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峴台

擬峴台

擬峴台,位於江西省臨川(撫州)市撫河畔,歷來為江南名勝,古與河北幽州台、山西鸛雀樓、贛州郁孤台等齊名;有詩云“占斷江西景,臨川擬峴台”; 擬峴台始建於北宋嘉祐二年(1057),現台為第七次重新修復,主體高度為49.9米,為宋代風格建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擬峴台
  • 行政區類別:地級市
  • 所屬地區:中國華東
  • 下轄地區臨川區崇仁縣等10縣
  • 電話區號:(+86)0794
  • 郵政區碼:344000
  • 地理位置:江西省臨川(撫州)市撫河畔
  • 面積:10449.5平方米
  • 人口:400萬
  • 方言:贛語
  • 車牌代碼:贛F
  • 建築風格:宋代風格建築
  • 修建時間:北宋嘉祐二年(1057)
  • 主體高度:49.9米
  • 修建人:撫州知州裴材
歷史沿革,文化,接待遊客,相關詩詞,

歷史沿革

擬峴台位於撫州城東撫河之畔,歷來為江南名勝,始建於北宋嘉祐二年(1057年),現台為第七次重修,歷經千年歲月,期間屢經廢興。據史載,大的重建維修,共有六次:一修於北宋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由知州狄明遠重修,謝逸作記;再修於南宋景定三年(公元1263年),由知州眉山人家坤翁主持並作記;三修於明嘉靖二十五年(公元1546年),由同知陳一貫主持,陳九川作記;四修於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由知府陳洪諫重修,胡亦堂作記;五修於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由知府陳朗主持;六修於清道光二年(1822年),由臨川知縣姜銓捐貲重建,楊(艹+音+隹+又) 作記。這次,不但重修了擬峴台,還同時新建了文昌閣。
然而,一時有人以為,只重修了四次。究其緣由,概因有關方誌記有,“擬峴台,在城東隅,宋嘉祐二年州守裴材建,曾鞏記。政和元年州守狄明遠重修,謝逸記;……國朝知府陳洪諫康熙十八年修;知府陳朗乾隆四十九年修;道光二年知縣姜銓捐貲重建”。尚不知,此乃列舉,並非盡數;況自北宋政和元年(1111年)至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期間歷南宋、元、明,有568年之久,不可能一次未修。而在第六次重修時楊(艹+音+隹+又)所作的《修復擬峴台新建文昌閣記》中,說得十分清楚:“府城東隅,有擬峴台,宋嘉祐二年太守裴公建。……嗣後代有廢興,一修於政和間太守狄公;再修於景定間眉山家公;三修於嘉靖間貳守陳公;四修於康熙十八年太守陳公……”。明確列出,在政和與康熙之間,還有宋景定和明嘉靖年間的二次重修。由此可知,自宋嘉祐二年興建以來的近千年間,擬峴台至少大修重建了六次。小的維修尚不計算在內,如宋紹興三年(1133年)五月,曾鞏之侄曾紆登擬峴台,見“斷碑撲地,台且圯矣。撫事念往,悲莫能勝。……越明年,始取舊記,載刊碑石”,重刻了曾鞏《擬峴台記》。又如,康熙十八年後,“張公伯琮、朱公扆,稍修葺之,皆名太守也”。類似的較小維修,不唯所舉,皆未記在六次之內。
擬峴台建於北宋,清道光六修以後,未見再修記錄。經近世百年戰亂,台閣殘塌,文化大革命中,徹底鏟毀。它伴隨古城撫州,見證千年興替。我們有責任重建這一千年古築,讓其重展風姿,見證當代撫州的振興和發展,見證中華的崛起與復興。最近,撫州市委、市政府,決定重建擬峴台,並將其作為2008年重點項目之一。(這次重建,若從宋裴材第一次興建算起,當屬第八次建造、第七次重修)。可謂順民心、襄善舉,功在千秋。屆時,
登高望遠 攬一江錦繡 抒趕超發展壯志;
緬古鑒今 法百世名賢 續鞠躬為民華章。
何其快哉!

文化

擬峴檯曆來為撫州郡城第一勝景,曾與河北幽州台、山西鸛雀樓、贛州郁孤台等齊名,文化積澱很深。興建當年,曾子固曾作《擬峴台記》,此為台記之權輿也。王荊公亦應邀為此台賦詩;陸游多次登台吟唱,留下名句多多……歷代文人墨客為擬峴台所作題記詩賦,難以悉數。
僅本人目前所見,有關方誌史料上,關於擬峴台的題記吟詠,即有:記八篇、賦二篇、詩五十餘首……這些都是我們研究考察擬峴台的重要資料,相信還有更多的相關史料。挖掘並利用好,亦或有裨於今也。

接待遊客

據了解,去年國慶節擬硯台對外開放以來,累計已接待遊客7萬餘人次,僅今年春節正月初一至十五,擬硯台就接待遊客1.7萬人次。

相關詩詞

擬峴台文化積澱深厚,據不完全統計,歷代文人墨客為擬峴台所作題記詩賦有:記八篇、賦二篇、詩五十餘首……其中著名的有:
唐宋八大家之一
曾鞏:《擬峴台記》。
王安石《為裴使君賦擬峴台》:
君作新台擬峴山,羊公千載得追攀。
歌锺殷地登臨處,花木移春指顧問。
城似大堤來宛宛,溪如清漢落潺潺。
時平不比征吳日,緩帶尤宜向此閒。
陸游《登擬峴台》:
層台縹緲壓城闉,依杖來觀浩蕩春。
放盡樽前千里目,洗空衣上十年塵。
縈迴水抱中和氣,平遠山如醞藉人。
更喜機心無復在,沙邊鷗鷺亦相親。
陸游《擬峴台觀雪》:
垂虹亭上三更月,擬峴台前清曉雪。
我行萬里跨秦吳,此地固應名二絕。
山川滅沒雪作海,亂墜天花自成態。
陸游《冒雨登擬峴台觀江漲》
雨氣昏千嶂,江聲撼萬家。
雲翻一天墨,浪蹴半空花。
噴薄侵虛閣,低昂泛斷槎。
壯遊思夙昔,乘醉下三巴。
黎道華: 《擬峴台》:
我因訪古獨來游,萬頃風煙一目收。
靈谷諸峰排檻出,巽溪幾曲抱城流。
帆檣影亂汀洲晚,蘆葦聲寒雁鶩秋。
墮淚豐碑那得見,片雲落日是襄州。
桐城派詩人天誠:擬峴台賦
江西故郡,贛東明珠,南臨閩粵,北接名湖。統近水遙山,聚八百里吳頭畫卷,盡鴻篇鉅制,蘇五千年楚尾宏圖。俊采齊臨,邀來高朋聚滿座,鴻鵠畢至,當然喜氣集斯梧。
何妨選勝登臨,看曲檻迴廊,雕樑畫棟,更能消幾番風雨;趁蒼煙落照,疊嶂層巒,點綴些翠羽丹霞。占斷臨川景,欣逢峴台七建,老柏千尋抬望眼;屢換江西局,喜迎勝閣重回,新程萬里駕長車。造物無私,移來檻外煙雲,適開盛境,會心不遠,就此眼前山水,猶見故人。
才與賢同兼,自太守以來,陸游詩,右軍貼,曾鞏文,文正墨,都因國富民殷,共和當年裡曲;地同人共重,法名賢之外,義仍劇,子靜哲,二晏詞,叔子潔,當懷幽思麗藻,同分此地吟箋。縱目上層樓,數古聖哲風流百許,騁懷臨勝地,記眾賢卿文彩千餘。
此地為江南名勝,慨戰亂傾頹,台閣凋零,數百年滿目荒涼,遺風頓歇,久經宇宙山川滄桑千古;斯樓是臨川要閣,愛一江錦繡,百世名賢,幾多士同心結構,勝地重開,且看棟樑楨幹砥柱中流。壓河流以扶地脈,遠矚高瞻,則見鹽埠雲開,下臨汝水,擬山溪之形鐘靈毓秀;凌井絡而煥人文,響中譽外,當如羊祜淚墮,上德民心,為撫州俊傑播美揚修。應時而來,官順人心向背;候節而變,政審藏用之機。羨生態資源,韻姿天縱;慕廉才輩出,清畏人知。
夫以耿介拔俗之標,瀟灑出塵之想,度白雪以方潔,乾青雲而直上,吾方知矣!詩曰:
錦繡辛坷幾千年,因逢盛世煥新篇。
德行感化懷叔子,精粹賢文念詩仙。
煙雨一樽江海外,岫雲滿袖未生前。
黃梅風絮聽簫笛,人在斯樓月在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