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論研究二十年

《教學論研究二十年(1979~1999)》各章大致分為三個部分:一是這一專題在近二十年(1979~1999年)研究的歷程及其特徵;二是對這一專題研究內容進行評析;三是對這一專題研究的反思與展望。我們力求使《教學論研究二十年(1979-1999)》做到資料翔實、述評結合、展望未來。所謂資料翔實,就是力求全面地反映我國改革開放以來教學論研究的全貌,而且在每個專題後面,均附有這一專題的有關論文、著作目錄索引,為讀者進一步研究提供必要的線索。可以說,一書在手,能夠俯視這一時期教學論研究的全局。所謂述評結合,就是各章不僅客觀地反映各個專題研究的歷程與現狀,更重要的是從大量紛繁的材料中進行研究,有述有評,述評結合,提出作者研究的觀點。所謂展望未來,就是不僅對教學論研究的各個熱點、難點問題客觀地進行總結與回顧,更重要的是展望未來,預測發展趨勢,給人以新的啟示。

基本介紹

  • 書名:教學論研究二十年
  •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 頁數:512頁
  • 開本:16
  • 定價:41.60
  • 作者:李定仁 徐繼存
  • 出版日期:2001年1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107147412
  • 品牌:人民教育出版社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內容簡介

《教學論研究二十年(1979~1999)》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

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章 緒論
一、當代教學理論革新的時代背景
二、當代教學理論革新的主要趨勢
三、我國教學論研究的新進展

第二章 教學論的研究對象及其發展
一、教學論的研究對象及其學科特性
二、現代教學論闡釋
三、教學論的未來發展

第三章 教學本質
一、教學本質研究的背景及歷程
二、教學本質研究的主要內容及其評析
三、教學本質研究的方法論反思與前瞻

第四章 教學主客體關係
一、教學主客體研究概況
二、教學主客體研究的主要內容
三、教學主客體研究檢討

第五章 課程
一、課程研究的歷程
二、課程研究的主要內容及其評析
,三、問題與趨向

第六章 教學原則
一、教學原則研究的基本歷程及特徵
二、教學原則研究的主要內容及其評析
三、教學原則研究的方法論反思及其未來趨勢

第七章 教學方法
一、教學方法研究的基本歷程
二、教學方法研究的主要內容及其評析
三、教學方法研究中存在的問題及方法論反思

第八章 教學設計
一、教學設計研究的基本歷程
二、教學設計研究的主要內容及其評析
三、教學設計研究的反思與展望

第九章 教學模式
一、教學模式研究的基本狀況及內容
二、教學模式的若干問題辨析
三、教學模式研究的發展趨勢

第十章 課堂管理
一、課堂管理研究的歷程及其總體特徵
二、課堂管理研究的主要內容及其評析
三、課堂管理研究的反思與展望

第十一章 教學藝術
一、教學藝術研究的基本歷程
二、教學藝術研究的主要內容及其評析
三、教學藝術研究的方法論思考

第十二章 教學評價
一、教學評價研究的歷程
二、教學評價研究的主要問題述評
三、教學評價研究的文化價值觀反思與展望

第十三章 活動教學
一、活動教學研究的歷程及其特點
二、活動教學研究的主要內容及其評析
三、活動教學研究的反思與展望

第十四章 教學實驗
一、教學實驗研究的階段及其特點
二、教學實驗研究的主要內容及其評析
三、教學實驗研究的反思與前瞻

第十五章 教學理論與實踐的關係
一、80年代: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各自的探索
二、90年代:教學理論界與教學實踐界的聯盟
三、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關係問題研究的方法論思考

文摘

插圖:



在“文革”十年中,又將一切外來文化斥為“封、資、修”,使我們處於閉關鎖國的境地。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開了封閉的國門,我國廣大教育工作者渴望了解世界教育發展和改革的形勢,這種客觀需要為外國優秀文化的引進、學習開了門路。這一時期被引進介紹到我國的教學理論,有蘇聯贊科夫、巴班斯基等人的教學理論,有美國布魯納和布盧姆等人的教學理論。當代國外眾多的教學思想流派,為我們擴大了眼界,打開了思路。在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教學理論過程中,吸收、借鑑國外教學理論中的有益成分,仍然是值得我們重視的課題。
(三)進行理論探討,著手教材建設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教育工作者的思想得到進一步解放,按照教學規律辦學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強烈要求。在這種情況下,教育理論界對教學領域中一系列重大問題,進行熱烈的討論。例如關於教學本質、教學規律問題,關於教學中傳授知識與發展智力以及與非認知因素關係的問題,關於課程論問題,關於教學目的、教學評價問題等等。
隨著理論探討的深入,相繼出現一批理論研究成果。據不完全統計,近二十年來出版教學論方面的專著、教材達到一百餘種。這些專著或教材,是作者在多年教學實踐過程中辛勤勞動的結晶,為建立新的教學體系作出了有益的貢獻。回顧與反思我國教學論教材建設的歷程及其得失,需要在教材結構、教材內容、教材形式方面作進一步的努力。在教材結構方面,根據教學論學科性質,一方面強調教材的邏輯性,注重理性分析,力求把教學論知識囊括在嚴密的邏輯框架之內,另一方面又要注意教材的套用性、實踐性,發揮教學理論對教學實踐的指導作用。在教材內容方面,根據教材體系各自的特點,吸收有關研究成果,進一步提高抽象、概括水平,努力追求教材的整合。在教材形式方面,可以從多種角度構建教材框架,以適應不同類型、層次學習者的需要。除編寫多種形式的教科書外,還應編制各種課程標準、教學參考書、音像教材、學習指導書等,實現教材系列化、配套化。
(四)深入教學實踐,開展教育實驗
1979年在教育理論界關於真理標準的討論中,明確提出要以實踐來檢驗教育方面的理論,要在實驗的基礎上獨立地進行教育理論的研究。一年後,又提出“教育科學的生命在於教育實驗”的命題。自此以後,我國普通中國小教改實驗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無論在廣度上還是在深度上都有很大的發展。

序言

改革開放以來的二十年,是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發展最好的時期,也是我國教育科學發展的最好時期。這一時期,隨著撥亂反正的進行,我國教育工作者的思想進一步解放,對教學領域中一系列重大理論問題進行了熱烈的討論。從學術討論的廣度和深度上來看,是過去未曾有過的。為了反映這一時期我國教學理論研究方面的成果,我們撰寫了《教學論研究二十年(1979~1999)》一書。
本書以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為指導,就我國改革開放以來教學論研究中的熱點、難點問題分專題進行系統、深入的研究,回顧過去,總結經驗,展望未來,試圖為我國教學論學科建設做一點兒添磚加瓦的工作。
本書各章大致分為三個部分:一是這一專題在近二十年(1979~1999年)研究的歷程及其特徵;二是對這一專題研究內容進行評析;三是對這一專題研.究的反思與展望。我們力求使本書做到資料翔實、述評結合、展望未來。所謂資料翔實,就是力求全面地反映我國改革開放以來教學論研究的全貌,而且在每個專題後面,均附有這一專題的有關論文、著作目錄索引,為讀者進一步研究提供必要的線索。可以說,一書在手,能夠俯視這一時期教學論研究的全局。所謂述評結合,就是各章不僅客觀地反映各個專題研究的歷程與現狀,更重要的是從大量紛繁的材料中進行研究,有述有評,述評結合,提出作者研究的觀點。所謂展望未來,就是不僅對教學論研究的各個熱點、難點問題客觀地進行總結與回顧,更重要的是展望未來,預測發展趨勢,給人以新的啟示。
本書系西北師範大學教學論博士點集體研究的成果,參加編寫的人員均是教育學博士和在讀博士生,各章執筆人分別是:李定仁(前言、第一章)、徐繼存(第二、五、九、十一章)、張廣君(第三章)、李長吉(第四章)、郝志軍(第六章)、高天明、李瑾瑜(第七章)、彭海蕾(第八章)、安瓏山(第十章)、劉旭東(第十二章)、潘洪建(第十三、十四章)、王鑑(第十五章)。李定仁、徐繼存任本書主編,負責全書的策劃、組織與統稿。本書編寫過程中,得到甘肅省教委、西北師大教科院有關領導和我國著名教育學家、教學論博士生導師李秉德教授的大力支持與關心,在此深表感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