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鬥富

教育鬥富是指在教育領域裡打著“造福孩子”的旗幟相互攀比建設豪華學校,而忽視教育的內涵的現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教育鬥富
  • 領域:在教育領域
  • 定義:相互攀比建設豪華學校
  • 類別:教育
背景,危害,評述,

背景

2005年,天津市一些重點中學大興土木,校園裡建起了大廣場、音樂噴泉,建築物用上了大理石柱。有一個中學在招生簡介中稱,學校擁有“全市乃至全國中國小絕無僅有的、美輪美奐的大禮堂”。一些學校不僅教室有網路終端、有線電視、廣播、同聲監控等系統,而且建起了聲像閱覽室、網路閱覽室,幾乎是“除了廁所,每個房間都連著網路”。
2005年,浙江省臨海市七所中學全部在遷建或擴建,其中一些學校的原校區使用時間並不長,有的甚至是兩三年前才建成的新房,也被拆除了。一些新教學場館建成之後很可能閒置和荒廢,現代化的教學設施平常會束之高閣,成為擺設,只有領導來視察、兄弟學校來人觀摩時才會被啟用。
2010年9月1日,造價高達1.1億元的蘇州相城區陽澄湖國小正式投入使用,這所被稱為蘇州“最豪華”的國小配備了眾多先進的教學設施,並首家採用地源熱泵空調系統,校園各處可以隨時方便上網,每個班級還配有獨立衛生間。然而可容納1400人的校區目前只有在校生700多名,很多教師稱不會操作過於“先進”的教學設備。

危害

學校不是商業性的生產經營單位,短期內大興土木搞擴張、追豪華,學校必然面對巨大的資金壓力,緩解途徑之一便是向學生家庭轉嫁負擔。近幾年,中國小學費普遍上漲,一些以“示範”“試點”等名目出現的“重點”學校,更是讓家長以“捐助”“贈予”等方式交納“贊助費”“擇校費”,動輒三五萬元,家長們敢怒不敢言。
豪華學校建設加劇了中國小兩極分化現象,導致嚴重的社會問題。近年來,無論是硬體設施還是生源人氣,為數不多的重點校都牛氣沖天,數量眾多的普通校灰頭土臉,一些薄弱校則在生死線上掙扎。致使家長們“不敢耽誤孩子”的心理陰影日趨濃重,不惜求爺爺告奶奶花大錢讓孩子擠進重點學校,成了眾多家長的艱巨任務,這反過來又助長了學校建設的兩極分化,形成了惡性循環。

評述

從地方公共財政中拿出必要的資金投入到“欠賬”較深的教育工程中,如果是單純出於“反哺民生”的社會考量,無疑是“善莫大焉”的可贊之舉,畢竟,投資教育就是投資未來。然而,如果不顧一切地“好大喜功”,在本應以“方便實用”為根本原則的公共設施建設中刻意搭建一些“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那就不得不讓人懷疑當地政府如此“慷慨”的初衷和真正意圖了。
反觀眼下打著“造福孩子”的旗幟進行的“教育鬥富”亂象,不斷升溫的“大學城”和“中學城”建設項目正在各方利益的驅動下蛻變成一些人別有用心的“政績作品”,“只見高樓起,不見學費降”的嚴峻現實也在慢慢掏空“平民教育”的應有內涵。
而隨著學校“硬體設施”和“門面檔次”的極速提升,鋼筋水泥的繁華幻象難免會催生校方“鳥槍換炮”的揚眉吐氣思想,講身價、比派頭以及“嫌貧愛富”的欲望火苗也極有可能在利益的喧囂中悄悄燃起,最終為之買單的只能是不堪重負的“民間積累”和“教育公平”的生命張力。
GDP主義”的躁動下,“公共教育”這片最後的淨土早已無力逃脫充滿銅臭氣味的工具主義的垂涎和染指,一些地方政府用看似“愛民”的“義舉”極力修築表面光鮮的“教育花圃”,不但可以大賺一筆公眾的“口水稱讚”,更可以招來逐“香氣”而至的“投資”和“人氣”,從而“激活”和“喚醒”當地的房產潛力,真可謂是“一箭多雕,名利雙收”。
然而,再回頭看這所被賦予了太多“內涵”和“意義”的“最豪華”學校,先不說校園內隨處可用的網路資源對於這些“未成年人”究竟會有多大益處,一旦發生地震和火災,其校長引以為豪的“既能享受陽光,又可避免淋雨”的玻璃構造房無疑將演化成巨大的安全隱患。
而且當地未經科學規劃,盲目重複擴建的國小會不會在不久的將來重蹈2009年被媒體報導的“福州市祥坂國小”的“覆轍”,再現“短命”的悲劇,成為“權力鬥富”的犧牲品,可能誰也不敢打包票。
面對大多數貧困山區國小的簡陋校舍和汶川“最牛校長”拒建豪華教學樓的誓言,用何種制度的閥門剎住這股“形式主義”的虛浮之風,才是對溫總理“窮人教育學”的最佳領悟與踐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