌意義的自然景觀、人文景觀、歷史文化遺產,影響歷史進程,載入歷史記述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歷史場景有選擇地攫取到畫面之中。觀瞻上述內容,可以自然而然地讓人們具象地去感知整個絲綢之路的歷史與氣象、風貌與精神,而沒有任何的隔膜和疏離之感,它幾乎是歷史圖卷的復原與再現,又是對蘊含於絲綢之路中人文精神的當代解讀與呈示。這樣的畫卷,無疑是在用美術的形式去呼應“一帶一路”戰略,去呼喚在新的歷史時期,世界人民所共同追求的和平、發展、友誼、交流的時代主題。對於即將舉辦的文博會而言,作為東道主,在主會場展示這樣一幅作品,不僅可以讓所有的來賓重新直觀地感知那條亘古不絕的綿綿長路,更能從其中品味出絲路黃金段上的甘肅美術家對絲路歷史的還原和其內涵的開掘,體味東道主的胸襟與夢想。應當說,《敦煌印象絲路虹霓》在文博會上的驚艷亮相,是彌補了歷史缺憾的一份甘肅方案,更是甘肅美術工作者為這場文化盛會獻上的一份厚禮,是配合“一帶一路”戰略所呈示的甘肅圖卷,其意義,首先在甘肅,其次在全國乃至世界。
前些年,甘肅明確提出了打造“敦煌畫派”的理念。這一主張既引起共鳴也引發爭論。應當看到,各種爭議大都停留在理論的層面,而沒有具體的實踐。對於美術流派而言,其一般性的表述為:“指在中外美術的一定歷史時期,由一批思想傾向、美術主張、審美趣味、創作方法和表現風格相似或相近的美術家們所形成的藝術派別。”長卷《敦煌印象絲路虹霓》的創作,我始終認為其是對打造“敦煌畫派”理論主張的一次實踐,並是實踐中的一個巨大收穫。在我看來,所謂的“敦煌畫派”的概念應該超越以往對“流派”內涵的認識,而應有更為廣闊、開放、豐富的內涵,它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藝術流派問題,更應該是在今後相當長的時期里,甘肅美術創作在題材、審美取向、風格構建等許多方面所追求的一個目標,並以此來鑄造甘肅美術特有的藝術品格。
我認為,“敦煌畫派”的內涵應當是以敦煌為源流,以絲綢之路為背景,以多民族生活為色彩的創作主體取材方向,關注隴原大地乃至整個絲綢之路上曾經發生過的重大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注重表現少數民族生活狀態,描繪當今生活變化特別是隴原兒女的精神面貌;借鑑敦煌莫高窟藝術的表現手法,努力形成反覆吟誦,不斷深化的主題取向,謳歌和平、友誼、穩定、共融的絲路精神;以深刻的自省精神,對待隴原文化傳統,開掘富有時代意義的主題,形成甘肅藝術的稟賦與性格;追求歷史的厚重感,在歷史與現實風貌的真實再現中追求恢宏氣象,使甘肅美術作品籠罩上一層濃重的氤氳,在這種氤氳中突出其雄渾、浩大、健朗、開闊的西部之美。從這個意義上講,《敦煌印象絲路虹霓》創作過程中,對敦煌壁畫藝術表現方式的借鑑與融匯,對絲路歷史場景的再現與描繪,對絲路眾生的刻畫與表現,對歷史人物的描摹與塑造,對西部風物的呈現與連綴以及畫面中所呈現的恢宏氣象、人文情懷、文化氤氳、宏大敘事,何嘗不是十幾位畫家集合在一起,對“敦煌畫派”理論主張的實踐與探索,對“敦煌畫派”內涵的拓展與豐富,對“敦煌畫派”所倡導的藝術精神的體現與鑄造。“敦煌畫派”的理念,是甘肅藝術發展並形成合力,形成特色,從而讓甘肅美術創作帶著自身稟賦與氣質走向全國的必由之路。《敦煌印象絲路虹霓》的創作不僅是對“敦煌畫派”的有力回應,更是“敦煌畫派”理論主張指導下的創作實踐和重要收穫。因此《敦煌印象絲路虹霓》對甘肅的意義,也在於對打造“敦煌畫派”這一甘肅主張的甘肅回應、甘肅答卷。這一點,不僅為打造“敦煌畫派”的理論主張回答了實現的可能,也樹立了樣板和標示,其對甘肅美術創作的引領與示範意義不可低估。
《敦煌印象絲路虹霓》是甘肅本土畫家集體智慧、才華、心血、汗水的結晶。集體創作,曾幾何時也遭受過許多詬病和非難,認為其是對創作個性的消解和扼制。其實,縱觀甘肅文藝史,許多走向全國的藝術作品,如話劇《在康布爾草原上》《西安事變》,舞劇《絲路花雨》等無不是集合甘肅某一藝術領域的優秀人才,通力合作、合力攻關的結果和產物,其中有許多經驗可資借鑑和汲取。
甘肅藝術創作發展繁榮的基礎是本土藝術家的成長與成熟,藉助外來力量提升甘肅藝術創作水準的做法,只能是必要的補充,而不能是唯一的選擇。甘肅的美術創作,新中國成立後一直缺少在全國具有標示領軍意義的大畫家,所謂“群山聳立不見峰”,這與我們長期分散作戰、各自為政、不善合作,特別是不善於集中優勢人才去共同創作具有宏大氣象、體現宏大敘事的大型作品有關嗎?答案是肯定的。早在上個世紀,人民大會堂甘肅廳中的巨幅畫作《紅軍走過的地方》就是集合了甘肅一批優秀畫家共同創作完成的。這樣的經驗與啟示,現在看來並不過時。在《敦煌印象絲路虹霓》的創作過程中,十幾位畫家在莫建成先生的帶領下,共同研討、共同探索,在爭論、比照、嘗試中求得了創作手法、創作風格的一致,這其中,既有對各自創作個性的尊重,又有在追求全篇風格統一題旨下對各自創作習慣的修訂和補充,同時也給了不同畫家所熟悉、擅長的題材、表現對象和表現手法充分的表現空間和施展才華的舞台,並在這個舞台上實現了每個人的提升與超越。《敦煌印象絲路虹霓》這樣的巨幅長卷,特別是用工筆畫的表現手段來完成,絕非個人之力所能及。因此,在相同的題旨下,在共同的創作志向的召喚下,在共同的創作追求的感召下,十幾位有實力的甘肅畫家走到了一起。在這幅長達34米、高1.4米的畫幅上用各自的才華揮灑出了一幅氣勢恢宏、絢麗壯美的畫卷。因此,《敦煌印象絲路虹霓》為美術創作承擔具有重大歷史與現實意義的表現題材,呈示恢宏的歷史圖卷提供了甘肅經驗,寫下了甘肅成就。另外,在當今畫壇充溢著浮躁、急功近利等不良風氣的形勢下,《敦煌印象絲路虹霓》的創作者甘於寂寞、苦心孤詣,用一種近乎古代工匠、莫高窟畫工的苦行精神潛心創作,心無旁騖地進行歷時五百多天的創作,這本身就是對時下不良風氣的一種匡正,甚至可以說,《敦煌印象絲路虹霓》的創作者為當今中國畫壇展示了甘肅畫家的形象和精神,這何嘗不是《敦煌印象絲路虹霓》的又一個甘肅意義呢?
正因為有了上述的甘肅意義,《敦煌印象絲路虹霓》才具有了更多的甘肅氣質和甘肅稟賦,也正是帶著這樣的氣質和稟賦,走進了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的殿堂。它的前景,值得期待。它的經驗與啟示,值得借鑑和汲取。
題記
東部勝跡(序曲)
東西文化交流,肇始西漢,佛教東漸,白馬馱經,乃有伽藍。龍門石窟依河而建,西嶽華山峻峭入雲,華清池清泉瀲灩,大雁塔嵯峨聳立。長安東望,沃土無垠,燦爛文化,熠熠生輝,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泱泱華夏,氣象萬千。
盛世大唐長安
盛唐時期,中國國力強盛,都城長安乃當時世界最大之都會。氣象恢宏,傲立東方。萬國來朝,使節絡繹。各方人士,紛至沓來。商業繁榮,文化昌盛,吸納融合,星辰閃耀。街衢縱列,路達八方,樓宇巍峨,亭台錯落,宮殿雄偉,林苑疊翠。霓裳舞動,伎樂悠揚,詞彩流溢,詩句吐芳。綿綿絲路,由此發端,千年輝煌,於茲開啟。長留幾多遐想,無愧東方榮光。
隴右勝跡
隴右形勝,俊采星馳。伏羲做卦,一畫開天,文明肇啟,華夏根源。三皇之首,百王之先。龍之傳人,因其而來。女媧摶土,大地之母。熔彩石以補蒼天,斬鱉足以立四極。人文始祖,發軔天水,卦台遺蹟,至今猶存。麥積煙雨籠蒼翠,崆峒問道傳佳話。南北石窟,拉稍聖像,神工妙筆,名傳天下。
金城蘭州
絲路重鎮,西部鎖鑰,金城蘭州,勝名符焉。依山作障,憑河為險,浩蕩黃河,穿城而過,蔚然景觀,天下獨絕。憶昔當年,商旅使節,熙攘往返。邊塞詩吟,西涼雅樂,羌笛羯鼓,駝鈴飛鏑,於今猶聞。岸邊水車,星羅陣列,澤潤桑田,成一時盛景;擺渡關口,羊皮飛筏,搏浪河面,留詩人佳句。炳靈石窟,俯瞰滔滔黃河,祁連草場,駿馬揚鬃馳騁。旌旗隨風舞,獵場展英姿。馬超龍雀,飛天婆娑,祥雲環繞,天梯映雪。河西走廊,關乎國家經略,扼控萬里絲路。
白塔寺
公元1239年,元皇子闊端駐涼州,邀西藏宗教領袖薩班前來,舉行“涼州會談”。至此,西藏正式納入祖國版圖。白塔寺乃此事件之見證也。
鳩摩羅什塔
鳩摩羅什,著名佛經翻譯家,為佛教在中國的傳播,居功至偉。坐落於涼州的鳩摩羅什塔,為其舌舍利塔也。
二十七國交易會
公元609年3月,隋煬帝西巡,足跡抵達甘青。是年6月,煬帝登焉支山,高昌王與西域27國使者來朝。焉支山下,盛會開啟,“萬國博覽會”名留青史。使節盛裝佩金玉,商旅熙攘交易忙。雅樂齊鳴,歌舞蹁躚。車馬阻路,儀仗威嚴。“世博會”由此而發端。焉支西望,胡騰飛旋,霓裳曼妙,馬蹄寺會凌絕頂,嘉峪關書寫傳奇。憶往昔,霍去病河西征戰,酒泉因此揚名,張騫鑿空西域,一路艱苦卓絕,前賢期盼,至此夢圓,絲路進入繁盛之期也。
莫高窟
敦煌以莫高窟名冠寰宇。三危山,金光萬丈,狀若千佛。樂僔鐫岩,始造佛窟,法良接踵,蔚成伽藍。其後綿延千六百餘年,鑿窟室近千龕。終成神奇聖地,濤涌藝術海洋。莫高窟內,飛天起舞,菩薩救世,極樂世界人間顯現,萬物至美投影天國;藏經洞中,五萬經卷,浩若煙海。漠海掬月,流沙鳴響,西眺克孜爾石窟,連線玄奘取經之路,絲路明珠,光彩煥然。
天山南北
天山橫亘,碧野千里,牧歌婉轉,文化多樣。民族交融,共譜華章。木卡姆樂舞飛揚,誦經聲悠揚迴蕩。富饒西域,連線歐亞。翻越蔥嶺,絲路綿延,廣闊中亞,駝隊穿行,賂遺贈送,互通有無,殊方異物,萬里而至。巴姆遺址,古韻悠遠,巴米揚大佛,卓立崖間,悠久歷史,美名傳揚。古老文明,榮光閃耀。
終結篇
張騫通西域,鑿空絲路;漢唐起氣象,繁盛空前。商旅熙熙,駝鈴響徹歐亞;使臣攘攘,飛鏑傳送友誼。愛琴海商船揚帆,羅馬城絲綢流光。絲綢之路,飛架萬里虹霓;歐洲諸國,氤氳東方神韻。絲路長歌,響徹萬古。

作品賞析

《敦煌印象 絲路虹霓》整體到局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