擤氣

擤氣是構成八極拳勁力特徵的基本要素,是八極拳獨有的用氣之法。擤氣是八極拳非常重要的基本技術,它的主要作用有四:一可穩下盤,二可增勁力,三可壯筋骨,四可促六合。

俗話說:“內練一口氣,外練筋骨皮。”這是拳家們的經驗之談。我國的傳統武術都強調內外兼修,對練氣一直都非常重視,這也是中國傳統武術與其它搏擊術的主要區別。武術中的練氣之法有很多,其表現形式也各不相同,但主要有內養和外用兩大類,而擤氣之法是最能套用於實戰的氣法。
一、擤氣技術的作用
所謂穩下盤。就是通過擤氣,促進內氣下貫,也就是使丹田之氣通過雙腿注入雙足,由湧泉穴向下發出,從而使下盤穩固。所謂“氣沉則穩,氣浮則飄”就是這個道理。在套用時,當對方企圖摔倒你而發力的一瞬間,你即可擤氣下沉,則對方很難摔動你,這也就是人們所說的“千斤墜”功夫。
所謂增勁力。就是通過擤氣,激發丹田之氣,使之由肢體的發功點發出,從而增加發功點的打擊力度,且可以透入對方體內,傷其內臟器官。所以,進攻類技法伴以擤氣可以增加打擊效果。
所謂壯筋骨。就是在擤氣的瞬間,使身體的所有部位都充滿真氣,猶如充氣的皮球,即可抗擊打,又能反彈。當遇到對方進攻而無法躲避時,擤氣可使外來勁力無法透入我之體內,從而增加了身體各部位的抗擊打能力;又可利用擤氣產生反彈之力,傷及對手,對手用力越大受傷越重。在練習靠山背、靠樁等身體拍打類功法時,伴以擤氣,可避免內臟受傷,促進功力的增長。
所謂促六合。既是促進拳術六合要求的實現。拳術都講六合,其中外三合“手與足合、肘與膝合、肩與胯合”,是對身體外形協調一致的要求。內三合中的“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是對人體內在因素和精神方面的要求,而“氣與力合”則是溝通內外的關鍵環節。也就是說只有氣與力合才能使內外相合,內外相合才能達到六合。八極拳在發力時伴以擤氣,就是氣與力合的具體途徑,練八極拳如果擤氣不得要領,或者不會擤氣,都會導致內外不合,練一輩子也難以登堂入室。
二、練習擤氣技術時容易出現的問題
擤氣作為八極拳的一項基本技術,在習拳之初,就要同時練習擤氣。而且它又是八極拳六合的關鍵,所以我們應該儘早地把它重視起來,但目前在擤氣技術上存在很多問題,需要及時地加以解決。這些問題總結起來主要有五個方面:一是沒有擤氣,二是機械模仿,三是要領不明,四是時間過長,五是氣力不合。
沒有擤氣:其主要原因是對八極拳的了解膚淺,試想沒有氣與力合那有拳術六合,氣與力不合也就失去了拳術的本質,你練的還是八極拳嗎?有的人隨老師習練八極拳多年,仍不會擤氣,當問老師擤氣技術時,老師說:“你還沒練到時候,練早了會出偏差。”結果連隨之習練八極拳幾十年的弟子都不會擤氣,練的都是“蔫巴拳 ”,真不知到他什麼時候能教“擤氣”?恐怕就連他自己也只是聽說,根本沒有練過吧?這實在是誤人子弟。
機械模仿:是多數初學者易犯的毛病,原因主要是教練的問題,或保守思想嚴重而不願細講,或自己也不明所以,因而無法講清。所以學生們只好機械模仿老師,老師“哼”學生就跟著“哼”,老師“哈”學生也跟著“哈”,更有甚者還把每個動作與“哼”、“哈”對號入座,這就是機械模仿的最明顯特徵。
要領不明:是指對擤氣的原理不知所以,對練習的方法步驟不甚明了,不同情況時擤氣的運用區別含混不清,因而產生偏差。有的只用鼻腔擤氣,在發力較大時由於鼻腔狹窄而憋得滿臉通紅,致使氣血上涌,不但造成鼻腔內毛細血管破裂出血,還會對腦血管及腦神經產生不良影響。有的要求舌舔上顎,這在發力較小隻用鼻腔擤氣時是對的,但當發力較大而需用口腔參與擤氣時,則形成舌頭阻礙氣流噴出而參加擤氣過程,影響了擤氣的正常運行,久之形成錯誤,難以提高擤氣的質量。
時間過長:是指擤氣過程所用的時間明顯拉長,這樣非但不能起到擤氣的應有作用,而且使體內真氣泄出,弄巧成拙,事與願違。就像泄了氣的皮球,軟弱無力,既不能增加勁力,更不能提高抗擊打能力。
氣力不合:前面所說的幾種情況都會影響拳術的氣與力合。但我在這裡所說的氣力不合主要是指擤氣與發力不同步,不是超前就是滯後的現象。主要表現是有的先擤氣後發力,有的先發力後擤氣,還有的擤氣時間長於發力時間等等。
這些問題如果不及時解決,久而久之形成習慣,直接阻礙拳術技術水平的提高,影響對八極拳技術的正確理解,在套用時就會大打折扣,甚至產生副作用,因此我們必須認真對待這些問題,及時更正錯誤做法,使自己的拳技水平順利地向前發展。
三、怎樣正確地練習擤氣技術
八極拳的擤氣發聲不同於其它拳種的發聲,與練拳喊叫更是不可同日而語,它們之間在本質上存在很大差異。因此,在練習擤氣時要明確以下幾點。
1、要明確擤氣的過程和要求
八極拳的擤氣是在發力的瞬間快速排出體內浮氣,從而使內氣下貫,真氣記憶體。擤氣的關鍵是整個過程要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要與發力同時產生,同時結束,不能有任何一方超前或滯後,這樣才能達到氣與力合的作用。
2、要弄清“哼哈”二氣的實質
通常八極拳師們講擤氣時,都說有“哼哈”二氣,有的還把它落實到具體動作上,哪些動作為“哼”,哪些動作用“哈”,卻也直觀,易懂易記。但筆者以為“哼哈”二氣只是擤氣的外在表像,不是擤氣之本質所在,如果只在外部表像上去理解和指導練功,則難免會產生偏差。
“哼哈”二氣之區別是由擤氣的程度決定的,而擤氣的程度又取決於發力,也就是擤氣與發力在程度上應該是高度一致的。發力小或打暗勁時,擤氣則輕微,這時排出浮氣的數量也少,只用鼻腔即可完成,由於氣流通過鼻腔所發出的聲音與“哼”相近,拳家們取之謂“哼”。發力較大或放足勁時,擤氣則重,這時排出浮氣的數量也多,而鼻腔狹窄,顯然不足以完成任務,這時就需要用口腔補充,甚至以口腔為主,以保證擤氣過程的順利完成,由於大部分高速氣流由口腔通過,所發出的聲音與“哈”相近,拳家們謂之“哈”。這就是“哼哈”二氣的形成原因及實質所在。
因此,在習練擤氣的過程中,何時用“哼”,何時用“哈”,是由發力的大小,擤氣的輕重所決定的。假如我們只用一、二分勁練一套小架時,擤氣只用鼻腔就足夠了,那么所發出的聲音都與“哼”相似,套用“哼哈”二氣的說法就是用“哼”氣練小架了;如果我們用七八分勁練小架,擤氣以口腔為主,則所發出的聲音又都與 “哈”相似,又是用“哈”氣練小架了;而練習時發力時輕時重,則“哼哈”二氣又兼而有之了。
總之,我們掌握了以上的原則,就會很容易地處理好“哼哈”二氣的關係,一切就會順其自然,根本不需要把“哼哈”二氣分別規定到每個動作和招數上。
3、練習擤氣技術的注意事項
練習擤氣最好是在有經驗老拳師的指導下進行,這樣入門快、容易掌握要領,不易出偏差。二是要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由輕漸重。輕練時仔細體會要領,找準感覺,當感到已經符合要領要求後,再逐漸加重。三是擤氣要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但不能有意識地截斷氣流。四是擤氣要與發力密切配合,首先要達到“同時產生,同時結束”的要求。五是在感到不適時要及時查找原因,及時調整,糾正錯誤,自己弄不清時要及時請教老師,以免形成不良習慣而難以糾正,甚至出現偏差,傷及身體,不但影響拳技水平的提高,甚至會留下無窮後患而追悔莫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