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事兒

政事兒

“政事兒”的前身叫“官場現形記”,此前的定位聚焦在官場反腐,2015年6月16日改名為“政事兒”,內容不再局限於反腐,還涉及人事、時事熱點等,幾乎涵蓋了時政新聞的方方面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政事兒
  • 成立時間:2015年6月16日
  • 所屬單位:新京報
  • 性質:微信公眾號
  • 別名:官場現形記
  • 主要內容:官場反腐、時政新聞
團隊簡介,團隊特點,

團隊簡介

近來,一個名為“政事兒”的微信公眾號頻繁出現在時政類新媒體排行榜的顯眼位置。據專注傳媒圈動向的“刺蝟公社”數據顯示,“政事兒”的成績已連續數周蟬聯北京地區第一。
這個上線僅3個月的時政公號,究竟有什麼“來頭”?《解放周一》記者為您解密。
改名:簡單好記叫得響
時政公號“政事兒”,系《新京報》出品。
《新京報》的定位,是城市主流時政大報,創刊12年來,贏得了良好的聲譽,尤其在時政報導方面擁有一定影響力。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新京報》成為總理記者招待會舉行26年來,首次向總理提問的都市報。
時下,傳統報業紛紛試水新媒體傳播,在這方面並沒有搶占先機的《新京報》時政新聞一直想啟動,但也在猶豫。“不少時政號已經做得很優秀了,競爭很激烈,一片紅海,我們如果做,能不能做得更出彩?壓力確實比較大。”新京報編委全昌連向記者坦言。不過,猶豫的結果並非放棄。“大家認為,雖然難度大,還是需要一個與《新京報》在時政報導方面的聲譽和影響力相匹配的新媒體連線埠。”全昌連說。
“政事兒”的前身叫“官場現形記”,此前的定位聚焦在官場反腐,2015年6月16日改名為“政事兒”,內容不再局限於反腐,還涉及人事、時事熱點等,幾乎涵蓋了時政新聞的方方面面。
“政事兒”這個名字,是集體討論的結果,曾經還有一個與之PK的備選,叫“政經事兒”。最終,少一個字的“政事兒”勝出,原因是簡單、好記,叫得響。
上線3個月來,“政事兒”即展現出不俗的時政分析與解讀能力。在各種時政類新媒體排行榜上,“政事兒”頻繁出現在顯眼位置。據專注傳媒圈動向的“刺蝟公社”數據顯示,“政事兒”的成績已連續數周蟬聯北京地區第一。
據透露,對於“政事兒”近來的搶眼表現,報社領導曾多次在內部采編會議上給予肯定,稱其“勢頭很兇猛”。

團隊特點

角度:有意迴避“大路貨”
那么,“兇猛”是如何煉成的呢?
全國“兩會”結束之後,分管時事新聞中心的副總編輯王悅要求儘快組建團隊運營時政公號。其中,最亟須的是一名專職統籌人員,全昌連從3月底開始物色合適的人選,到5月份陸續接觸約見了10多人。
此前在一家知名媒體做時政專欄的馬俊茂便是其中之一。第一次接觸,是在新京報附近的一家小咖啡館裡,全昌連與時政部主編宋識徑一起前往,近3個小時的面談十分投機,一拍即合,當即決定“大家一起搞一把”。
“政事兒”從一開始,就注意尋找與同類公號差異化的角度。統籌編輯馬俊茂認為,時政新聞的熱點大家都在追,一個獨到的切入點往往成為一篇報導成敗的關鍵。“大部分時候,我們甚至會有意迴避一些大家都想得到的、“大路貨”的角度。如果去做同質化的解讀,你的價值就體現不出來了。”馬俊茂說。
什麼樣的角度不算“大路貨”?馬俊茂舉了個例子。教師節前夕,“政事兒”推出了一篇《教師從政:這兩位曾經的老師成了政治局常委》。在黨政機構工作的省部級及以上官員中,有哪些人當過教師?這篇文章做了細緻地梳理。新穎的角度,吸引閱讀的同時,也在教師節當天被各大門戶紛紛轉載。
當然,選擇一個犀利的角度,考驗的是作者在時政方面的積累與功力。還是以這篇文章為例,如果對現任政治局常委、委員、國務院部委和地方黨政“一把手”每一個人的履歷不那么熟悉,恐怕也很難發現這樣新鮮、有趣的話題。
“政事兒”的稿件,除了梳理和解析,很多還需要採訪。而且不少是獨家採訪,比如《體育總局副局長肖天會議間歇被帶走》一稿,就是採訪到獨家訊息:當天上午十點多,“會議中途休息的時候出去了,之後就沒再回來”。依託《新京報》時政新聞部的資源和力量,整個部門二十多名記者都可以為“政事兒”提供選題線索和供稿。閱讀量超“10萬”的《中紀委密集“調兵遣將”,有啥大動作》,就是時政部首席記者王姝,就近期中紀委內設機構和部分駐部委紀檢組密集的人事調整,對中國紀檢監察學院原副院長李永忠進行的專訪。
標題:勾起閱讀的欲望
標題,也是“政事兒”特別重視的一環。
在微信上起標題,和在報紙上大不一樣。不僅字數有限制,標題吸引關注的程度,直接關係到一篇文章的打開率。對此,馬俊茂深有感觸:“我們有過教訓,有時候因為標題不夠亮眼,質量挺好的一篇文章就被淹沒在微信的海洋里,很可惜。”
上月底,山西省長李小鵬在同“組團”入晉洽談投資的央企洽談時說,當前山西經濟總體上延續了去年以來速度放緩、持續下行,仍然處在最困難的時期。李小鵬到底面臨哪些困難?“政事兒”一一作了分析。標題本來想用“山西省長”,後來直接用了“省長”做定語;原本疑問式的“面臨哪些難題”,也改短了。最終的標題《省長李小鵬的難處》,既抓住了新聞點,又簡練明了,更有意味。
今年9月3日閱兵當天,“政事兒”的《天安門城樓上,閱兵觀禮老同志的6個細節》一文,也掀起了一波閱讀高潮。全昌連介紹,原標題開頭是“九三閱兵”,審稿時覺得在吸引閱讀上“節奏太慢”,而“天安門城樓”作為中國的政治符號,直接放在標題開頭,顯然更搶眼。
全昌連告訴記者,每天公號推送之前,大家都會反覆討論斟酌標題,比如關鍵字放在什麼位置、標點斷在哪裡、是用陳述句還是設問表述,很多時候,還會拿著好幾個備選的標題,在報社同事當中先做小範圍的民意測驗,問大家“哪個標題會吸引你打開”、“哪個標題更能勾起你閱讀的欲望”,每個標題改10到20遍,很正常。
細節:比宏大敘事更有吸引力
作為一個時政類公眾號,“政事兒”給自己的定位,是“從小細節看大時政”。
在“政事兒”團隊看來,再大的事件,總能通過小的細節來體現,而他們所做的,就是解析事件背後的看點、發掘時政背後隱藏的邏輯。
前陣子,“九三”閱兵備受矚目,有關閱兵的各種訊息,幾乎都被解讀出來了。“政事兒”敏銳地觀察到了現場的另一個群體。閱兵當日,城樓最前一排的正中央是習近平,他的右側為普京和朴槿惠等各國貴賓,左側依次為兩位前總書記江澤民和胡錦濤,以及現6位政治局常委和已經退休了的前正國級老同志們,老同志後方一排是現任的政治局委員。
“政事兒”聚焦這些前常委老同志,發現了“兩位退休的前總書記、三位退休的前總理齊聚”的難得場面。經過進一步梳理,還總結出“宋平連續三次閱兵以老同志身份出現”、“連續三次參加閱兵的有7人”、“與2009年國慶閱兵時對比,2位 ‘老同志’已經去世”這些細節。就連“江澤民豎大拇指點讚”、“李長春用長焦鏡頭拍攝”這樣的小細節,也沒逃出“政事兒”的觀察。
“有時候,我們使用的信息是公開的,甚至是以前報導過的,但我們會選取犀利新穎的視角,觀察出新的發現。”全昌連告訴記者,“敘述這些小細節,讓大家能夠理解並且喜歡看時政新聞,這比空洞的宏大敘事和說教,更有吸引力和說服力”。他認為,很多時候人們覺得時政新聞晦澀無趣,是因為沒看懂,“如果把門道講清楚,新聞就會更加豐富有趣,變得有意思了”。
對話>>不賣萌、不發嗲,堅持新聞“范兒”
解放周一:如果用“氣質”來形容,“政事兒”是什麼氣質?
“政事兒”:我們不賣萌、不發嗲,也極少個人化的評論,走的是大氣、嚴肅、又不失新銳的新聞“范兒”。
解放周一:尺度也是時政新聞的解讀難點,你們是如何把握的?
“政事兒”:除了幾名主創撰稿記者,整個時政新聞部的所有記者都可以為“政事兒”供稿,此外他們還承擔報紙的日常采寫報導任務,在時政寫作上很有經驗。“政事兒”的稿件都經過嚴格把關,與《新京報》見報稿件一樣,實行編輯、部門主編、編委三審制。有些拿不準的選題,還會請示分管副總編甚至總編輯。有時,領導也會及時提醒我們,一些選題在操作上要注意哪些問題。
解放周一:“政事兒”的成績,會跟大家的日常工作考核掛鈎嗎?
“政事兒”:報社非常重視“政事兒”,每周的采編例會上,領導都會總結包括“政事兒”在內的微信公號矩陣的數據和業績。為了激勵大家,刊發在“政事兒”等公號上的稿件,也納入報社采編業務評價體系,同樣可以申報總編輯獎。
而且,“政事兒”不是一個人在戰鬥,背後依託的是整個時政新聞部和新京報的時政資源,是新京報鼓勵以部門為單位運營公號等新媒體,將優質采編資源和內容產品化、新聞報導移動端化的一個縮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