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中國三線建設博物館

攀枝花中國三線建設博物館

攀枝花中國三線建設博物館原名“四川攀枝花三線建設博物館”,位於四川省攀枝花市花城新區乾壩塘村,占地面積59畝,建築總面積24023平方米,項目總投資3.4億元。博物館是國內面積最大、展陳最全的三線主題博物館,全面展示了全國13個省區三線建設的歷史面貌。

博物館展陳內容由全國三線建設的歷史背景、黨中央的決策發動、十三省區三線建設的展開情況、三線建設推動發展的中西部城市和重點項目、三線建設的重中之重——攀枝花的開發建設、三線建設的調整改造和成就、三線建設的精神傳承七大部分組成。收集文物、文獻史料1萬餘件(套),圖片2萬餘張,口述歷史視頻120人,8000多分鐘,收集了其他三線建設時期視頻資料3000多分鐘。

博物館是四川省黨性教育基地、黨史教育基地和統一戰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基地。博物館的建成,既反映了三線建設歷史的全貌,宣傳紀念了三線建設的巨大成就,又弘揚了三線建設的偉大精神,更充分展示了攀枝花形象,成為了攀枝花最亮麗的一張文化名片。

第一批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

館名變更,展陳情況,基本概況,陳列概要,館藏作用,大事記,

館名變更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四川攀枝花三線建設博物館冠名問題的函,國辦函〔2016〕42號
攀枝花中國三線建設博物館
四川省人民政府:你省《關於將四川攀枝花三線建設博物館冠名為中國三線建設博物館的請示》(川府2015〕46號)收悉。經國務院領導同志同意,現函復如下:四川攀枝花三線建設博物館館名可定為“攀枝花中國三線建設博物館”。國務院辦公廳2016年4月11日。

展陳情況

基本概況

三線建設博物館展陳設計和布展,站在全國的高度和視野,放眼全國三線建設的十三個省、區,全面展示和反映中國三線建設的歷史全貌。博物館展廳一共三層,展廳面積8500平方米。
攀枝花中國三線建設博物館
攀枝花歷史展廳、臨展廳、多功能廳占一層,面積1200平方米,三線建設展廳占兩層,面積5300平方米。全國三線建設和攀枝花建設的內容所占比例為7:3,博物館全面展示和反映了中國三線建設的歷史全貌,由全國三線建設的歷史背景、黨中央的決策發動、十三省區三線建設的展開情況、三線建設推動發展的中西部城市和重點項目、三線建設的重中之重——攀枝花的開發建設、三線建設的調整改造和成就、三線建設的精神傳承等七大部分組成。博物館目前已收集了宋平同志為博物館題寫的館名,江澤民同志對三線建設的題詞,彭德懷、李井泉、錢敏、徐馳、楊超等同志三線建設時期文物,中央和全國十三省區三線建設的決策文獻史料,三線重點企業航空、船舶、機械、交通、常規兵器等各類三線建設文物10000餘件(套),圖片2萬餘張。還有解放軍總裝備部調撥坦克、大炮、裝甲車等軍工方面文物。另外,博物館還採集了國家相關部委、省、市、企業三線建設領導者、親歷者和研究學者等各個層面高清口述歷史視頻120人,8000多分鐘,還收集了其他三線建設時期視頻資料3000多分鐘。可以說,博物館的展陳設計和文物展示,客觀歷史的再現了三線建設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那段必須被銘記的歲月。

陳列概要

這裡陽光燦爛;這裡鮮花盛開;這裡物華天寶;這裡得天獨厚!
金沙江、雅礱江和安寧河縱橫其間,孕育出了生命的奇蹟。千山萬壑、雄渾壯麗的攀西大裂谷凝聚了無盡的財富。浩瀚陽光、明媚花香賦予了她無限的生機……
花是一座城,城是一朵花。
攀枝花市位於川西南、滇西北結合部,是全國唯一以花命名的城市,是古“南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和萬里長江上游第一城。1965年建市,轄三區兩縣,面積7440平方公里。作為新中國第一個資源開發特區,全市98%的城鎮人口由全國各地匯集而來,是一座名副其實的移民城。
經過數十萬人半個世紀的不懈努力,攀枝花市已逐步發展成為中國西部重要的鋼鐵、釩鈦、能源基地和新興工業城市,先後榮獲“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四川省“環保模範城市”、“中國釩鈦之都”等稱號,成功躋身首批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被命名為國家釩鈦新材料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
“艱苦創業、無私奉獻、開拓進取、團結協作、科學求實”的攀枝花精神,將指引我們加快建設中國釩鈦之都、中國陽光花城、四川南向開放門戶,使攀枝花在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上高歌猛進!
本展區位於五樓,具體內容如下:
豐富資源
一、城市風貌
二、動物資源
三、水力資源
四、礦產資源
五、植物資源
六、水果資源
文明溯源
一、舊石器時代
二、細石器
三、新石器時代
四、青銅文化
蜀滇要衝
一、驛路之光
二、橋
三、渡
四、羈縻屯墾
民族走廊
一、里潑
二、諾
三、傈僳族
四、苗
五、白族
六、傣族
七、納西
八、迤沙拉村
融匯傳承
一、仁和花燈戲
二、仁和談經古樂
三、大田板凳龍舞
四、鹽邊縣笮山鍋莊舞
五、傈僳族約德節
六、移民文化
尾廳
一、南向門戶
二、陽光花城
三、釩鈦之都
歷史上,攀枝花市一帶曾被稱作“不毛之地”。三線建設時期,由於“備戰”、“備荒”的緊迫性,根據“先生產、後生活”的開發建設原則,攀枝花市成為典型的“三棚城”(席棚、氈棚和草棚),“乾打壘”住房遍地開花,是三線建設者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精神的形象註腳。
經過半個世紀的不懈努力,攀枝花市已發展成為中國西部重要的鋼鐵、釩鈦、能源基地和新興工業城市,先後榮獲“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四川省“環保模範城市”、“中國釩鈦之都”等稱號,成為首批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傾力打造“中國釩鈦之都”、“中國陽光花城”、“四川南向開放門戶”,是攀枝花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館藏作用

攀枝花市因三線建設而生,“三線歷史”是攀枝花的根,“三線精神”是攀枝花的魂,“三線企業”是攀枝花的本。攀枝花市歷屆市委、市政府一直把保護、傳承和弘揚“三線建設”歷史文化,發揚光大“三線建設”精神,當作義不容辭的歷史責任。長期以來,致力於把攀枝花市建設成為“三線建設者的精神家園”、“三線建設文化資源庫”、“三線建設精神傳承地”、“三線建設歷史文化研究中心”。
三線建設博物館的建成,既反映了三線建設歷史的全貌,宣傳紀念了三線建設的巨大成就,又弘揚了三線建設的偉大精神,更充分展示了攀枝花形象,成為了攀枝花最亮麗的一張文化名片。

大事記

2010年初,攀枝花市委、市政府啟動了“三線建設博物館”的籌建工作。
2011年4月,四川省文物局正式批覆同意建設“四川攀枝花三線建設博物館”。
2011年10月,三線建設博物館展陳大綱由省文物局組織專家評審組進行了評審並通過。
2011年10月,省文物局將三線建設博物館納入2012年中央經費補助項目並列入國家發改委“十二五”項目庫。
2012年6月,四川省發改委正式立項批覆同意四川攀枝花三線建設博物館(攀枝花博物館)可行性研究報告。
2012年、2013年、2014年,“三線建設博物館”被四川省政府列為省重點建設項目之一。
2013年2月,四川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吳靖平視察三線建設博物館施工現場。
2014年2月,“三線建設博物館”主體工程動工。
2014年4月,四川攀枝花三線建設博物館機構設立,莫興偉同志擔任館長,館核心定事業編制14人,編外契約制用工8人(解說員)。
2014年7月,四川攀枝花三線建設博物館展陳設計方案由省文物局組織專家評審組進行了評審並通過。
2014年9月,四川攀枝花三線建設博物館主體工程基本完成,隨即進入設備安裝、二次裝修和展陳施工交叉作業。
2015年1月,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宋平同志為博物館題寫館名——“中國三線建設博物館”。
2015年2月,四川攀枝花三線建設博物館展陳施工完成。
2015年3月3日,四川攀枝花三線建設博物館(攀枝花博物館)建成開館並試運營。當天,攀枝花建市50周年暨三線建設博物館開館儀式在博物館廣場舉行。中共中央組織部原部長、中國三線建設研究會顧問張全景,軍事科學院原副院長、中將、中國三線建設研究會會長錢海皓,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副主任、毛澤東思想生平研究會會長陳晉,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呂世光,中共江西省委常委、組織部部長、中共攀枝花市委原書記、市人大常委會原主任趙愛明,原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第二指揮部副司令員、原渡口市革委會主任、市委第一書記顧秀,中共陝西省委第一巡視組組長、陝西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長、中共攀枝花市委原副書記、市人民政府原市長吳登昌出席儀式。中共四川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吳靖平宣布三線建設博物館開館。攀枝花市市委書記劉成鳴致辭。
2015年3月,成都軍區司令員李作成參觀四川攀枝花三線建設博物館。
2016年4月,國務院同意,四川攀枝花三線建設博物館更名攀枝花中國三線建設博物館。
2016年6月25日,攀枝花中國三線建設博物館揭牌。
開館時間:周二、周三、周日9:00-17:00
周四、周五、周六9:00-18:00
周一閉館休整全天不開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