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功能的偏失與匡正:學校教育角色化問題

《教育功能的偏失與匡正:學校教育角色化問題反思》是在本人博士學位論文的基礎上修改而成的。於我的導師陸有銓先生,我還是不說“感謝”了吧。不是不想言謝,而是先生於我的恩情實在是無法用一聲感謝就能表達的。在先生身邊的三年,真可謂“痛苦並幸福著”的三年。所謂“痛苦”,實乃是源於自己的學識淺薄、功力不足和天資魯鈍。特別是剛入門時,對先生獨特的教育方式,我極不適應。在討論時,先生經常耳提面命:“問題,你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每次討論結束之後,我總是非常“痛苦”,為自己找不到問題的愚笨,為被先生追問得啞口無言的尷尬,更為先生因我找不到問題的焦急。先生對學生,在學業上要求非常嚴格,在生活上非常關心。在學三年,我們門下的幸福生活令很多同學羨慕不已。很懷念在先生身邊的日子。時至今日,先生的話語依然經常縈繞在耳際,先生那因為我們找不到問題而焦急的神情還常常浮現在眼前。在先生門下學習和生活的這種感受和體驗——“痛苦並幸福著”,唯有親歷過才會知道。這種“痛苦並幸福著”的感受和體驗,作為一筆財富,將永伴我的人生之路。回首本研究從選題、寫作、修改、再修改到今之定稿的整個歷程,我自始至終懷著虔誠之意。但如今,看著自己用心寫下的這些文字,內心仍充滿忐忑,自己也甚是不滿意,深感自己學術功力淺陋,更感覺愧對自己的導師,從而也使我更為深刻地體會到,學問之長進絕非一日之功。

基本介紹

  • 書名:教育功能的偏失與匡正:學校教育角色化問題
  •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 頁數:168頁
  • 開本:16
  • 定價:26.00
  • 作者:楊光海
  • 出版日期:2010年8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010091714, 9787010091716
  • 品牌:人民出版社發行部
內容簡介,媒體推薦,圖書目錄,文摘,後記,序言,

內容簡介

《教育功能的偏失與匡正:學校教育角色化問題反思》是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

媒體推薦

學校教育功能是研究中見仁見智、歷久彌新的問題。論文基於對基礎教育階段學校教育功能的假設,旨在對學校教育角色化問題的實質進行分析,嘗試尋求導致學校教育角色化問題的根源,力圖探尋導致學校教育角色化問題的實踐邏輯,選題新穎,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山東師範大學副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戚萬學
論文移植布迪厄的場域理論於學校教育功能分析,並力圖構建學校教育角色化問題的本土化理論解釋,尤其是在對某地區學校教育現狀實證調研的基礎上,論證了學校教育角色化問題的存在及其嚴重性,指出其實質乃是學校教育選拔功能對育人功能的僭越。
——華東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馬和民
論文真實地再現了我國當前中國小應試教育的。“殘酷圖景”,探討了其危害、根源及改進建議。選題意義重大,切中當前教育要害。
——華中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杜時忠

圖書目錄


導論
一、論題解析與文獻綜述
(一)論題解析
(二)文獻綜述
二、擬解決的問題與基本觀點
(一)擬解決的問題
(二)基本觀點
三、研究立場與研究方法
(一)研究立場
(二)研究方法
四、分析框架與研究過程
(一)分析框架
(二)研究過程
第一章 學校教育角色化問題的實質、後果及其實踐表征
一、學校教育角色化的實質及其實踐表征
(一)學校教育角色化的實質
(二)學校教育角色化的實踐表征
二、學校教育角色化的後果及其實踐表征
(一)學校教育角色化的後果:育人功能的式微
(二)學校教育角色化後果的實踐表征
本章小結

第二章 學校教育角色化問題的教育場域根源
一、學校教育體制:學校教育角色化的教育結構根源
(一)層級化、等級化的學校系統:學校教育角色化的靜態教育結構根源
(二)選拔性考試制度與技術選擇:學校教育角色化的動態教育結構根源
二、資本搏取與利益追求:學校教育角色化的教育生存心態根源
(一)國家的生存心態與教育價值取向
(二)行政部門的生存心態
(三)學校的生存心態
(四)教師的生存心態
本章小結

第三章 學校教育角色化問題的社會場域根源
一、學校教育角色化的社會生存心態根源
(一)社會生存心態:追求體面而有尊嚴的“好生活”
(二)升入重點名牌學校:努力獲取優質文化資本
(三)搏取優質教育資源:獲取優質文化資本的策略
二、學校教育角色化的社會結構根源
(一)學校教育角色化的靜態社會結構根源
(二)學校教育角色化的動態社會結構根源
本章小結

第四章 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一)學校教育角色化問題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
(二)教育場域的客觀結構與教育行動者的生存心態是導致學校教育角色化
問題的直接原因
(三)社會場域的客觀結構與社會行動者的生存心態是導致學校教育角色化問題的深層社會根源
(四)學校教育角色化問題存在進一步加劇的可能
二、建議
(一)“基於效率的公正”:問題解決的主導價值取向
(二)問題解決的切入點
本章小結
結語
附錄
附錄一:S高中高三10班班級日誌摘要
附錄二:B國中2007~2008學年第一學期全區統考目標及獎勵方案
附錄三:B國中學生回答問題次數與考試成績對照表
附錄四:角色化的校園文化簡例
附錄五:訪談提綱與主要訪談列表
參考文獻
後記

文摘

(二)基本觀點本研究的基本觀點是:學校教育角色化是指學校教育以培養未來社會精英為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目標的實踐活動,其實質是學校教育選拔功能對育人功能的僭越,是學校教育功能的偏失,基於升學主義的應試教育行動是其實踐表征。學校教育角色化窄化了學校教育的社會化功能,異化了學校教育的角色學習功能,放逐了學校教育的個性化功能,導致學校教育的育人功能式微。學校教育角色化問題有其直接的教育場域根源,更有著廣泛和深刻的社會場域根源。學校教育角色化問題的教育場域根源是教育場域的客觀結構與場域中的行動者據此而生成的生存心態,其社會場域根源則是社會場域的客觀結構和社會場域中的行動者據此而生成的生存心態。
具體而言,求生存、求發展、求幸福是人的本性,儘可能多地占有生存、發展和享受所需的稀缺性優質資源和資本是社會普遍的生存心態。人的生存、發展和享受首先需要獲取生存、發展和享受的資源與資本,而要獲取資源與資本首先要有資源和資本的投人。在當下中國,社會場域的客觀結構制約著社會有效資源和資本的分配狀況,社會場域中的不同行業和職業的客觀位置代表著不同數量、性質的資本和利益,擁有稀缺資源和豐厚利潤的行業通常要求行業進入者具有以“高學歷、高文憑”為主要標誌、具有較高兌換價值的文化資本,為獲取這種稀缺的具有較高兌換價值的文化資本,他們首先要獲取稀缺的優質教育資源。正是社會場域中不同數量和性質的資本分配狀況與分配機制這一客觀結構和人們基於求生存、求發展、求幸福的生存心態而對稀缺優質資源與資本的追求從根本上導致了學校教育角色化。概言之,包括教育場域在內的社會場域中資本的不同分配狀況與分配機制這一客觀結構和人對稀缺優質資本的追求是導致學校教育角色化問題的實踐邏輯。
從當前社會和教育的現實與發展趨勢來看,在今後一定時期內,要從根本上消解學校教育角色化問題是一個相當困難的過程,有賴於包括教育場域在內的社會場域客觀結構的根本性改革、與之相適應的社會生存心態的調適和繼之而來的行動改變。

後記

本書是在本人博士學位論文的基礎上修改而成的。
於我的導師陸有銓先生,我還是不說“感謝”了吧。不是不想言謝,而是先生於我的恩情實在是無法用一聲感謝就能表達的。在先生身邊的三年,真可謂“痛苦並幸福著”的三年。所謂“痛苦”,實乃是源於自己的學識淺薄、功力不足和天資魯鈍。特別是剛入門時,對先生獨特的教育方式,我極不適應。在討論時,先生經常耳提面命:“問題,你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每次討論結束之後,我總是非常“痛苦”,為自己找不到問題的愚笨,為被先生追問得啞口無言的尷尬,更為先生因我找不到問題的焦急。先生對學生,在學業上要求非常嚴格,在生活上非常關心。在學三年,我們門下的幸福生活令很多同學羨慕不已。很懷念在先生身邊的日子。時至今日,先生的話語依然經常縈繞在耳際,先生那因為我們找不到問題而焦急的神情還常常浮現在眼前。在先生門下學習和生活的這種感受和體驗——“痛苦並幸福著”,唯有親歷過才會知道。這種“痛苦並幸福著”的感受和體驗,作為一筆財富,將永伴我的人生之路。回首本研究從選題、寫作、修改、再修改到今之定稿的整個歷程,我自始至終懷著虔誠之意。但如今,看著自己用心寫下的這些文字,內心仍充滿忐忑,自己也甚是不滿意,深感自己學術功力淺陋,更感覺愧對自己的導師,從而也使我更為深刻地體會到,學問之長進絕非一日之功。
感謝馬和民教授和鞠玉翠教授。三年來,馬老師和鞠老師對我的學業、生活多有關心和照顧。特別是在我論文開題與寫作遏阻時,馬老師給予了適時的開導和指點。此外,馬老師的“教育社會學專題研究”課程亦令我受益匪淺。
感謝葉瀾教授、范國睿教授、寧本濤教授。論文開題時,他們對論文寫作提出了許多中肯的建議。
感謝盲審論文的兩位老師對論文的審閱。感謝戚萬學教授、馬和民教授、杜時忠教授對論文的審閱。感謝所有評審老師,特別感謝他們有針對性地提出了論文存在的不足和改進建議。

序言

楊光海的博士學位論文《學校教育角色化問題反思》答辯通過後,又經過近一年的補充、修改與完善,即將出版,作為他的指導老師,我感到非常高興,並由衷地向他表示祝賀。
我曾在《素質教育值得注意的幾個問題》(《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3年第3期)一文中提出學校教育角色化的問題,並從與學校教育的社會化功能相對照的意義上運用了這一概念,就學校教育角色化對學生的主動性的發揮、個性的形成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消極影響進行了簡要分析。當然,這是基於我個人多年的教育理論研究與學習和對教育經驗現象總體感知的一種分析。楊光海在其博士學位論文選題時,認為該問題非常重要,有必要做進一步的深入系統研究。提出將此問題作為他的博士學位論文選題,我表示同意,並鼓勵他以此為契機對當前現實教育功能問題進行一次比較深入系統的審察與反思。在後來的討論中,他提出該問題是當前我國學校教育實踐中普遍存在的一個實際問題,需要到學校教育現場去實地考察,我表示同意。經過近半年的實地考察,他帶著大量的第一手資料回到學校,然後展開材料的梳理與論文的寫作,並較好地完成了博士學位論文的寫作任務。再經過近一年的補充、修改與完善,就是現在呈現在讀者面前的這部書。
本書從學校教育角色化的概念界定入手,首先分析了學校教育角色化問題的實質、後果及其實踐表征,然後反思了導致學校教育角色化問題的教育場域根源和社會場域根源,最後得出了研究結論並提出了學校教育角色化問題的消解建議。縱觀全書,我認為,有如下幾個方面值得肯定:
首先是問題明確與觀點鮮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