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意境

教育的意境

《教育的意境》所精選的30篇論文全部是已公開發表的成果。跨越的年代包括20世紀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直至21世紀初;所涉及的內容包括教育學科、教育理論、教師職業、教育研究、教育敘事等。第一編為教育學科與教育理論研究。由10篇論文構成,主要圍繞著教育學科、教育目的、教育觀念、道德教育等問題進行論述。第二篇為教師職責與教師發展研究。由10篇論文構成,主要圍繞著教師的職業使命、教師的勞動特點、教師的職業價值、教師的內在素養、教師的教育智慧、教師與學生的交往等問題進行論述。第三篇為研究範式與教育敘事研究。由10篇論文構成,主要圍繞著研究範式、教育敘事、教師部落格、教育變革、語言變遷等進行論述。

基本介紹

  • 書名:教育的意境
  • 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
  • 頁數:332頁
  • 開本:16
  • 品牌:安徽教育出版社
  • 作者:王杋 石中英
  • 出版日期:2008年10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33649784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教育的意境》由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王枬,1960年生,遼寧省瀋陽市人,教育學博士。廣西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現任廣西師範大學黨委書記,兼任全國教育基本理論專業委員會理事,教育部2006—2010年高職高專教育類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主要研究領域為教育基本理論與教師發展研究。主持全國教育科學規劃“十五”重點研究課題“優秀教師教學風格的個案研究”,主持廣西教育科學規劃“十五”重點課題“廣西教育現代化區域推進模式研究”、“廣西21世紀園丁工程的理論與實踐研究”,主持廣西“人文強桂”項目“民族文化背景下基礎教育改革的人類學研究”,主持廣西中國小地方教材“成長教育”項目。 主要著作有:《教學語言藝術——課堂教學的主旋律》(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8)、《教育原理》(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美麗教師——教師職業美的研究》(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西方現代教育思潮》(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智慧型教師的誕生》(教育科學出版社,2006)、《教師發展:從自在走向自為》(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教師印跡——課堂生活的敘事研究》(教育科學出版社,2008)等。主編《教育基本理論與實踐》(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走向創新教育——教育變革的反思與前瞻》(廣西人民出版社,200())、《歲月如歌——聽優秀教師講自己的故事》(接力出版社,2c)03)、《教學人生——優秀教師教學風格個案研究》(接力出版社,2003)、《智慧人生——特級教師教學風格的個案研究》(接力出版社,2005)、《廣西教育現代化區域推進模式研究》(廣西科技出版社,2005)等。曾獲廣西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3項;獲廣西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獲廣西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1項。1997年榮獲曾憲梓教育基金會授予的全國“高等師範院校教師獎三等獎”;1998年獲得廣西壯族自治區“優秀教師”榮譽稱號;2007年獲全國“巾幗建功標兵”稱號。

圖書目錄

自序
第一編 教育學科與教育理論研究
教育學立場的美學審視
以窮人教育學促進幸福生活的實現
教育學系統化探討
論教育目的系統的層級性
試論毛澤東關於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思想
鄧小平關於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思想初探
新儒學對我國教育現代化的啟示
新世紀教育主題的創新
簡論科學、宗教與道德的關係——兼論道德教育
論道德需要與道德教育

第二編 教師職責與教師發展研究
變化中的教師職責
教師勞動特點新探
論教師職業的內在價值
過有意義的教師職業生活
論“師愛”
教育智慧:教師詩意的棲居
基於教育學立場的教育美學研究:以教師教學風格為例
教師審美能力初探
語言:師生心靈之約
師生交往的缺失與矯正

第三編 研究範式與教育敘事研究
20世紀教育研究範式的類型分析
全國高校教育系科現狀調查研究
關於教師的敘事研究
教師敘事:在實踐中體悟生命
從理性思辨走向經驗表達的教師敘事研究
教育敘事——從文學世界到教育世界
教育敘事研究的興起、爭辯與推廣
基於實踐知識的教師部落格研究
文化變遷與教育發展:泗水鄉教育場景的描述與闡釋
多民族環境下的語言變遷與基礎教育發展
後記

文摘

譜系分析的方法由於福柯而成為知名度很高的一種研究方法。據福柯為譜系學所下的定義稱:“讓我們用‘譜系’這個詞來代表冷僻知識和局部記憶的結合,這種結合使我們能夠在今天建立有關鬥爭的歷史知識,並策略性地運用這一知識。”①譜系分析的方法有三個突出的特點:其一,它關注的是那些局部的、非連續性的、被取消資格的、非法的知識,是這些知識的反叛;其二,它質疑人們對科學權力的渴望,反對主流話語對局部話語的貶低;其三,它反對將知識劃分為高低不同的等級,而主張把被壓制的知識解放出來②。從另一角度來看,譜系分析的方法也是一種血統分析的方法,它要研究那些具有交叉或滲透關係的兩者或多者之間的血緣關係,尤其是在所謂正統知識之外的非主流的被忽視的知識關聯。因此,我們在分析教育學與美學的關係時,重在進行兩者血統關係或血緣關係的分析。
審美教育學、教育美學與教育審美學這幾個概念的表述雖然看起來僅是文字秩序上的差異,實質上卻描繪出了教育學與美學交叉關係的發生歷程。
從審美教育學來看,審美教育學是站在美學的立場上看教育,它是美學的分支學科,歸屬於美學,它的視角是美學的,研究的內容涉及到教育。它要研究如何通過美的活動塑造人,它更多地體現為從外部將美輸入到培養人的活動中。嚴格地說,審美教育學是審美教育之學,而不是教育審美之學,其中美學是其出發點,也是歸宿點,美學是其主流,教育只是依託,教育學則只是點綴,審美教育學中只有美學,並無教育學,所要解決的是“借美育人”的問題,因而也就談不上教育學與美學的交叉關係了。
從教育美學來看,教育美學是站在教育學的立場上看美學,它是教育學的分支學科,歸屬於教育學,它的視角是教育學的,研究的基礎是美學的,研究的內容則是教育美。

後記

篩選、整理自選集的過程是快樂的,也是苦惱的。快樂是由於全國中青年教育理論工作者分會的倡議和安徽教育出版社的幫助,使我有了一個回憶、咀嚼自己多年來發表的教育論文的機會,並以2008年寒冬的伏案勞作形成了這本凝結著我的成長經歷,記錄著我的思維軌跡,鐫刻著我的教育理想的題為《教育的意境》書名的自選集,這頗像經歷了辛勤耕耘後的園丁看到那累累的豐碩果實時心中的滿足與欣慰;苦惱是由於我從1988年發表第一篇論文至今恰好20年,約有60多篇論文散見於各類刊物,儘管論文有長有短,有好有壞,但要挑揀、遴選出自選集所需的論文,還真有些犯難,這頗像一位面對著有俊有醜有高有矮兒女的母親不忍捨棄難以割愛時心中的矛盾與焦慮。

序言

當《中國中青年教育學者自選集》第一輯十本專著放到我面前的時候,真是感慨萬千,興奮不已。回想1979年中國教育學會剛剛成立的時候,全國從事教育理論工作研究的只有四百多人。為了繁榮教育科學,當時我們呼呼恢復中央教科所、建立中國教育學會,得到鄧小平同志的批准。今天中國教育學會的會員已經發展到八十多萬人,全國博士授權點已有幾十個,一批中青年教育理論工作者已經成為教育科研的骨幹。《中國中青年教育學者自選集》就是他們展示在我們面前的成果。怎不令人興奮!
我與中青年教育理論工作者是有感情的。回想18年以前,1989年他們在大連召開第一次會議,要求成立中青年理論工作者研究會。眾所周知,那時的形勢,有些同志有點害怕。但是中國教育學會的老會長張承先同志還是比較開放、很有遠見的,認為應該支持中青年這種合理的要求,中青年是我們的未來,教育科學的繁榮要靠他們。學會就讓我來聯繫這項工作。我也認為,中青年的要求是合理的。因為過去開會,總是老專家占據了講壇,沒有中青年學者講話的機會。中青年理論工作者研究會的成立給中青年學者提供了一個講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