攔江堤中學

武漢市攔江堤中學是漢陽區教育局直管的一所單設初級中學,地出武漢市漢陽區江堤鄉太山寺特1號。從1958年創辦至今,歷屆領導班子、教職工和江堤地區政府與人民付出了艱苦的努力。2005年,學校回歸漢陽區教育局直管,教育局和江堤鄉政府斥資千萬元對學校作了整體改造,使學校的面貌煥然一新:占地面積擴大為22100餘平方米,建築面積達8196平方米,擁有25間教室的教學樓一棟,設施設備齊全的實驗樓一棟,辦公樓一棟,322座的多功能報告廳一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武漢市攔江堤中學
  • 簡稱:攔江堤中學
  • 創辦時間:1958
  • 所屬地區:武漢市漢陽區
  • 類別:公立中學
  • 學校屬性:中學
面臨的形勢,辦學思路,發展目標,第三階段,

面臨的形勢

(一)學校的基本情況

學校在校生已達830名,有15個教學班,教職工53人,其中在職在崗43人,其中高級教師6人,中級教師17人,初級教師21人,見習和職員5人,工人3人。另有外借老師10人,援教老師5人,臨時聘請教師員工6人。
學校目前在漢陽區仍是一所發展中學校,與其他同類學校相比,師資結構、生源結構、教育教學水平、辦學經費、教職工福利待遇等方面都相對滯後,在漢陽地區屬第四教育集團。
(二)學校面臨的發展機遇

1、武漢新區的建設,江堤地區的改造,必將帶來轄區方方面面的發展、進步。
2、學校交區教育局直管,教育局除高度重視學校發展以外,有相應的政策傾斜和具體扶持。
3、各級政府,尤其是江堤鄉政府支持學校的發展,各村領導和居民厚愛學校。
4、教育局在學校布局規劃中給學校發展提供了較大的發展空間。
5、教師隊伍整體年輕,且人數會逐步得到補充,少數青年教師已顯山露水。
6、學校各方面的管理制度、機制已初步形成,近期內會逐步完善。
7、教職工的觀念正在轉變,精神面貌已煥然一新,崗位責任意識、服務學生的意識、教育教學質量意識已明顯提高,實際操作能力有明顯進步。
8、絕大多數學生能接受老師的教育,樸實、有向上之氣、綜合素質逐步提高。
(三)學校發展面臨的問題

1、教師隊伍的職數仍然缺編,任教學科教師結構不盡合理,教職工的觀念還相對滯後,教育教學的操作能力尚處在較低的層次。
2、幹部隊伍的管理理念相對滯後,管理能力尚差,後備隊伍不足。
3、改制學校招生的數量與力度大大增強,學校的生源結構越來越差,招生的壓力逐年增大。
4、目前學校在負債運行,後續辦學經費嚴重不足,教職工福利待遇尚處於較低的狀態。
5、學校的教學質量處於較低的檔次,辦學特色不突出,社會信任度比較低。
6、教職工終身學習的觀念尚未確立,教研、課改、科研的能力還較缺乏,骨幹教師人數偏低。
7、學生的綜合素質差,行為習慣差,學習興趣不足,相當一部分學生需要啟蒙教育。

辦學思路

(一)學校的辦學理念

以人為本,和諧共進,為轄區人民提供令人滿意的教育服務。
愛每名學生。幫助每名學生樹立自尊、向上的人格,養成良好的習慣,形成科學思維,開發自己的潛能,堅實後續發展的學業基礎,提高綜合能力,良性發展。
敬每位教師。讓每位教師愉快地工作,給每位教師成長、成熟、成功創造條件,擴大骨幹隊伍,形成有思想、能戰鬥的學習型團隊。
(二)學校的發展思路

疏通渠道,整合隊伍,創新機制,重點突破,形成特色。

發展目標

(一)總體目標

建成一所管理科學、隊伍齊整、質量過硬、特色明朗、環境宜人、有後續發展力的區級先進學校。
1、管理科學
建立規範的管理體系,黨、政、工三條管理主線有效運行,校級、職能部門、年級組及教研組三級管理有力展開,制度完備,職責分明,呈和諧共進局面。
2、隊伍齊整
建立一支廉潔奉公、勤政高效、開拓創新、厚道仁愛的幹部隊伍;爭取教師隊伍的師資相對充足,結構相對合理,人員相對穩定,爭取建成一支師德高尚、觀念先進、勤於學習、善於進取的有較強戰鬥力的教師隊伍。
3、質量過硬
形成尚美、樂學、善練、求真的良好學風,形成尚德、善育、精教、博學的良好教風,形成自律、向上、和諧、共進的良好校風,形成教師不斷發展、學生不斷進取、教育質量穩步上升的態勢,各項教育指標居同類學校首位,社會對學校的認可度有明顯提高。
4、特色明朗
以“學會”為基礎展開教學,形成互相制約、互相幫助、互相激勵的自主式管理,形成以養成良好習慣為主體的特色德育教育,形成“自主、動手、到位”為核心的特色課堂教育,以育人為目標,以質量為根本,以反思改進為途徑,全面實施素質教育。
5、環境宜人
在現有基礎上提高校園自然環境的綠化率、淨化率,提高牆院的文化率,突出各班教室內的特色布置,提升校園環境的育人功能。
6、有發展後勁
結合學校實際,這幾年我們的工作更多的要放在調理、發展上。要徹底解決負債運行,缺編運行、低效運行的狀態,爭取資金有餘、師資充足、生源結構良好的良性運轉,教學質量和社會信度呈明顯上升趨勢。
(二)階段目標

第一階段目標 2006年1月——2006年12月
1、消滅學校負債運行的現象
2、師資配備基本達標、合理、穩定。師德教藝明顯提高,形成骨幹教師隊伍。
3、完成工會換屆選舉、中層以上幹部的聘任、調整,確立有效運行的管理體系,爭取評上“局五好”班子。
4、健全學校內部管理制度,確保問責機制的建立,促使良好學風、教風、校風的形成,爭取評上“區三無”學校。
5、德育工作有中心、有層次、成體系,成為區級先進。
6、教學工作的嚴肅性、規範性得到確保,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有明顯提高,各項教學指標在同類學校領先,爭取完成區教育局下達的目標。
7、教科研工作有實質性進步。
8、基本完成三初分部與攔中本部的整合。
9、校園環境建設達到市級先進。
10、學校綜合辦學水平達到區級先進,通過區級第三輪督導評估。
第二階段目標 2007年1月——2008年1月
1、教職工福利待遇有明顯改善。
2、基本完成教師隊伍的改造,教師隊伍的教育觀念、綜合素質、操作能力接近目前的改制學校水準,形成學習型團隊。
3、德育工作形成特色,達到市級先進水準。
4、教學管理良性運轉,課堂教學模式形成特色,課堂教學效益提高,各項教學指標居同類學校首位,完成區標,爭取躋身區內第三教育集團。
5、教科研工作實質性展開,部分教師進入研究性教學行列。
6、爭取學校食堂改建,完善教育設施。
7、爭取在校生人數過1000,教學班級達到18個以上。
8、學校的課堂能向社會開放,更多地利用社區教育資源,學校與社會的關係更和諧,社會對學校有較高的信任度。

第三階段

2008年1月——2008年12月

1、基本實現學校的良性運轉,各個方面初具競爭力。
2、學校內部管理比較科學,每個教師真正成為學校的主人。人盡其責,教職工在和諧的環境中主動而愉快地工作,出管理經驗,出教育教學名師,部分教師受到學生崇拜,骨幹教師隊伍相對比較強大。
3、德育工作成為學校亮點,學生的行為優良率接近90%,有受到社會公認的明顯進步。
4、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具有較強控制力與吸引力,學生在課堂上能自主探究、合作共進,當堂教學效果的知會率較高。課外課業負擔較輕,課外興趣小組的活動較充分,出現一批學科迷。中考成績完成區教育局下達的目標。
5、教科研工作達到市級先進水平,校本培訓的質量較高,教師主動參與校本課程的開發、開設工作,有市級以上優秀論文,學校出有一定質量的教科研專集,教科研對教育教學起到較大的推動作用。
6、校園環境建設達到市級先進水平,育人功能進一步提高,信息技術的利用程度較高,圖書閱覽室有較高的開放率,學校的綜合實力明顯增強。
7、教職工的福利待遇有增加,過程管理的資金投入明顯提高,形成比較完善的激勵機制。
8、社會對學校辦學有較高的滿意度,學校具有一定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五、具體措施
(一)依法治校,走規範辦學之路

教育質量有提高,學校有發展,教工待遇有改善,是學校的核心利益,它建立在維護學生和教師的根本利益之上,所以依法治校是學校的立校基礎,依法治校,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序運行,學校才可能在正確的軌道上良性發展,社會才可能滿意。
1、加大“普法”力度,通過校本培訓,讓全校教職工真正知法、懂法、守法,學校的各項決策決定嚴格依法進行,教職工要有強烈的法紀意識,切實維護學生的利益、教師的利益、學校的利益。
2、建立健全完善的學校內部管理制度,提高行管人員的執行力,確保管理渠道的暢通。
3、堅持崗位責任制,實施問責制,確保違規必究,切實預防違法現象。
4、開展多種形式的師德師風教育活動,努力使師風師德考核的合格率保持100%,優秀率超20%,使每年一次的十佳師風師德教師具較大的模範作用。
5、加強學校發展指導委員會,家長委員會,學生會,學校工會建設,拓展意見的收集反饋渠道,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二)開門辦學,走校社共建之路。

學校要發展,社會力量的參與和社會教育資源的利用,具有特別重要的作用,重視和發揮這方面的作用,學校才會有更好的發展。
1、進一步完善學校發展指導委員會。江堤鄉政府、各村民委員會、轄區居民長期關心支持學校的發展,這是一份獨特的寶貴財富,重視他們的獨特作用,讓他們進一步走進學校、參與學校管理,協助學校工作大有益處。
2、加強家長學校的建設。一是要強化為學生服務的理念,主動向家長匯報工作,聽取家長的意見,二是要讓家長走進課堂,見證、評價我們的工作,促進我們提高服務質量,三是向家長傳遞現代教育的理念,使親職教育與學校教育有機結合,形成合力。
3、先設立學校教育開放周,以後逐步擴大開放時間,同時學校的部分場地設備也適當對轄區開放,不僅讓社會充分了解我們,也讓社會更多的督促幫助我們,使我們更好的進步和發展。
4、進一步借用名師的力量,促進教師的發展。第一是高度重視各學科教研員對學校各學科教師的引領作用,幫助教師更好的向教研員求教。第二是聘請各兄弟學校的名師為我校青年教師當師傅,第三是請各方面的專家來校講座、講課、指導,第四是委派部分教師到校外聽課。第五是認真參與區局組織的橫向交流,充分藉助校外力量,加速教師隊伍的成熟。
5、充分開發轄區的社會實踐基地,讓學生更多的走出校門參與社會實踐,提高實踐能力。
6、轄區名士眾多,要創造條件讓他們走進校園,參與學校管理,參與德育,校本課程的開設等工作,他們的能量會給我們帶來一定的光和熱。
(三)整合隊伍,走質量強校之路。

學校的發展關鍵是教師隊伍的發展,培養優秀的人才,當務之急是要有一批優秀的教師,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學校良好教育質量的保證,有質量才能談發展,提高教師隊伍的素質始終是學校黨、政、工工作的核心。
1、建立幹部隊伍的聘任制、培訓制、考評制、問責制,全力提高聘任幹部的崗位責任意識,敬業奉獻意識,開拓創新意識和執行能力,確保幹部能上能下,廉政、勤政、高效、有活力。
2、合理調配現有教師,儘可能使其專業對口,滿量上崗,相互間有彌補、促進作用,個別學科多餘人員適當調整,達到人盡其才。在此基礎建立以年級組長為首的年級質量責任組,以教研組長、學科組長為首的學科質量責任組,以備課組長為首的年級學科質量責任組,形成網路分布的教師結構體系、質量責任體系。
3、積極引進優秀教師。努力爭取教育局支持從他校引進若干優秀教師、爭取逐年新補充若干優秀大學畢業生,爭取儘快達到編制人數,也使學校的骨幹教師隊伍質量發生根本變化。
4、強化校本培訓。一是凸現常規管理的指向性,變管理為培訓。二是培訓制度化,每學期必須有圍繞專題的分散培訓與集中培訓。
5、加大“八個一”工程的實施力度,使教師的自學、同伴的互助、教師的自我反思與專家的引領有機結合,促進教師整體素質的提高。
6、加強師帶徒和集體備課的過程管理。師帶徒工作要制度化,管理要常規化,促使老年教師、骨幹教師充分發光發熱。集體備課要突出解決教學內容中的重難點,質量要不斷提高。
7、加強對青年教師的管理培養。通過政治思想工作,使他們健康發展,通過校內的跟蹤管理,使其成熟周期縮短,通過優質課評比,優秀班主任、優秀青年教師評比及其獎勵的傾斜,既使他們的勞動得到充分肯定,也使他們的長處得到彰顯。
8、關心教職工生活,開展有益文藝活動,提高教職工的綜合素質和團隊意識。
(四)形成特色,走品牌興校之路

學校有特色才有真正的生存空間,才有真正的發展。在目前相對薄弱的情況下,更需要作出超常努力,力爭儘快形成特色,打開學校發展的嶄新局面。
1、攔中的幹部應精明能幹,攔中教師應特別能戰鬥,攔中應有攔中的精神,那就是特別能替學生著想,特別能吃苦耐勞,特別能深入思考精細操作,特別具有獨立自尊的人格,特別有自律合作的精神。學校通過師風師德建設和常規管理全力促使這種精神的早日形成、成熟,也要加大自我包裝和對外宣傳力度,提高這種精神的內涵質量和社會影響力,使其成為漢陽教育界的亮麗風景線。
2、我們是滯後生相對集中的學校,德育工作的擔子很重,養成教育的開展尤為重要。使“攔中學生的習慣特別好”會從根本上改變學校的命運,養成教育作為學校政教工作的核心,使其制度化、系統化、常規化、科學化,有獨特的方法,能見實效,將會使學校的德育工作更具特色。
3、校園文化建設有廣闊的空間。教室內的布置已具一定特色,要努力使其更充實、更具特色。校園文化藝術節已經啟動,應提高其質量,且要制度化。美術、音樂活動小組要堅持開展活動,還要開發其他的藝術活動、興趣活動,逐步打造出獨具特色的校園文化藝術品牌,豐富學生的生活,陶冶學生的情操,促進學校發展。
4、“落實”是我們教學工作的難點。設計出適合我校學生實際的教學內容、教學標高、教學進度,選擇適合我校學生的教學方法,儘可能讓學生動手,讓更多的學生動手,讓更多的學生主動地動手。在落實上下功夫,讓學生學有所得,當堂見效,幫助學生建立起良好的思維習慣,養成較強的動手能力。我們的教學工作就會顯露特色,我們的教學管理要在這方面下功夫。同時也要幫助老師們逐步形成獨特的教學風格,促進各學科組、教研組成為校內、區內的強勢學科,形成獨特的教學特色,我們的教學質量會有大的飛躍。
5、展開切合我校實際,能對我校教師的發展和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起促進作用的教科研活動,各學科、各年級組都應有教科研課題,學校每年要設立教科研成果交流日,待條件成熟每年要出專著。
6、創造思維,不拘一格,不限一律,“條條道路通北京”,學校重獎重用能在特色形成方面做出成績的教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