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低話筒桿:電影聲音批評

放低話筒桿:電影聲音批評

《放低話筒桿:電影聲音批評》內容簡介:電影聲音的出現,無疑改變了整個電影工業,也影響著“電影”這門藝術。《放低話筒桿:電影聲音批評》匯聚了多位知名學者的的智慧,以《死囚越獄》、《T博士的五千根手指》、《幻想曲》、《穆赫蘭道》等電影為案例,辯證地剖析了音樂、對白、音響、無聲等聲音形式在當下電影中的藝術體現,以及聲音技術的發展。

基本介紹

  • 書名:放低話筒桿:電影聲音批評
  • 作者:傑依·貝克 (Jay Beck) 托尼·格拉傑達 (Tony Grajeda)
  • 出版日期:2013年3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外文名:Lowering the Boom:Critical Studies in Film Sound
  • 出版社:中國電影出版社
  • 頁數:298頁
  • 開本:32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放低話筒桿:電影聲音批評》編輯推薦:作為聲音學者的部分工作就是需要找到這些看似“自然”的關係,並揭示它們是怎樣被人為地構建的。以阿爾特曼和謝昂的工作為基礎,以及近來在電影聲音和聲音研究中逐漸增加的共同性和相互影響的進展,《放低話筒桿:電影聲音批評》以幾種不同的方式對這些領域作出了極其明顯的貢獻。按照專集的結構可以分為五部分,《放低話筒桿:電影聲音批評》提供了新的理論及歷史研究成果,嘗試通過聲音重新考慮風格類型,探索電影聲音及文化研究之間的關係,最後通過幾個研究個案為電影聲音教學提供模式。

作者簡介

作者:(美國)傑依·貝克(Jay Beck) (美國)托尼·格拉傑達(Tony Grajeda) 譯者:黃英俠

圖書目錄

導論電影聲音研究的未來
第一部 聲音理論的形成
1.電影聲音現象學:羅伯特·布列松的《死囚越獄》
2.間接語聲的空間關係
3.幾近無聲:當代電影與電視中聲音與無聲的相互作用
4.“沉默”的聲音:杜比立體聲、聲音設計和《沉默的羔羊》
第二部 作為歷史記述的聲音
5.聲音的想像:或,向有聲轉換時期在捷克文化中作為一種散漫觀念的電影聲音
6.城市的聲音:阿爾弗雷德·紐曼的“街道”和都市現代性
7.電影和華格納式的渴望:關於聲音設計和感知歷史的思考
第三部 聲音與風格
8.非同步聲紀錄片:布努埃爾的《無糧的土地》
9.“我們要把你造就成帕德雷夫斯基!”:影片《T博士的五千根手指》中的聲音表達
10.保羅·夏里茲的電影聲音藝術
11.“美妙的聲音也能產生同樣美麗的畫面”:色彩音樂和沃爾特·迪斯尼的《幻想曲》
第四部 電影聲音和文化研究
12.“一個耳朵的問題”:聽《歷劫佳人》
13.“聲音犧牲”:二戰後的後現代情節劇
14.真實的幻覺:康妮·史蒂文斯(Connie Stevens)的“無聲無息”(Silencio),以及《穆赫蘭道》(Mlalholland drive)中的其他聲音現象
第五部 電影聲音個案分析
15.銷售聲音奇觀:杜比與前所未聞的技術商標史
16.(錯位)口形同步:朋克搖滾故事片和後現代音樂表演
17.對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Abbas Kiarostami)的影片《特寫》(Close—up)批判地聽、借鑑
18.反思《入侵腦細胞》(The Cell)的聽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