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散劑

擴散劑

擴散劑,是日本、台灣地區電器製造業的叫法,在大陸電器製造業通常叫汽化劑、氣霧劑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擴散劑
  • 外文名:Diffusion agent
  • 地區:日本、台灣
  • 大陸:汽化劑、氣霧劑
作用,附著方式,要素,薄膜擴散劑,擴散劑MF,總結,

作用

用於蒸汽發生電器產品如電熨斗、蒸汽掛燙機、蒸汽洗地機等。擴散劑的作用就是在電器產品的蒸汽發生腔體的發熱部位,作為一種產生水蒸汽的塗層。擴散劑或汽化劑的塗層,顧名思義,就是將噴射或滴落於該塗層的水快速地沿塗層表面積擴散開,擴散開的水分子就能迅速地吸收腔體熱量而被汽化成為水蒸汽。汽化後水蒸汽因為壓力的增加而快速從電器底板噴出或釋放出來,加熱和濕潤所要熨燙或清洗的物體。

附著方式

擴散劑對於電器腔體表面的附著方式一般有兩種,1、熱噴方式:將腔體預先加熱到200 ~300°C範圍,然後將擴散劑噴塗其上再冷卻附著; 2、冷噴方式:腔體不用加熱,在室溫下即將擴散劑噴塗在腔體表面,然後在室溫下即可固化附著的方式。從電器生產製造成本而已,冷噴方式不僅可以節省腔體預熱的大量能源而且還可以節省熱噴所需的人力物力以及供需時間。 目前市面上大部分擴散劑都是熱噴型如1022、R95,包括國外進口的擴散劑CCB、X7740等,只有廈門泰格微公司的TG-AK納米酚系擴散劑才是冷噴型的。

要素

擴散劑於電器產品而言,其技術品質要素主要是如下5個方面:1、其塗層對水的擴散(汽化)速度特性; 2、對金屬腔體附著的牢固性; 3、耐高溫特性(熨斗腔體汽化表面的過沖溫度高達300°C、穩定後工作溫度一般在210±20°C); 4、對水的耐霉變性與耐沖涮特性; 5、噴塗方式:冷噴還是熱噴。

薄膜擴散劑

注蒸汽採油是目前世界上開發稠油及特稠油的最主要的方法。在開採過程中, 由於稠油中的膠質、瀝青質及其它半極性物質被吸附在油一水和油一岩界面上,形成一層粘稠的厚膜, 穩定了油水乳化物,使岩石變為油潤,從而影響了原油的流動性能和驅替狀況,降低了蒸汽開採的採油效率。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國外從70 年代開始研究在注蒸汽過程中添加化學藥劑。主要添加劑有不凝性氣體、鹼液、酸液、膠束溶液等。80 年代美國Magan 公司推出一項新技術— 薄膜擴散劑即T F -SA,該技術在美國及加拿大幾個油田套用後,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 投人產出比高達1 : 34。二連油田稠油含量豐富, 但在採用蒸汽吞吐試採過程中出現了油氣比低、穩產期短等問題。針對該地區原油及岩石物性,開展了薄膜擴散劑的研究工作。在大量室內合成、復配及性能測試的基礎上,研製成功了性能優良的薄膜擴散劑。該藥劑是由具有多支鏈結構的表面活性劑與能提高藥劑抗鹽、抗高溫性能的助劑復配而成,定名為HS一T F -S A 薄膜擴散劑。

擴散劑MF

聚酯纖維在染色過程中,使用水不溶性染料如分散染料、還原染料。在染色過程中,這些染料必須以細小的顆粒均勻地懸浮在水中,為此目的必須使用性能較好的擴散劑。有些染料如分散紅玉S2GFL、分散紫HFGL等用分散劑NNO時,由於染料分散不好,在染色過程中產生沉澱,使織物染色不均勻、產生色斑,而採用擴散劑MF能解決此問題。以往生產擴散劑MF的原料甲基萘來自煤焦油,1987年利用天津石化公司副產C10 A中分離得到的甲基萘為原料,合成了擴散劑M F,經有關單位測試,其性能達到國家標準GB 92949295 88。這樣不但開拓了A的新用途,而且開闢了生產染料擴散劑的原料新來源。1989年首先在安陽助劑廠實現了工業化生產,目前江、浙一帶已普遍使用從石油副產中分離製得的甲基萘生產擴散劑M F。

總結

擴散劑基本要滿足如上5個方面的品質技術特性才可以製造出好的蒸汽發生電器產品,否則就會出現電器產品在使用過程中的蒸汽/ 爆炸功能之(擴散劑)掉粉/ 噴粉問題、產品蒸汽容易失效或壽命短、產品蒸汽腔體內部易腐蝕氧化、發生霉變等品質問題。這些問題不僅會導致消費者的嚴重抱怨,而且還可能面臨客戶得整批退貨等嚴重經濟損失問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