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冰川

支冰川

支冰川冰川是一種巨大的流動固體,是在高寒地區由雪再結晶聚積成巨大的冰川冰,因重力這主要因素使冰川冰流動,成為冰川。冰川作用包括侵蝕、搬運、堆積等作用,這些作用造成許多地形,使得經過冰川作用的地區形成多樣的冰川地貌。此外,冰川所含的水量,占地球上除海水之外所有的水量的97.8%。據認為,全世界存在有多達70,000至200,000個冰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支冰川
  • 外文名:Tributary Glacier
冰川形式,支冰川概念,

冰川形式

在極地和高山地區,氣候嚴寒,常年積雪,當雪積聚在地面上後,如果溫度降低到零下,可以受到它本身的壓力作用或經再度結晶而造成雪粒,稱為粒雪(firn)。當雪層增加,將粒雪往更深處埋,凍的結晶越變越粗,而粒雪的密度則因存在於粒雪顆粒間的空氣體積不斷減少而增加,使粒雪變得更為密實而形成藍色的冰川冰,冰川冰形成後,因受自身很大的重力作用形成塑性體,沿斜坡緩慢運動或在冰層壓力下緩緩流動形成冰川。
支冰川
冰川是個開放的系統,冰川在重力的作用之下流動。雪以堆積的方式進入到冰川系統,而且轉變形成冰,冰在其本身重量的壓力之下由堆積帶向外流動,而冰在消融帶以蒸發和溶融方式離開系統。在堆積速度與消融速度之間的平衡決定了冰川系統的規模。

支冰川概念

支冰川也是是冰川,人為概念把冰川分為兩種形式,主冰川和支冰川。在支冰川注入主冰川的匯合處,常在谷肩上出現懸谷。這是由於支冰川厚度比主冰川小,侵蝕力弱,底床坡度也較小,冰川退卻以後支谷就成為懸谷。我國西部許多山地的懸谷高出主冰川谷達百餘米至數百米。冰川前後可以分為兩部份,在後者或上游部份稱為冰川堆積帶(zoneofaccumulation);在前者或下游部份稱為冰川消融帶(zoneofablation)其分界線是雪線,在雪線處雪的累積量與消融量處於平衡狀態。
新疆境內的天山1號冰川為例,描述了冰川的退縮過程。天山1號冰川由東西兩個支冰川組成。1962年,東西兩個支冰川的冰舌部分還是連在一起的。這以後隨著冰川的退縮,兩個支冰川雖然仍連在一起,但相連線部分不斷變窄變薄。1993年,東西兩個支冰川徹底分離。到2001年時,兩個支冰川已相距100多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