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大竹縣委員會關於“工業強縣三十條”貫徹執行情況的調查報告

《政協大竹縣委員會關於“工業強縣三十條”貫徹執行情況的調查報告》是政協大竹縣委員會2013年11月25日印發的一份調查報告。

政協大竹縣委員會關於“工業強縣三十條”貫徹執行情況的調查報告
作者:大竹縣政協
根據年初安排,近期我們組織部分政協委員對《大竹縣建成西部新型工業強縣的三十條措施》的貫徹執行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落實“工業強縣三十條措施”取得的新成效
(一)發展速度好。截止2013年9月,全縣有內資企業622戶,私營企業1953戶,個體工商戶16335戶。中小微工業企業437戶,其中110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較上年淨增10戶)實現總產值135.5億元,同比增長21.1%;工業增加值47.27億元,同比增長12.2%(全市排名第一)。
(二)項目建設實。新開工利森水泥皮帶廊道等工業項目26個,西部皮鞋城等10個項目加快建設,青山綠水苧麻裝飾材料生產線一期等6個項目竣工投產;投資1.1億元的高功能性光學薄膜生產線、1.3億元的海洋風電工程電纜新興產業項目分別獲得2013年第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專項資金360萬元、1030萬元,預計全年向上爭取項目資金可達2000萬元以上。截止9月,簽約工業產業項目4個,投資總額達50.7億元,其中投資32億元的川粵國際皮鞋產業園、投資12.7億元的奈步產業園、投資1億元的光電生產項目正式簽約入駐大竹,投資5億元的陶瓷生產及包裝製造項目已開工建設。另外,擬投資14億元的永耀輕紡孵化園項目、擬投資13億元的特步百和仕貨架及服裝產業園項目、擬投資8億元的超精密工具機設備研發製造及光學器件加工生產項目正在洽談之中。
(三)平台基礎優。經開區緊扣“一園一主業、園區有特色”的思路,突出“南延東擴、適度向北”拓展壯大理念,圍繞“生態、低碳、綠色、環保”的“兩化”互動發展,橫三、橫四、橫五幹道加快推進,投資30億元的西部皮鞋城、10億元的眾一機電科技孵化園等一批重大項目加快建設,“產在城中、城在園中、產城一體”主骨架基本構建。截止2013年9月,投入園區建設資金達1.6億元,新落戶項目9個,通過評審入園項目5個。建成區面積達6平方公里,規上工業企業達45家,建成投產31家。
(四)品牌創新強。川東電纜“黑象及圖”牌、東柳醪糟“東漢”牌等榮獲中國馳名商標稱號(中國馳名商標全市共5個,我縣占3個),“蜀錦”牌苧麻坯布、“渝竹”牌豆乾、“賴婆婆”牌豆乾、“雙生”牌飼料等榮獲四川省著名商標稱號,順鑫農業、易道食品等榮獲市級知名商標稱號,迅海煤機、環州機電等7家企業列入全省“小巨人.成長型”中小企業名單,玉竹麻業“04#、05#優質苧麻纖維”通過省級科技成果鑑定,川環科技“混合動力新能源汽車發動機燃料管路系統”、川東電纜“室內裝修用綠色環保電纜料及電纜”、鵬翔電子“GSM/CDMA物聯網燃氣表”列入到《四川省戰略性新興產品“十二五”培育發展規劃》,實現了達州市四川省戰略性新興產品“零”突破。
(五)資金支持大。截止2013年9月,全縣累計使用工業發展資金11369萬元。其中:基礎設施建設補貼資金8523萬元(2011年1387萬元,2012年5313萬元,2013年1823萬元),工業企業發展獎勵補貼資金2846萬元(2011年501萬元,2012年567萬元,2013年1-9月1777萬元)。2012年首次對企業貸款、小升規進行了貼息和獎勵。
二、貫徹“工業三十條措施”存在的問題及差距
(一)部分條款亟待完善。如:第六條實行基礎設施建設補貼制度中“土地出讓金即征即返”有悖於國土資源法;第二十條對企業人才隊伍建設實行獎勵和優惠中“對其外來高層管理人員個人所得稅縣級留成部分返還用於獎勵”對外來高層管理人員沒有明確界定。“工業三十條措施”對已取得用地權的企業未按協定規定時間完成建設的企業約束力不夠。
(二)優惠政策比較優勢不夠。我縣地處川東渝北腹地,除具有資源優勢以外,再無其他優勢,附近的鄰水縣招商引資土地供給基本是零地價,而我縣則無法作出讓步。
(三)執行政策乏力。政策執行的具體辦法、程式、獎勵標準不明確,不具體,導致政策兌現難、落實難。個別部門死搬“政策條文”和部門檔案規定,自以為“堅持原則”,導致政策梗阻。少數單位“利”字當先,對本單位有利的政策就滿腔熱情地執行,不利的就想方設法變形,使政策“優勢”一而再、再而三地打折扣。個別部門仍有“吃、拿、卡、要”現象發生。對引資興辦工業的有功人員或單位獎勵不到位。我縣有專項資金用於對有功人員或單位獎勵,但自“工業三十條”制定以來,沒有人員或單位獲得該項獎勵,挫傷了引資人員的積極性。此外,工業強縣“30條”優惠政策兌現不力,企業在申請兌現優惠政策中,仍然是一事多請一文多送,甚至長達幾個月都杳無音信。
(四)工業發展資金使用率低和比例失衡。2011—2013年度,財政應預算安排工業發展資金2.1億元,累計使用11369萬元,使用率為54.14%。(其中:2011年應預算5000萬元,使用1888萬元,使用率為37.76%;2012年應預算7000萬元,使用5880萬元,使用率為84%;2013年應預算9000萬元,1-9月使用3600萬元,尚餘5400萬元)。累計使用的11369工業發展資金中,基礎設施建設補貼資金達8523萬元,占使用資金的74.96%;工業企業發展獎勵補貼資金2846萬元,僅占使用資金的25.04%;由此可見,基礎設施資金遠遠大於工業企業發展資金,工業發展資金的使用占比極不平衡。
三、幾點建議
縣委十二屆十三次全會提出的“453”發展戰略對全縣工業經濟的發展提出了新要求,為此,特針對以上存在的問題提出如下建議:
一是進一步修改完善加快工業發展的措施辦法,以更加優惠的政策支持工業發展。如:增加首次納稅上台階獎勵,明確園區工業用地基準價。基礎設施建設補貼兌現到位比例與入園企業竣工投產後應達到的經營收入、稅收貢獻等指標掛鈎。增加在規劃選址範圍內根據入駐園區的企業實際建設進度進行分批供地的相關條款內容,既保障入駐園區的企業必要的用地需求,又督促入駐企業按投資協定約定的要求進行建設,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杜絕將有限的土地閒置。
二是按檔案規定如實預算工業發展資金。加大對標準廠房建設補貼力度,鼓勵企業建設標準廠房。可參照大竹縣人民政府《關於鼓勵企業入駐標準廠房的意見》的有關規定,對企業建設標準廠房進行補貼。
三是在工業發展資金中就基礎設施建設補貼、工業企業發展、苧麻產業發展等進行切塊分配,對工業企業發展予以重點傾斜。
四是學習借鑑宣漢、渠縣等外地工業發展資金使用辦法,足額預算支持工業企業貸款貼息、技術創新、品牌培育、小升規培育、產品宣傳推介、微型企業發展等工業發展資金,並由各涉工部門統籌安排使用。
五是加大對工業發展資金預算和使用情況的監督和督查力度。
2013年11月25日
文章錄入:大竹縣政協責任編輯:大竹縣政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